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名义质询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一系列关于“小姐”的事件牵动了媒体敏感的神经。7月5日,东莞警方为了显示扫黄决心和力度,将一名缚住双手、赤裸着双脚的“小姐”像拉动物一般用绳子牵着指认现场,并在镇电视台播放;9月,杭州市拱墅区祥符派出所又向预设为“小姐”的“发廊女”的家属寄发了帖有照片的所谓“挽救信”。而在此前,河南郑州公安局在扫黄过程中,也曾赫然公布了一些“卖淫女”的裸体照,一系列对有卖淫嫌疑的“小姐”的公开侮辱性执法行为伴随着媒体的聚焦和散播,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对此,赞扬者有之,说非此等严厉执法不足以彻底铲除黄祸,但更多的是对其执法理念的质疑和批驳,这些批驳大多站在“法”的高度,从维护公民隐私权和批驳中国传统法家式“羞耻刑”的角度进行评论。勿容置疑,单个执法者的粗暴行径确实应该受到文明法的质询,但仅仅从法的视角去评论事件本身,多少有点避重就轻、隔靴搔痒之嫌。
  法是现代社会带有强力性质的暴力制约,是一个社会的最后屏障。换言之,法是一个社会最后的底线,法若崩溃,社会的毁灭将不可避免。在极富激情的柏拉图看来,人类社会的理想王国正是因为置身于品行高贵,不谋私利,几近于神的“哲学王”的昊昊光辉之下,才显得至善至美,光芒万丈。只有当他非常失望地意识到人性的阴暗和孱弱后,才极为矛盾地在《法律篇》中提出了“法律之治”的预设,不难想象,苦心孤诣,誓为人类构想理想乐园的柏拉图此时的心情是何等无奈和悲凉。柏拉图“法律之治”是对“哲学王”的补充限定,并非是“哲学王”的彻底毁弃,而是一种人类社会构建的理想设想:“哲学王”是最高理想,“法律之治”是最后防线,两者并行不悖,但高下之分昭然,而且二者不可逾越,亦不可互为遮蔽。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并不是人类最理想的至高准绳。
  可是,为何什么事都要拿最后一道防线来衡量?一切皆从法眼之下,人类文明必将沦为暴力张牙舞爪的祭台,人类社会亦将演化为罗馬斗兽场式的暴力而又血腥的世界,而“人”则将最终退化为失却“人性”的兽类。从这个角度说,对人类孜孜以求的“伊甸园”而言,真正意义上“人”的社会,确乎应该有更为高尚、更为人性的标准。
  也许,对于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当下中国而言,狼奔豸突于经济的高铁之上,文明的迷失、文化的虚置、道义的废弛使得我们在更高的文化疆域有心无力,乏善可陈。于是乎,“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为退而求其次、无可奈何的选择,并因此固化成最后的守护,而“人”则成为有意无意的牺牲品。由此,我们的每一个进步由此都弥漫着焦虑的雾霭,纠结成了我们普遍的心态。
  那么,何不超越“法”的层面,以“人“名义来思考呢?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耶稣正在教训众百姓,有一个行淫时被抓获的妇人被文士和法利赛人带到耶稣跟前。文士和法利赛人说,“夫子,这妇人是正在行淫之时被捉拿的。摩西的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耶稣没有回答,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仍旧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人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个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妇人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此次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看来,人类的始祖因为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犯了罪,被逐出,由此导致了人类天然的罪性。只有神是完美无缺的,而人是不完全的,人人都有罪,所以摩西制定了“十诫”来约束人类,以免陷入撒旦的圈套,堕入罪的深渊。这样,就承认了犯罪是人的本原性特质,绝非神类的“人”对罪不可剔除,亦不可避免。正是因为如此,耶稣才毅然背负人类的罪,作为活祭,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替“人”赎了罪。尽管如此,“人”的整体被赎,依然难以改变个体人的犯罪。那么人犯了罪该怎么办呢?耶稣首先警告人,罪的工价乃是死,告诫人不要犯罪,犯了罪就要悔改,因为“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悔改可以消除人的罪责,“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这是人的自我救赎之路。而社会对犯罪的人该怎么办呢?“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要宽恕,要用爱去感化他们,如同耶稣对有罪妇人所作的评判一样,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同时,“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救赎”,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审判者借此秉以仁慈宽恕之心,并进行充分的自我反省,首先被救赎,终而实现人类的整体救赎,审判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救赎是他们进行审判和救赎的前提。其根本的逻辑是,没有哪一个人会先验地占据道义和法律的高地,每个人都有罪,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罪,所以博爱、宽恕是用以救人自救,乃至人类整体救赎的至善良方。
  根本上讲,西方基督教文化在承认“人”的原罪本性之下,倡导宽恕、仁慈、爱,以神的感召,进行精神救赎,将灵命的自我悔过和外在的宽仁引导相结合,将审判者的先在自省和他者解救,与犯罪者的自我悔罪与社会救赎同时进行,从而在博爱的大旗下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人道主义是其精髓所在。
  在此精神的烛照之下,对有罪之弱者的同情与怜爱,成为体现人性光辉的最高祭台。对女性,尤其是受伤害的女性,譬如沦落风尘的女性,更是如此,它成了西方文明的一个良善标记。
  小仲馬在他的《茶花女》中非常动情地宣示了这一信条。他对误落风尘、看似有罪的女子进行了极富人性的抚慰。“可怜的女人哪!如果说爱她们是一种过错,那么至少应该同情她们。你们同情看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音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表达自己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之下,你们却不愿意同情这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哑巴。这些残疾逼得那个不幸的受苦的女人发疯,使她无可奈何地看不到善良,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也讲不出爱情、信仰的纯洁的语言”〔1〕。
  接着,小仲馬又列举了一些心灵高尚的人对这些受伤的灵魂的救治,雨果刻画了馬里翁
其他文献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水平。道路建设中的
溜溜球:小狗很可爱,也很通人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卓亚家的小狗——贝贝。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小小的脑袋上有一对三角形的耳朵,两颗黑宝石似的眼睛,一个蚂蚁洞似的小鼻子,还有一张小嘴和几根胡须。我们都叫它“贝贝”。  贝贝会听话,也会害臊。记得有一次,妈妈看见贝贝四脚朝天地睡在地上,就说了它几句,贝贝听了,就直往麻袋里钻。  贝贝还会“看”电视
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状况,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处在不够自信的状态,即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自信
自1990年赵本山小品《相亲》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直到2011年的《同桌的你》,从参加春晚的次数之多及取得的成就之大(多次获一等奖),赵本山小品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无
军队大环境不断变化发展,成员组成不断更替,原先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已失去其先进性,亟需改善。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保障军人权益成为协调部队发展、提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中职会计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批实用性会计从业人员的使命,推进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迫切需要从实践教学中找准定位,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率.基于此,从当前中职
如今餐饮场所的背景音乐设计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从各方面调查研究了河南省部分餐饮行业对背景音乐的运用.结果显示由于经营者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与大众存在差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张爱玲《十八春》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现代女性命运主要表现为 :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不独立 ,使女性作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 ;她们由于相似的生存境遇和利益争夺而互不相容 ;她们追求
《海国图志》,初刊行时为五十卷本,1847年增补为六十卷,1852年再增补为百卷本。自刊行至1902年,刊刻十数次。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近人邵阳魏源,于道光之季,译外国各书各新闻为《海国图志》,是为中国知西政之始。”  《海国图志》刊行后,魏源曾托好友朱琦将书上呈清廷,朱琦寄诗抒怀,其中云:“况闻兹书出,市贾纷雕镌。辇下诸要人,争买不计钱。天聪倘易达,无竢予小臣。特此谢魏子,久要愧前言。”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