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现在教育改革普遍实行了开拓性和教学整合的方式,这不仅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活动中,结合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了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主要的探索如下。
一、进行优化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习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第一节课,使其具有趣味性。如课文《海燕》,讲课文的导语部分是这么设计:教师和学生聊到姓名的含义时,师生一致认为名字是寄托了父母的美好愿望,然后聊到我們班的李海燕同学,并开玩笑说推测她的父母大概就是受了高尔基这篇文章的启示,并留下悬念说一会儿读过文章拿给后看看老师的猜测有无道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觉既有亲切,并且悬念的设置还有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完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的、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成功。
(三)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高度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敢于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社会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
(二)重视感情交流,及时帮助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里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去的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改变教学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教师把“一言堂”和“满堂问”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我讲“我的老师”时有一个环节是这么设计的: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默读过程中有什么疑难的问题或感受很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果学生提到了一下问题:①蔡老师是位女老师为什么要把她称为先生呢?②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温柔”和“美丽”从什么方面写的?③“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呢?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用递纸条的方法交给老师,老师把它集中归纳,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利用实物投影交给学生讨论,遇上争议较大的问题,老师再给予明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得到突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最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以及课后写一篇关于老师的回忆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讲《孔乙己》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履历表。老师提出一个思考题:大家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完成了履历表的填写工作,分析这份履历表你们小组还得出了那些结论?发现了那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师生共同进一步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作业如下布置:①网上查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进一步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②课外小练笔:《我会走孔乙己的路吗?》。这样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特性得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以上是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肤浅认识。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需要不断探索。
一、进行优化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习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第一节课,使其具有趣味性。如课文《海燕》,讲课文的导语部分是这么设计:教师和学生聊到姓名的含义时,师生一致认为名字是寄托了父母的美好愿望,然后聊到我們班的李海燕同学,并开玩笑说推测她的父母大概就是受了高尔基这篇文章的启示,并留下悬念说一会儿读过文章拿给后看看老师的猜测有无道理。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觉既有亲切,并且悬念的设置还有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完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的、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成功。
(三)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高度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敢于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社会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
(二)重视感情交流,及时帮助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里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去的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改变教学观念。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教师把“一言堂”和“满堂问”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我讲“我的老师”时有一个环节是这么设计的: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默读过程中有什么疑难的问题或感受很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果学生提到了一下问题:①蔡老师是位女老师为什么要把她称为先生呢?②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温柔”和“美丽”从什么方面写的?③“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呢?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用递纸条的方法交给老师,老师把它集中归纳,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利用实物投影交给学生讨论,遇上争议较大的问题,老师再给予明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学习重点和难点也得到突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最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以及课后写一篇关于老师的回忆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讲《孔乙己》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履历表。老师提出一个思考题:大家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完成了履历表的填写工作,分析这份履历表你们小组还得出了那些结论?发现了那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环节,师生共同进一步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作业如下布置:①网上查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进一步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②课外小练笔:《我会走孔乙己的路吗?》。这样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特性得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以上是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肤浅认识。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