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年女性游戏玩家的发展壮大与关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游戏文化中的能见度,但也激发女性玩家采取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手段来建构性别身份展演策略.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电子游戏玩家出于不同动机,通过虚拟化身来建构与真实性别身份不同的虚拟性别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对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男女玩家的这种性别转换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动机,而性别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为游戏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别秩序的束缚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但这种
【机 构】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100024;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北京100024;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女性游戏玩家的发展壮大与关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游戏文化中的能见度,但也激发女性玩家采取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手段来建构性别身份展演策略.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电子游戏玩家出于不同动机,通过虚拟化身来建构与真实性别身份不同的虚拟性别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对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男女玩家的这种性别转换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动机,而性别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为游戏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别秩序的束缚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但这种潜力始终是有限的,既有的性别秩序和刻板印象依然主导着游戏文化空间,塑造着游戏玩家的性别认知和反应模式.
其他文献
数字媒体环境令“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实践”的问题变得更具开放性.本文尝试从数字新闻的流通方式切入,探讨数字新闻认识论问题.本文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其流通既是一种信息传输的形式,又是一个对共享意义的生产过程.本文进而深入探究数字新闻流通的三个要素:基础设施、流通实践和认知竞争.这些要素关涉到数字媒体的物质性、新闻经验的多样性,以及公众对于“新闻作为一种知识形式应呈现何种样貌”和“谁有资格生产新闻”等问题的争论.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应当重视新闻流通研究,以及数字化的新闻流通和新闻生产之间的
继承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借鉴西方现代职业道德,民国新闻业形成一种个人品性新闻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对记者品性提出极为高远严格的要求,甚至将记者个人品性优劣当作评判其新闻道德与职业活动高下的标尺,充满了泛道德主义以及儒家传统道德精神的色彩.但是,记者的道德实践是个人意志在工作情景、新闻惯习、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结构中动态抉择的结果.新闻理念上的道德绝对主义与新闻实践中的道德相对主义,使记者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虽然有清晰的衡量标准,但没有切实的实现手段,在权衡与抉择的过程中充满矛盾,引发普遍的焦虑.
“民族”与“传播”,是两个具有很多内在关联的概念,本文对“民族”与“传播”的各自含义、两个概念以及相应的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关联理论,以及“民族”与“传播”关联性的又一种理论表达(“共同体想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样的梳理,对于更好地促进“民族”与“传播”研究的学科交叉,进而推动理论上的进步,均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数字新闻学正在成为新闻学的主流范畴,研究文献也与日俱增,时至今日,有必要对数字新闻学的整体发展状况和知识脉络进行梳理、总结与反思.本研究以Web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作为数据来源,借助Python工具训练LDA主题模型,使用困惑度评价指标确定主题数量,并使用主题强度分析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具体来说,本研究根据主题-词项概率分布,对获得的1325条文献摘要进行主题标识,抽取出了数字新闻学研究在1998-2021年的18个重要研究主题;根据文档-主题概率分布,引入时间维度计算主题强度分布.研究发现,包
数据主义的兴起及其计算思维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意识形态,为我们认识新闻传播业态的演进带来了新的契机.数据主义在网络化、数据化与云端化三个阶段推动了新闻业的数字化过程,促成了新闻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变革.笔者认为,数据主义不仅从根本上重新理解了新闻业赖以生存的媒介生态,而且变革着新闻从生产到运营的的全流程运作,诸如真实性、客观性与社会责任论等规范在数字时代产生了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在数据主义蓬勃发展之时强调人文主义是人类所有价值观的底线和核心,秉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同平衡,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探讨了可供性概念为数字新闻学提供的创新性认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可供性概念进入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旅行轨迹,特别是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应用和误用;接着,本文提出,当前数字新闻业作为生态系统的属性以及可供性本身的生态学视角,使得可供性概念具备了理解和分析数字新闻业的认识论潜能,应将可供性作为生态性的认知概念,而非工具性的技术特征;基于以上论证,本文认为,可供性概念为理解和检视数字新闻业提供了关系的、过程的和网络的分析视角.
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崛起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品貌.社交媒体衬映着传播技术的大众化与民主化,它激活了长期以来被边缘被落寞的微观政治生活,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的独特景观.新型性别权力在基于社交媒体的微观政治传播中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性别权力是考察微观政治权力的重要场域,其中,宏大的、否定性的传统性别权力逐渐收缩,表现为公私领域的性别融合、资本运作的性别包容和媒体营销的性别反击.微观的、建构性的新型性别权力逐渐崛起,表现为超越身体的性别规训、多维扩散的性别凝视和日常生活的性别渗透.这种
本文认为媒介是连接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纽带,而媒介迭代之“新”就意味着为这个纽带的连接提供了新的尺度、新的内容和新的范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具体分析了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及其对于人的社会实践自由度的维度突破.
梅罗维茨意义上的“中区”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性的“中区”:“后台”在“演员”不知情、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暴露在“前台”中.本文在以“本真”统合“后台”与“流露”、承认明星具有神性的前提下,结合明星在生活类综艺节目中主动暴露世俗“本真”的实践,试图开掘中区理论的主动性维度,即“主动性中区”,其动态实践过程则是“中区展演”:明星通过自然记录、游戏竞赛、 “越位展演”三种模式主动暴露人、物、情等世俗“本真”.明星“中区展演”内含一种情感童话:通过情感手段,一切日常生活难题及其伴生的负面情绪均会被妥善消解,并走向圆满结局
数字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信息的创建、传播与解释方式,并“生态性地”介入当代新闻业的发展.“数据化”是数字新闻的特征之一,然而对于数据化不加反思地推崇和合理化,即数据主义的思想开始占据优势,导致在数字新闻生态中,公众、媒介与机构之间的关系被解构与重构,并衍生出信息失序等社会现象.信息失序涵盖了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恶意信息三大类,其涌现与新闻业的结构性转型密切相关.在去语境化、不透明的信息传播环境之中,数据来源不清,加之公众对情感和身份表达的重视,进一步推动并放大了信息失序,对公众、新闻业以及社会的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