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创新型教师培养刍议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完成培养塑造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这一使命过程中,创新型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创新型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创造型教师在人才培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决定着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有无后劲。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拥有,足以推动科技、经济的进步;反之,只能是“走别人的老路”,使经济、科技滞后。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笔者认为教育者的创新素质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创造型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试想,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善于运用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逐步养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同时,以教师自身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放的人格、机变的思维、民主的管理艺术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那么很容易使聪慧、有个性的学生脱颖而出,并取得良好发展;相反,教育者如果缺乏创造力甚至没有创造力,只是照本宣科,搞“满堂灌”、“一言堂”,压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把一个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创造性慢慢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少年老成”、“驯服和平庸”,教育活动失去了创造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只是“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的人才,这种人才绝对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二、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和培养
  
  什么是创新型教师?笔者认为,创新型教师除具备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等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明确培养目标,具有创新的教育思想。(2)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知识体系广博,具有创造性汲取、吸收、传播新知识的能力,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3)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4)具有开放的人格,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5)善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培养创新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优化教育评价体制与机制
  目前,全社会提倡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并逐渐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为此,我们也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优化教育评价体制与机制,把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努力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突出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形成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良性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抛弃那种只以分数论短长的办法,对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全方位加以考核,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发挥。
  2、优化现有教师队伍,提高创新素质
  首先,要搞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走出学历教育的误区,突出时代特征。认真研究教育与时代需要的切合点,从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加强培养、锻炼和提高,使自己达到具有敏捷的思维、准确的表达、组织的严谨、教学的创造,以及完备的人格。其次,不断地改造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教师的创造对象是学生,学生又千差万别,那种“一本教案几本书,题海战术都应付”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学生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引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动手、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彻底改变“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真正进行一次教学的革命、学习的革命。
  3、以战略的眼光,培养创新型师范生
  今天的师范生,就是明天的教育者。前瞻21世纪,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培养创造型教师是21世纪对师范院校提出的任务和挑战。师范院校作为教育工作的“母机”,应以培养创新师范生为己任,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要求、进入角色。尤其是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它的影响下,师范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培养更为时代所需求的创新型教育人才和未来的教育家,为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将成为必然。为此,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从过去强调专业知识的“单打一”型向注重学生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发散型”转变;从过去的依靠掌握知识多少、分数的高低衡量教学质量向考核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转变;在原来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基础上向鼓励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专的因材施教的方向转变,鼓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探索未知,真正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型学习”转变。在教学中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考核方法,使之更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其次,要开拓三种课堂,使之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发挥以教室为空间的第一课堂的作用,使学生在这一课堂中,不仅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以丰富的校园文化为空间的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等活动,真正把书本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科学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以面向社会和中学为主要空间的第三课堂的作用,使学校教育向社会延伸,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宽阔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创新空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创新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是民族繁荣、国家昌盛的动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培养、教育广大青少年,造就出大量的创新人才,为共同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
  (作者联通:050016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
其他文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范仲淹的有关文学常识。教师范读课文,激励学生古文兴趣。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反复颂读第一段,理解其内容含义。  5.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内容:  1名句古诗词欣赏。2.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4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几个名字。  韩愈、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应用知识的过程,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身价值的存在,这才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期刊
最近,我上了一节录像课《嘀哩嘀哩》,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我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利用打击乐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心情愉悦、快乐歌唱。    一、采用听想法和启发式的教学,利用多种手段寻找音乐形象,从而体会歌曲内容、掌握歌曲形象,感受歌曲情绪    《嘀哩嘀哩》是一首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歌曲。在教
期刊
本模式是以初二年级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个案探索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和口语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使交际行为(即口语训练)带有“任务型”(即语法教学)的特点。  下面我通过二个课堂案例:宾语从句之口语训练(以下简称“个案A”)和被动语态之口语训练(以下简称“个案B”)的研究,以课堂实录、问卷调查、课后总结等形式全方位诠释语法教学之口语训练这个模式,以期为提高学生兴趣及课堂效率提供一条不同的
期刊
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口头交际,也就是“说话”,即“口语”。但口语的进行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书面语的产生。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也就是说书面语比口语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低年级是培养语言智能的最佳时期,因此,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语文
期刊
学生识字是为了阅读打基础。实际上,在识字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启蒙式阅读了。比如,学一个字组一个词、用词说一句话等。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能阅读较长篇幅的课文,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怎样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是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尝试着使用“激趣阅读”的教法,效果很好。    一 在交流中激趣   
期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城市涌进,广大农村出现了青壮年少见、老弱病残留守在家的状况,在这些留守人群中,心理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和少年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升高。以我乡为例,2006年,全校676名学生,“留守儿童”有335人,占49.5%,2007年,全校643名学生有427人是“留守儿童”,占66.4%。随着“留守儿童”的逐渐增多。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期刊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令师者最头疼的是作文教学,最辛苦的是作文的批改。按传统习惯,学生作文之后,老师便挑灯夜战,对其精批细改。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往往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常常关心的是此次作文的分数、等级或作文后的评语。顷刻之间,作文本便进入了书包或放进了抽屉,等待下次作文时,作文本才能重见天日。老师的苦心孤诣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应,学生作文的优劣得失学生自己难以明察。老师在作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人类走进新世纪之际,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语文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的火花,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
期刊
人们终生都在学习语言,都在积累语言材料,只是这种学习与积累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说到这里,人们会问: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尽管人终生都在学习语言,但这种学习是发展不平衡的;在人的一生中,有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中学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机。第二,如果把这种自发的学习变为自觉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  学习语言从积累语言材料开始。语言材料的积累,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