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具备创新理念,营造创新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这个环境里,不再是师讲生听,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煞。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的异议要表扬,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追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因为好奇,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例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Na2CO3这些盐类物质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就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会感到很诧异,为什么实验结论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关注全体、面向全体,巧设问题
  我们的教学不是对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的,而是对于全体学生的,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开展分层次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生动活泼地学习。这就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的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端正的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2.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程序,学会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3.注重实验的观察。实验过程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4.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
  5.写好观察记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创新之本。化学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事物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实验的真实、形象、生动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其中蕴涵极其活跃的、能激活学生的猜想和求知欲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因此、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适当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补充、改进、创新。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如: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几种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方法时,充分利用优等生的资源,挖掘他们的潜能,请他们上台当小老师,进行归纳、串讲。学生能举一反三借助知识迁移探索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它能溶于水。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可以选择和制取氧气相似的装置。他们不但会分析题意,还能综合小结全章的知识脉络。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资源,以优导差,以差激优,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团结协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机制。
  总之,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达斡尔中学)
其他文献
一、借学业水平考试之势,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斗志,把备考工作抓严、抓实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要认真抓好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工作,大力宣传,扎实准备。借用学业水平测试之机,营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疑”可“问”。经过调查发现,大多课堂实际情况是: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却没有问题或提不出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1.课堂上只“答”不“问”的原因  ⑴不想提问:学生问题意识谈漠,适应长期被动接受或师生问答式教学模式,没想到或认为没必要由自己提出问题。  ⑵不敢提问:
期刊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简要论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面对着诸多变化,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教学反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和评价
期刊
信息技术就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期刊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于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地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
期刊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然而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并不是容易的事,课前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都必须精心策划。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很明显:在感知方面,往往只凭直觉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判断。在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学生由系统学习向社会工作岗位转折的重要时期,而中职班主任是这一时期关键的引路人,对其走向社会会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必须根据实情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使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密切配合教学,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急企业所需,使校企合作达到其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班主任工作专业化 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是学生由系统学习向社会工作岗位转折的重
期刊
【摘要】如果德育渗透不到位,就会产生不理智的爱国情绪,甚至会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明理,教会学生理智爱国,使德育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热爱祖国不为小事而冲动,变得更加理性和理智,让爱国情怀渗透于历史与时政的结合中。理智爱国的德育渗透,要关注学生爱国从自我做起,让爱国主义更有凝聚力,爱国必须理智。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理智爱国的德育渗透在历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最直接能接受的音乐差不多都是歌曲,真正会听、能听交响乐或一些器乐曲子的多数是一些专业人士。也因为这样,歌曲才成为大众最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作为大众,要怎样才能从真正意义去感知歌曲的内涵,去领悟它所创造的音乐形象?这与歌曲的几度创作息息相关。  从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对教材内外的一些歌曲有自己独到的一些领悟,对此,我的认同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所谓的固定化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