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四射的史学大家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受益,本有很多种,有的书给人以启发,有的书叙述事情的原委,有的书示人以可用的材料,有的书则直接告诉我们:书不可以这样写。吴天墀先生的书,属于第一种,不分专业,皆开卷有益。其言传亦然,不论何人,有缘即有所悟。
  先生后来得名,似乎多靠那本《西夏史稿》。其实先生的学术视野一向广阔,西夏史仅是他在特殊环境下的“业余写作”,不过小试牛刀而已。盖先生虽从少年时就关注西藏,又曾身往西康,西夏史却非其所素习,真正用心用力的时间,也就几年而已。正如其高足刘复生兄所说,“在先生的治史生涯中,‘西夏史’并不是最主要内容”。以先生的学力,若治学环境稍顺,不知会写出多少超过《西夏史稿》的鸿篇巨制。
  以我外行的陋见,吴先生最关注的,是在釐清中国中古时代宏观演变的基础上,再现宋代和四川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史。然因其在抗战时一度从政,后来便成了“历史反革命”,故一直坎坷,难以出其所学。复因家世贫寒,不能不从小加倍用工,致眼睛深度近视,视力越来越差。晚年虽境遇稍好,看书则较他人远更费力。史学不比其他,论述必须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之上。目疾导致的困难,也使先生的著述,未能达其素志。
  吴先生治学,非常强调“目光四射”。他常对学生说:“如果研究宋代历史,而对其前的汉唐,以及其后的元明全无了解,则宋代历史是研究不好的;如果研究宋代的某一专题,而对宋代的整体历史缺乏了解,那么这一专题你也就难以研究深透。”这大体就是他老师蒙文通先生所说的上下左右读书。而先生的目光,更远射及欧美。他晚年编写五代学术文化系年,便拟在“附录”里纳入世界学术文化方面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包括“某年某月牛津大学成立”一类,以便读者知所参照。这样开阔的视野,是研究中国所必须的,却也是很多中国史研究者所缺乏的。
  且吴先生目光所及,又不仅限于书面史料的领域。他自己阅历丰富,故对史学有着特别的体认,如其《治学小议》所云,搞社会科学,“不当忘忽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先生引张居正所说“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一段话,强调“一个人懂得当前的实际越多,对古代和外国进行研究也将增多了解、大有助益”;史家“若知古而不知今,务外而遗内”,便做不好学问。这是真正士大夫的通达识见,非一般不出书斋者所能喻能言,没有自身的经验,体会很难亲切。而其著述,也能常表现出这方面的特色。
  从已发表的成果看,先生之学,早年睿智,中年厚重,晚年博大,彰显出大师风范。然若结合先生未曾发表的遗作考察,这看法就要修正。吴先生的大学毕业论文,是蒙文通老师指导的,后来文章写长了,一时难以结束,遂经蒙先生同意,以其大二时修明史所撰的《明代三吴水利考》一文代之。然而其原本毕业论文的题目,先生自己和他人似都未曾提及。
  据我猜想,现存尚未完稿的《中唐以下三百年间之社会演变——庆历变革与近世社会之形成》,就是先生那篇没来得及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这是一篇气象宏阔的大文字(仅成其半,约五六万字)。从其使用的表述方式(略带文言味道的白话文)、所引用的材料和对话的论著看,此文撰写颇早。在他一度从政中断后,到一九四六年回归学术后又重拾修改(从引用材料可知),大致完成上篇,便身逢巨变,再次搁置。
  如果这个猜想不错,先生之学就不是晚年博大,而是大器早成。其广博的眼光、雄伟的气魄和通达的识见,在大学读书期间便已初步形成,并贯通其一生。文章开篇云:
  “中唐以下之三百年间,为吾国社会之一剧烈锐变时期。于时,旧文化体系由动摇以趋崩溃,而新文化之端绪,亦崭然露以头角。”在长期酝酿发育之中,虽不无波折回流,到宋仁宗庆历之世,全面的文化更新遂如瓜熟蒂落,臻于功成。“自是世局改观,形质焕变,无异为中世、近世历史画一明朗之大界。”
  此文之作,“乃就此期中平民社会崛兴之事实,考察其于庆历时代之全面文化更新,究有何种渊源与影响?并藉窥此一伟大变革之意义与价值,以明中国近世文化之趋向”。故文章的核心,是这一时段平民社会之崛兴。主要通过科举之影响、经济之演变(含兼并激烈、商业活跃和都市发达三节)以及南方的开发三方面来论证。
  在吴先生看来,门阀衰落和平民解放是这一时段基本的阶级升降,“颇似晚周社会现象之复演”。尤其平民解放使原本静凝的社会转趋活络,同时也因已定型的社会结构被毁坏,“组织解体,无多拘束之力;由是个性发展,思想趋于自由,人人务于表现才能,生活竞争转激烈,则社会之动进不宁,自有必然之势”。因此,文章也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平民社会之病态”,表现为“政治理想之卑”、“国计民生之困”和“社会风俗之陋”三部分。文章最后说,新的社会中“文人无行,蔑弃绳检,世风污陋,实堪可惊”。盖因“平民社会之出现,无领导之阶级以明示型范,无中心思想以提携人生,林林总总,蠢然而动;熙熙攘攘,惟利是竞。浊波混流,正复弥漫。庆历变革之伟大文化运动,盖即志士仁人,不安于污秽凡陋,遂乃致其精诚,趋赴理想,矫时变俗,而崭然开出另一光焕之新景者也”。
  一个社会到了读书人也“无行”的时候,世风的污陋,乃是自然的结果。而“无领导之阶级以明示型范,无中心思想以提携人生”,是最基本的原因。类似场景,或许是社会“转型”时的常态,吾人或不无似曾相识之感。而是否能有不安于污秽凡陋的志士仁人,“趋赴理想,矫时变俗”,开出另一光焕之新景,恐怕也是所有“转型”社会能否产生一伟大文化运动的关键所在。
  从先生文章的脉络看,大概是先有侧重平民社会的初稿,后又根据新出版的论著进一步修订。初稿中一些观察和思考的面相,隐约可见日本学者的影响(吴先生在一九三六年曾翻译桑原骘藏的《晋室南渡与南方开发》,文中明显可见此文思路的影响)。增补的修订中,则多引证陈寅恪发表于吴先生毕业后的意见,盖因陈先生向来重视社会演变时的新旧异动也。
  而对一些时贤的看法,则有所商榷。如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说,中唐以下兼并剧烈,民生困苦,故平民地位低落。吴先生指出,“地位高低,乃基于阶级制度之判分。宋以下由于特权世袭阶级之取消,君权独尊之下,万民转趋平等”,故平民地位实在上升。而钱穆先生说,隋唐习见官吏以经商致富,自唐中叶以后此风不扬,官吏兼务货殖者少,商贾在政治社会方面活动力亦渐绌(《国史大纲》)。吴先生则认为:中唐以下社会的平等化,“应指贵贱阶级之混泯言,而非可语于经济上之贫富”。   先生中年的代表作,就是那本享誉中外的《西夏史稿》。那也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品。在先生以吴浦帆之名拉车度日之时,一九五四年某日,徐中舒先生忽到访,不遇,嘱先生往见。后谒见于徐府,告知已与蒙文通先生议,不能坐看先生废其学,决定由二先生每月资助三十元(那时此数略可养家),让这位已不年轻的学生回归学问(后来王恩洋先生闻知,也参与资助)。在那个时代,这不仅是经费的问题,出资者还要承担相当的政治风险。有这样的老师,宁非幸事!人生有时真是需要贵人援手的,先生无此转折,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旅途了。
  且徐、蒙二老连研究的题目也替吴先生想好了,就是西夏史。这是老先生们体贴入微而又深思熟虑的选择,一方面照顾了吴先生从中学时代开始关注西部边疆的治学心路,历史时段又在先生用功较多的中古,同时也有回避当时学问“主流”、不与他人争锋的意思。盖以吴先生当时的身份,无业而兼“历史反革命”,若所做题目太“预流”,难保不生枝节。而西夏史又确是一块需要填补的空白,其自身的价值不言而喻。
  与一般民族史、区域史的研究不同,吴先生的西夏史立意高远。各族环绕之中的西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政治实体,常以诸“蕃族”的代表自居,在很长的时间里维持了西域的局部统一。从后来的中国版图看,当时的宋、辽以及后来的金,也都是局部统一而已。各政权虽分疆而治,政治上对立(对立也是一种关联),而经济文化等则有合作互补的一面。先生延续其关于中世、近世社会构建的思路,特别注意考证道路、商路、市场的情况。即在政治空间分裂之时,文化空间和经济空间却从未断绝,仍相联贯。正是文化、经济网络对国家的维系作用,将“中国”确立在超越单一民族国家的层次。
  天墀先生是胸怀天下的士人,又有明显的四川地方特色。他素负经世之志,在国难时曾投笔从政,服务乡邦。这些经历给他带来很多生活的坎坷,也使他的学问更为通透。其论著的共性在于,既重视广土众民的国家里各区域、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独自特性,更强调基层社会构建,以及民间的文化、经济网络对维系国家的重要作用。这众多面相的关联互动,凸显出多民族中国那多元丰富的内涵。
  在刘咸炘的《推十书》影印再版时,吴先生追述其学术,曾引释迦牟尼“一指入水,四大海水皆动”的话,以为该书的再版“是值得高兴的善因,必会招来善果”。如今《吴天墀文史存稿》将出增补本,借先生自己的话,相信这一善因也必会招来善果。
  (《吴天墀文史存稿》〔增补本〕,吴天墀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性骚扰;网络色情;个案辅导  一、基本情况  一次在心理活动课“青春保护伞”的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性骚扰的视频《买笔》,班里一位女生突然情绪很激动,几次转过头去盯着男生小A,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凭直觉,我猜想这个女孩可能正遭到男生小A的骚扰(两人并排坐)。为了了解清楚,课后,我把女孩约到咨询室仔细询问了一番,果然不出我所料,女孩哭着伤心地告诉我,小A好几次摸她的胸部,她气极了,
凯顿斯维尔(Carnnsville)地处巴尔的摩市西郊,紧邻通往华盛顿的高速路,这里的生活安全、平静而又多姿多彩,和美国东岸的其他中产社区并无不同。每到五月,照例是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教堂、餐馆、唱片店、乐器行,不时透露出百年老镇特有的优雅和惬意。我供职的州立大学就坐落于此,它使凯镇成为马里兰州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  我两年前搬到凯镇居住,偶然在备课时了解到,一九六八年这里曾发生过一次颇著名的反
提要:古代及晚期古代,来自地中海世界的罗马-拜占庭钱币大量流入印度次大陆,对该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梳理上述时期印度次大陆的政权格局与流通货币,并对罗马一拜占庭钱币在该地的流通时段、窖藏方式,以及在相应时段所体现的“货币”和“非货币”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同一时期东地中海与西印度洋-波斯湾及阿拉伯海区域的远程贸易网络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印度次大陆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2014年6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安慧里中心小学召开。研讨会以“陪伴生命成长”为主题,由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主办,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学区及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承办。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科长乔春江,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副院长、朝阳区心理指导中心主任陆学清等领导参会,北京德育研究中心白玉萍,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刘视湘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伍芳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玫玫教授以
“中国有8亿多网民,付费用户增速之快,出人意料。”据报道,2018年,我国互联网相关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用户付费模式的崛起。有专家认为,我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从“内容免费 广告推广”模式进化为“内容付费 广告推广”模式,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  从音乐到影视,从综艺到文学……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网络上的好作品付费。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某视频网站的会员服务收入高达29亿元,
2018年11月14日,一段11分49秒的视频在新浪微博上炸开了锅,该视频曝光了10多家五星级酒店保洁员打扫房间的过程:用擦完马桶的浴巾擦杯子、用洗发液浸泡杯具……一夜之间,喜来登、华尔道夫、王府半岛、宝格丽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酒店“人设”全部崩塌。而发布这颗重磅“炸弹”的人就是“花总”吴东——一位在互联网时代手握金箍棒的“游侠”。多年以酒店为家的花总,只是想看看他用的杯子是否干净。因鉴表爱好获封“
摘要:青椒是我国主要的大宗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低温贮藏是青椒采后常见的贮藏方法,但青椒是一种冷敏性果蔬,对低温比较敏感,温度低于7"C就会发生冷伤害,这将降低青椒的保存性和抗病性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有关青椒采后贮藏与冷害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青椒在采后贮藏保鲜与冷害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技术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关键词:青椒;冷藏;冷害;发展现状;展望  1概述  青椒(
几乎是一走出校门,傅莹就成为外交部的一员。如今,60岁的她已是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和翻译室的外交部副部长。自1978年至今,傅莹超过一半的人生都是在外交部度过的。“外交”成为她人生中最突出的主题,将她的生命装点得丰富多彩。  给邓小平当翻译  初入外交部,傅莹主要担任翻译工作。1988年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时任外交
关键词:平城京;恭仁京;长冈京;都城迁移  和铜三年(710),元明天皇由藤原京迁都平城京,由此开启奈良时代(710—794)的序幕。关于日本古代都城的研究,既往中日学者或从诸都城内部空间构造、1唐日都城形制对比、2唐日律令编纂与都城建设的关联性3等角度展开论述,而少有对都城空间演变及迁移过程的具体解读。本文以《日本书纪》《续日本纪》《大日本古文书》《宁乐遗文》等文献史料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日本古代
提 要:洪武九年,荆墩门自隆阜戴氏宗族中派分出来。至第三代,该门叔清、叔明二人通过人口繁衍、家业发展、家风家声建设以及家族文化建设等活动,基本上完成了家族组织的建构,降至明末,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相当可观的商业家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以及生活实态等,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徽州商业家族的发展图景,一定程度上为考察徽州地域乃至各地汉人家族的发展面相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并且从中还可归纳出一些家族发展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