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阳节,俗称端午节,民间习俗主要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此外,尚有挂菖蒲、挂钟馗、饮雄黄酒和用粽子祭祀神职之俗。端午节的起源,约定俗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史籍记载起源,另有他说。
端午节是不是起源于屈原投江呢?关于这个“源”,据《风俗通义》叙述国人吃粽子风俗,完全没有提及屈原。又据史籍和考古文物来看,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端午节活动内容如果说是纪念屈原,这是后世人在宣扬爱国主义时,出于对屈原敬仰而附会。端午节活动,既然不是起源于屈原,那又是什么呢?
有说端午是龙的节日。人在原始时代,龙被作为图腾。吴越人作战或比武时,有断发纹身的习惯,纹身多是刺上龙的图案,用具或船艇都有雕刻或彩绘龙。据《襄阳风俗记》载:“屈原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皆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食。”此后,其妻包成角状粽子,免被蛟龙夺食。”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查考很多典籍,写了百余短篇,综合成《端午考》,详细论证了端午节起源是吴越人举行龙的图腾祭节日。
端午节起源在什么时候?当然不是在万里冰封的寒冬,而是在廿四个气节中的夏至节(公元纪年6月21日左右)。现存较早的岁时专著《荆岁梦时记》对五月五日节日风俗没有记载,而在夏至节日明确记述“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之角黍,并以新竹为筒粽。”《玉炽宝内》也将龙舟竞赛放在夏至节民间娱乐活动中。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明确五月五日风俗来源于夏、商、周夏至节,到了汉代才演变。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传说。除以纪念屈原为多之外,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等等。
古时,端午活动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之外,还有饮雄黄酒。雄黄是含三硫化砷的矿物,与酒混合,涂在小儿头额、耳鼻、手足心,可祛诸毒;饮之,可驱虫解毒。五月是多发病、易发病季节,古人用雄黄酒防病,甚至洒在墙壁、蛇洞口,是有依据的。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时期,已经有了龙舟竞渡,比屈原投江早了600多年;穆王令国人挂艾叶、菖蒲,佩香囊。其时,民间用艾叶剪成虎状或以艾叶挂于中堂,认为可辟邪驱瘴气。菖蒲削成剑,插于门楣,可逐鬼。菖蒲有香味,煲水沐浴可防治疥疮,至今在不少地区仍有此习俗。
端午节是不是起源于屈原投江呢?关于这个“源”,据《风俗通义》叙述国人吃粽子风俗,完全没有提及屈原。又据史籍和考古文物来看,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端午节活动内容如果说是纪念屈原,这是后世人在宣扬爱国主义时,出于对屈原敬仰而附会。端午节活动,既然不是起源于屈原,那又是什么呢?
有说端午是龙的节日。人在原始时代,龙被作为图腾。吴越人作战或比武时,有断发纹身的习惯,纹身多是刺上龙的图案,用具或船艇都有雕刻或彩绘龙。据《襄阳风俗记》载:“屈原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皆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食。”此后,其妻包成角状粽子,免被蛟龙夺食。”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查考很多典籍,写了百余短篇,综合成《端午考》,详细论证了端午节起源是吴越人举行龙的图腾祭节日。
端午节起源在什么时候?当然不是在万里冰封的寒冬,而是在廿四个气节中的夏至节(公元纪年6月21日左右)。现存较早的岁时专著《荆岁梦时记》对五月五日节日风俗没有记载,而在夏至节日明确记述“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之角黍,并以新竹为筒粽。”《玉炽宝内》也将龙舟竞赛放在夏至节民间娱乐活动中。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明确五月五日风俗来源于夏、商、周夏至节,到了汉代才演变。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传说。除以纪念屈原为多之外,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忌辰,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等等。
古时,端午活动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之外,还有饮雄黄酒。雄黄是含三硫化砷的矿物,与酒混合,涂在小儿头额、耳鼻、手足心,可祛诸毒;饮之,可驱虫解毒。五月是多发病、易发病季节,古人用雄黄酒防病,甚至洒在墙壁、蛇洞口,是有依据的。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时期,已经有了龙舟竞渡,比屈原投江早了600多年;穆王令国人挂艾叶、菖蒲,佩香囊。其时,民间用艾叶剪成虎状或以艾叶挂于中堂,认为可辟邪驱瘴气。菖蒲削成剑,插于门楣,可逐鬼。菖蒲有香味,煲水沐浴可防治疥疮,至今在不少地区仍有此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