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集令:
【目的】家庭联营互助养老,为孤独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情的晚年环境。
【条件】年龄65岁以上,最好兩男一女,有自理能力,喜欢散步、打麻将、摆龙门阵,也可随意选择消遣方式。
【方案】
4人同租3室一厅小区房,要有电梯和绿化环境,租金每月1600~2000元,位置以众子女方便看望老人为主,可商量决定。
共同请一位保姆,负责清洁房间、买菜做饭、洗衣等,待遇2000~3000元/月,包吃包住,可随时照看老人;保姆所有开销做账保留收据,方便查账。
每个老人每月出1500元退休工资,子女再补贴,共2000元。子女可以根据父母身体条件制定食谱,提供给保姆。
考虑到安全问题,初步设想是在除厕所外的每个房间安装视频在线软件,子女24小时获悉老人们的情况,也能及时查看突发状况。
“我外婆84岁,邀请其他3位老人(两男一女)组成室友,一起追剧、散步、摆龙门阵。”
不忍外婆孤独终老,31岁的吕女士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征集令”,希望几位老人合租房屋互助养老,不仅相伴照顾、还能感受温情,也解决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陪护老人的难题。
在老年人口激增,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的情势下,老人互帮互助、共同生活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子女或老人,他们能接受吗?
吕女士家住江北区北滨路。她的外婆姓胡,今年84岁,曾是单位会计,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在2500元左右。
“外婆是个电视剧迷,每晚都会追剧到十一二点,典型的睡得晚。”她说,老人身体还算硬朗,除了患有骨质疏松,没什么其他毛病,除了看电视和偶尔遛遛狗,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连个摆龙门阵的人都没有,精神生活太孤单了。
吕女士说,早在50年前,外公就已经离世,外婆独自将她的舅舅和妈妈拉扯长大。60岁时,家里人张罗为外婆找了个老伴,可几年之后,老伴也去世了。此后,老人一直和她们生活在一起。
为外婆征室友
“我们能照顾她的生活,可照顾不了她的情感。”吕女士称,以前外婆有些老姐妹伙,还能偶尔聚在一起聊聊天,但如今许多姐妹伙已经去世,还健在的也走不动了。
见到外婆在精神生活上十分孤独,吕女士也想过办法。她称,自己在做生意,经济条件尚可,曾经和妈妈打算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暂住,但外婆总觉得没有家里的温情,不愿去。
上个月,胡婆婆的女儿去国外办事,吕女士就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外婆起居。“虽然每天都能提前把饭菜做好,但我要工作,不能24小时陪在身边,外婆更多时候都是独自待在房间。”为此,她决心为外婆征集3位“室友”,在征求意见时,外婆竟然同意了,还显得格外兴奋。
尚无人“应征”
“我是想找几个伴,陪我耍。”记者来到胡婆婆现居的家中,客厅里的电脑正播放《血战长沙》。
听说记者来帮她找室友,老人起初还有些小兴奋,但情绪很快转入低落:“可能多半找不到。”
缓了缓情绪,老人语气低沉地说,女儿和外孙女对她很好。“但她们平常总有事情要忙,每当她们离开,我就觉得失落,感觉时间难熬了。”
老人说,自己不要求“室友”要具备什么条件,热情点就好,“除了能情感交流,还希望在关键时刻能互相照应。”
吕女士表示,自己提出的互助养老得到外婆同意后,就把征求信息发到了微博和朋友圈。但几天过去,还没有人就此事联系过她。
声音
市老龄委:互助养老值得推广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老年人结伴而居或者拼家养老都属于互助养老,吕女士提供给外婆的养老模式,虽然还不成熟,但也是互助养老的一种方式,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据介绍,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675万人,市老龄委曾调查发现,其中90%以上老年人是居家养老,进养老机构的只有7%左右。
调查
在记者采访的10位65岁以上的老人中,均表示自己不愁吃穿,但就是有些孤独,有时想给儿女打电话聊聊,但又怕影响他们工作。其中有6位老人明确提出,不愿意去养老院,理由多是“不喜欢养老院环境”、“不愿看他人眼色”。互助养老如果真的推行,又需要考虑哪些现实因素呢?
担忧1:生活习性能否磨合
布先生(70岁 家住大坪大黄路):我是热情的人,到哪里都能融合进去,也时常呼朋引伴去家耍,但我不能保证别人也喜欢我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万一有人喜欢安静,我这样搞,岂不是增加了矛盾?
担忧2: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左先生(79岁 家住南坪四小区):互助养老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一位保姆面对4个老人,肯定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人的方方面面,即使周到也缺少温情,甚至可能连老人有不舒服的苗头也无法及时察觉,如果突发疾病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担忧3:情感上是否接受?
刘婆婆(65岁 家住渝中大溪沟):互助养老的主体是老人,子女真把父母送出去住,父母会不会有所猜忌,认为是拖油瓶,儿女不想管他们了。对于老人而言,也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室友陪伴,是否能离开儿女生活,是否能融入新环境。只有在情感和理智上双双接受,老人才可以在互助养老模式下得到情感慰藉。
纵深
互助养老是指老人与家庭外的同龄人,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的模式。目前,除了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外,互助养老正在国外逐渐兴起。
德国
有很多老年人共同购买一栋别墅,分户而居,由相对年轻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大家结伴而居,相互照顾,结伴游玩,既填补了孤独,也节省了生活的费用。有的城市还由民政部门和大学服务中心,介绍大学生到孤寡老人家居住,可以免房租,但是学生要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
美国
芝加哥则针对没有子女的孤独老人推出“家园共享计划”,将同性的无子女老人联络起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等配对,以解决生活中的孤独和不便,在晚年充分享受友情或亲情。
日本
邻里互助网络把居住在都市社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独居或寡居等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结成相对稳定的协会组织,通过援助与互助方式照料起居,开展健身、(无障碍)旅游、聚餐等,让老人在各个生活层面达成彼此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排遣孤独、充实自我的互助目标。
律师
重庆某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段勤:老年人合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老人受伤、发病甚至死亡,一旦出现纠纷,极易产生法律责任问题。如果老人之间真要一起合租生活,首先应以互相帮助、相互尊重为前提;其次,应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需要注意的事项、享受的权利以及该承担的义务,这既能起到约束作用,也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佐证,能更好避免纠纷。
(摘自《重庆商报》)
【目的】家庭联营互助养老,为孤独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情的晚年环境。
【条件】年龄65岁以上,最好兩男一女,有自理能力,喜欢散步、打麻将、摆龙门阵,也可随意选择消遣方式。
【方案】
4人同租3室一厅小区房,要有电梯和绿化环境,租金每月1600~2000元,位置以众子女方便看望老人为主,可商量决定。
共同请一位保姆,负责清洁房间、买菜做饭、洗衣等,待遇2000~3000元/月,包吃包住,可随时照看老人;保姆所有开销做账保留收据,方便查账。
每个老人每月出1500元退休工资,子女再补贴,共2000元。子女可以根据父母身体条件制定食谱,提供给保姆。
考虑到安全问题,初步设想是在除厕所外的每个房间安装视频在线软件,子女24小时获悉老人们的情况,也能及时查看突发状况。
“我外婆84岁,邀请其他3位老人(两男一女)组成室友,一起追剧、散步、摆龙门阵。”
不忍外婆孤独终老,31岁的吕女士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征集令”,希望几位老人合租房屋互助养老,不仅相伴照顾、还能感受温情,也解决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陪护老人的难题。
在老年人口激增,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的情势下,老人互帮互助、共同生活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作为子女或老人,他们能接受吗?
吕女士家住江北区北滨路。她的外婆姓胡,今年84岁,曾是单位会计,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在2500元左右。
“外婆是个电视剧迷,每晚都会追剧到十一二点,典型的睡得晚。”她说,老人身体还算硬朗,除了患有骨质疏松,没什么其他毛病,除了看电视和偶尔遛遛狗,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连个摆龙门阵的人都没有,精神生活太孤单了。
吕女士说,早在50年前,外公就已经离世,外婆独自将她的舅舅和妈妈拉扯长大。60岁时,家里人张罗为外婆找了个老伴,可几年之后,老伴也去世了。此后,老人一直和她们生活在一起。
为外婆征室友
“我们能照顾她的生活,可照顾不了她的情感。”吕女士称,以前外婆有些老姐妹伙,还能偶尔聚在一起聊聊天,但如今许多姐妹伙已经去世,还健在的也走不动了。
见到外婆在精神生活上十分孤独,吕女士也想过办法。她称,自己在做生意,经济条件尚可,曾经和妈妈打算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暂住,但外婆总觉得没有家里的温情,不愿去。
上个月,胡婆婆的女儿去国外办事,吕女士就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外婆起居。“虽然每天都能提前把饭菜做好,但我要工作,不能24小时陪在身边,外婆更多时候都是独自待在房间。”为此,她决心为外婆征集3位“室友”,在征求意见时,外婆竟然同意了,还显得格外兴奋。
尚无人“应征”
“我是想找几个伴,陪我耍。”记者来到胡婆婆现居的家中,客厅里的电脑正播放《血战长沙》。
听说记者来帮她找室友,老人起初还有些小兴奋,但情绪很快转入低落:“可能多半找不到。”
缓了缓情绪,老人语气低沉地说,女儿和外孙女对她很好。“但她们平常总有事情要忙,每当她们离开,我就觉得失落,感觉时间难熬了。”
老人说,自己不要求“室友”要具备什么条件,热情点就好,“除了能情感交流,还希望在关键时刻能互相照应。”
吕女士表示,自己提出的互助养老得到外婆同意后,就把征求信息发到了微博和朋友圈。但几天过去,还没有人就此事联系过她。
声音
市老龄委:互助养老值得推广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老年人结伴而居或者拼家养老都属于互助养老,吕女士提供给外婆的养老模式,虽然还不成熟,但也是互助养老的一种方式,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据介绍,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675万人,市老龄委曾调查发现,其中90%以上老年人是居家养老,进养老机构的只有7%左右。
调查
在记者采访的10位65岁以上的老人中,均表示自己不愁吃穿,但就是有些孤独,有时想给儿女打电话聊聊,但又怕影响他们工作。其中有6位老人明确提出,不愿意去养老院,理由多是“不喜欢养老院环境”、“不愿看他人眼色”。互助养老如果真的推行,又需要考虑哪些现实因素呢?
担忧1:生活习性能否磨合
布先生(70岁 家住大坪大黄路):我是热情的人,到哪里都能融合进去,也时常呼朋引伴去家耍,但我不能保证别人也喜欢我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万一有人喜欢安静,我这样搞,岂不是增加了矛盾?
担忧2: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左先生(79岁 家住南坪四小区):互助养老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一位保姆面对4个老人,肯定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人的方方面面,即使周到也缺少温情,甚至可能连老人有不舒服的苗头也无法及时察觉,如果突发疾病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担忧3:情感上是否接受?
刘婆婆(65岁 家住渝中大溪沟):互助养老的主体是老人,子女真把父母送出去住,父母会不会有所猜忌,认为是拖油瓶,儿女不想管他们了。对于老人而言,也要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室友陪伴,是否能离开儿女生活,是否能融入新环境。只有在情感和理智上双双接受,老人才可以在互助养老模式下得到情感慰藉。
纵深
互助养老是指老人与家庭外的同龄人,在自愿基础上结合,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的模式。目前,除了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外,互助养老正在国外逐渐兴起。
德国
有很多老年人共同购买一栋别墅,分户而居,由相对年轻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大家结伴而居,相互照顾,结伴游玩,既填补了孤独,也节省了生活的费用。有的城市还由民政部门和大学服务中心,介绍大学生到孤寡老人家居住,可以免房租,但是学生要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
美国
芝加哥则针对没有子女的孤独老人推出“家园共享计划”,将同性的无子女老人联络起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爱好等配对,以解决生活中的孤独和不便,在晚年充分享受友情或亲情。
日本
邻里互助网络把居住在都市社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独居或寡居等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结成相对稳定的协会组织,通过援助与互助方式照料起居,开展健身、(无障碍)旅游、聚餐等,让老人在各个生活层面达成彼此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排遣孤独、充实自我的互助目标。
律师
重庆某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段勤:老年人合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老人受伤、发病甚至死亡,一旦出现纠纷,极易产生法律责任问题。如果老人之间真要一起合租生活,首先应以互相帮助、相互尊重为前提;其次,应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明确需要注意的事项、享受的权利以及该承担的义务,这既能起到约束作用,也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佐证,能更好避免纠纷。
(摘自《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