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深处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斋文献中、面对电脑或研究文本苦思冥想,成为“不熟悉课堂的教学论专家”。
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谈到怎样教时,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播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对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能更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1.1 第一节课闪亮登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第一堂尤为重要。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我先向同学作了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用事先填充好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下方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我开始提问“气球内装的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氢气,“那氢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我接着问。同学们面带难色,我不作答,而是故意卖关子说“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吧”。同学们一听是魔术,精神放松,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其后我讲到,如果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习好化学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研究的对象,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和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告诉同学们学好化学的方法,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1.2巧设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
1.3教学方法多样化。
初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识记内容较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可以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学习被困火灾区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方法时,让学生模拟动作: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贴近地面跑到窗口呼救。这些形式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元素符号、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等知识的识记可采用游戏法、击鼓传纸片等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关键内容。
2.加强学法指导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课堂上演示,往往由于教室大而反应装置小,多数同学观察现象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具有装置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反应时间太长,不易控制等特点,一般不宜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借助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如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用金铂轰炸原子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实验、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学意义。
在讲授《空气》一课时,刚上课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要求同学们做一遍深呼吸的动作,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大家吸入的空气。接着,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开始探究,相继提出了以下问题:1.空气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比较熟悉的,它无色无味,不容易察觉,那公,大家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呢?2.你知道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3.空气中除了同学们知道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外,还有其它气体,各种气体的比例经过科学家漫长的探究过程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分组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
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不久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有用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也有用一个倒扣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面上升的高度来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我充分肯定同学们难能可贵的探究意识并着手实验,结果得出氧气只占1/10,远远低于科学家的1/5,同学们积极思考,得出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的结果,针对这种可能,同学们重新做了实验,发现结果相差无几。同学们面露难色,我及时给出提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状态?。同学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如何改进呢?一位同学提出用木棒,立即被否决了,我于是介绍了生成物是固体的可燃物
——红磷,最后做了演示实验验证,交待学生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待改进、完善,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亲自做一下实验。
3.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
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从两所学校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深处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书斋文献中、面对电脑或研究文本苦思冥想,成为“不熟悉课堂的教学论专家”。
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谈到怎样教时,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播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对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能更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1.1 第一节课闪亮登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第一堂尤为重要。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力求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大增。我先向同学作了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用事先填充好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下方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我开始提问“气球内装的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氢气,“那氢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我接着问。同学们面带难色,我不作答,而是故意卖关子说“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吧”。同学们一听是魔术,精神放松,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其后我讲到,如果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要学习好化学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化学研究的对象,联系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和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告诉同学们学好化学的方法,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1.2巧设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课前老师除了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还要改进实验。
1.3教学方法多样化。
初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识记内容较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可以引起学生兴奋感和愉快感。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学习被困火灾区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方法时,让学生模拟动作: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贴近地面跑到窗口呼救。这些形式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元素符号、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等知识的识记可采用游戏法、击鼓传纸片等方法,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关键内容。
2.加强学法指导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课堂上演示,往往由于教室大而反应装置小,多数同学观察现象模糊,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有些实验具有装置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物质,反应时间太长,不易控制等特点,一般不宜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动手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借助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如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用金铂轰炸原子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实验、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学意义。
在讲授《空气》一课时,刚上课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气,要求同学们做一遍深呼吸的动作,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大家吸入的空气。接着,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开始探究,相继提出了以下问题:1.空气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比较熟悉的,它无色无味,不容易察觉,那公,大家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存在呢?2.你知道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3.空气中除了同学们知道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外,还有其它气体,各种气体的比例经过科学家漫长的探究过程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我想让大家分组尝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
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不久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有用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的,也有用一个倒扣在水槽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水面上升的高度来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我充分肯定同学们难能可贵的探究意识并着手实验,结果得出氧气只占1/10,远远低于科学家的1/5,同学们积极思考,得出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的结果,针对这种可能,同学们重新做了实验,发现结果相差无几。同学们面露难色,我及时给出提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什么状态?。同学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如何改进呢?一位同学提出用木棒,立即被否决了,我于是介绍了生成物是固体的可燃物
——红磷,最后做了演示实验验证,交待学生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有待改进、完善,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亲自做一下实验。
3.提高教师魅力
好的语言能像和煦的春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云,打开学生的心扉。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生动、幽默,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语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知识。倘若像老和尚念经似的,一个调唱到底,叫学生怎不梦周公呢?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并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引发深沉的思考或者激发生活的热情。另外,教师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看看”、“再想想”、“再试试”、“最近有进步”、“不错”、“很棒呀”之类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巧妙运用眼神、适当借助手势、板书优美娴熟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站姿和手势,一定要稳,不要给学生以晃动不安,上下翻飞的感觉。步态也要稳,不可快步走,要慢而优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不要向学生传递急燥的情绪。尤其是化学演示实验要动作准确、平稳,尽量不出差错。
教育需要“途径和方法”,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改变现状的灵丹妙药。时下,许多教育人士不约而同地学习杜郎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尽词汇赞美,什么“神话”、“奇迹”、“颠覆”,一时之间,这些学校成为课改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麦加”圣地。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吹荡着相对活跃的当下课堂改革。
坦白的说,我并不信奉固定的“模式”,但我坚信我从两所学校会找到打开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