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语言、文化与交际的关系,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
  
  一、导言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可见,语言、文化、交际是密切相关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我国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第二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常常只注意讲解语法,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社会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也会因此不够得体。例如:经常有外国人抱怨说中国人老是喜欢问他们的年龄、收入情况等私事,干涉他们的“privacy”,使他们如同置身于海关或警署;又如,我们的学生常这样对老师说:“Good morning, teacher.”而很少说:“Good morning, Mr / Miss...”与外籍人士见面打招呼时甚至也不会用一句最简单不过的“Hello.”而对“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话似乎是情有独钟。大部分外国人听了这些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这就成了“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由此可见,不了解某种外语的文化,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或正确地运用这种外语,即使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也往往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申博的成功,以及社会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都要求我们的英语教育不仅只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言能力,而且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的敏感性,提高他们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创设情景,培养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传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意念出发,创设与所学语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将结构、功能与情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教师应该系统地、有目的地导入西方文化,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语言文化背景的小环境。可以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英美文化气息的招贴画,如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以及英语国家盛大的节日简介、庆祝场面等。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要求他们尽量按自己角色的身份和语言交际的环境正确地使用语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恰当使用语言的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
  2.结合教材,适时渗入
  近年来,中国的外语教育改革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昌盛时期,各种各样的外语教材应运而生。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注意把西方文化引入教材,同时又纳入自身的本族语文化。这些跨文化交流的素材对学生和老师都非常有益。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一英语课本第12课中有这样的对话:一个小女孩问Mrs Read:“How old are you?”这时,Mrs Read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Ah, it’s a secret.”教师在教到这里时,须联系英美文化习俗说明清楚:英美人非常忌讳别人问及他们的年龄、工资以及个人活动等私事,在这里,“It’s a secret.”便是一种回避的方法。
  3.归纳比较,了解差异
  对汉英两种文化的比较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避免语用失误。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称呼、问候、邀请、道歉、建议、赞扬、身势语和其他文化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在汉文化中,交际者听到赞美后往往自谦地说“哪里,哪里”,“我做得很不够”,“请多多指教”;在英美文化中,当听到别人说“Your dress is very nice.”时,他们往往只是说一声“Thanks.”因为在英美国家中,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要表现得忸怩不安。对这两种文化的归纳与对比,可在课上或课后进行讨论或评述。
  4.课外引导,积累知识
  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多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这不仅因为国外大部分电影和录像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借此使学生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5.课外交往,加深了解
  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用目标语思考,摆脱用母语思维的方式,把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融合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如:鼓励学生与外籍人士进行个人交往;请外籍教师给学生讲课,介绍英语国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兴趣;用英语介绍标志性的人文景观;演唱英语流行歌曲;请来访的外籍学生住进家中,相互体验、了解生活习俗。在一系列活动中,大家会发现彼此的文化差异,也能找到共同之处。
  
  四、结束语
  
  在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中,通过阶段性的训练,学生会潜意识地学习、吸收语言和文化知识,增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感性认识,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在英语环境中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交际需要。当然,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这一问题,仍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朱俊爽,葛文山.从“文化休克”现象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初步培养“跨文化意识”.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特级教师斯霞曾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又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把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更大地发挥其效用。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尝试。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课前预习提出问题(预习单)——课堂讨论交流合作讨论(活动单)——练习巩固、创造(巩固单)。  小组预习:围绕
现代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临朐县一直把
随着环境形势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对策。
新时期社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我国大陆地区一直都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因此,通过对台湾地区技职教育改革成功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可发挥其自身特有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化根脉相连,为音乐文化
本文探讨了湿地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指出湿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初步研究了山东省湿类别,现状,提出了保证与合理利用山东湿地资源的对策。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教材是新标准外研版的,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新教材。在三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体会到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一、教学不只是给予,更是启发心智    教学是给予即把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但教学若仅停留在给予的层面上,就不能实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给予的同时要尝试运用激发、期待等
为了实现大夏河流域土房水电站的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将PLC和PC技术有效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布式网络结构闸门监控系统,实现了土房水电站闸门的实时监控.该系统的核心部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