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而且在开始成为烟民时,就像好小说那样,各自还都有一个“非凡”的开头。
  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X光透视检查。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的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甚至还会叫真理甘败下风。当然,如果说起我对生活严酷性的体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呢!
  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呵。但这全是误解!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他们并不是为了写作才抽烟,他们只是写作时也要抽烟而已。
  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苦闷时抽,兴奋时抽;一个人时抽,一群人更抽;喝茶时抽,喝酒时抽;饭前抽几口,饭后抽一支;睡前抽几口,醒来抽一支。右手空着时用右手抽,右手忙着时用左手抽。如果坐着抽,走着抽,躺着也抽,那一准是头一流的烟民。记得我在自己烟史的高峰期,半夜起来还要点上烟,抽半支,再睡。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
  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了的忧愁和抑郁?
  那么,人们的烟瘾又是从何而来?
  烟瘾来自烟的魅力。我看烟的魅力,就是在你把一支雪白和崭新的烟卷从烟盒抽出来,性感地夹在唇间,点上,然后深深地将雾化了的带着刺激性香味的烟丝吸入身体而略感精神一爽的那一刻,即抽第一口烟的那一刻。随后,便是这吸烟动作的不断重复,而烟的魅力在这不断重复的吸烟中消失。
  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事物的魅力,都在最初接触的那一刻。
  我们总想去再感受一下那一刻,于是就有了瘾。所以说,烟瘾就是不断燃起的“抽上一口”——也就是第一口烟的欲求。这第一口之后再吸下去,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行为。我的一位好友张贤亮深谙此理,所以他每次点上烟,抽上两三口,就把烟按死在烟缸里。有人说,他才是最懂得抽烟的。他抽烟一如赏烟,并说他是“最高品位的烟民”。但也有人说,这第一口所受尼古丁的伤害最大,最具冲击性,所以笑称他是“自残意识最清醒的烟鬼”。但是,不管怎么样,烟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发黄的牙和夹烟卷的手指,熏黑的肺,咳嗽和痰喘,还有难以谢绝的烟瘾本身。
  父亲抽了一辈子烟,抽得够凶。他年轻时最爱抽英国老牌的“红光”,后来专抽“恒大”。“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如果偶尔得到一支“墨菊”、“牡丹”,便像今天中了彩那样,立刻眉开眼笑。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
  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时,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连写作带睡觉。我们全抽烟,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紙卷上,又一支烟。可有时晚上躺下来,忽然害怕桌上烟火未熄,犯起了神经质,爬起来查看查看,还不放心,索性把新写的稿纸拿到枕边,怕把自己的心血烧掉。
  烟民做到这个份儿,后来戒烟的过程必然十分艰难。单用意志远远不够,还得使出各种办法对付自己。比方,一方面我在面前故意摆一盒烟,用激将法来捶打自己的意志;一方面在烟瘾上来时,又不得不把一支不装烟丝的空烟斗叼在嘴上,好像在戒奶的孩子的嘴里塞上一个奶嘴,致使来访的朋友们哈哈大笑。
  只有在戒烟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烟的厉害。
  最厉害的事物是一种看不见的习惯。当你与一种有害的习惯诀别之后,又找不到新的事物并成为一种习惯时,最容易出现的便是返回去。从生活习惯到思想习惯全是如此。这一点也是我在小说《三寸金莲》中“放足”那部分着意写的。
  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屋内烟消云散,一片清明,空气里只有观音竹细密的小叶散出的优雅而高逸的气息。至于架上的书,历史的界线更显分明:凡是发黄的书脊,全是我吸烟时代就立在书架上的;此后来者,则一律鲜明夺目,毫无污染。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我会哑然失笑,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
  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
  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
  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从属于生命的事物,一定会永远地记忆着生命的内容,特别是在生命消失之后。我这句话是广义的。
  物本无情,物皆有情,这两句话中间的道理便是本文深在的主题。
  (李红军荐)
其他文献
目的 对肾移植急排期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测定 2 0只术后急排期大鼠的红细胞C3b受体
作者评价了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对患者控尿功能和下尿路症状(LUTS)的影响。在2 0 0 0年10月至2 0 0 2年8月间,5 0 0例经临床诊断未发生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统一由一位外
时间1935年冬。地点普松县城。人物孙德才——二人转艺人,“三和班”的班主。艺名“金镶玉”。白菊花——孙德才抚养长大的孤儿。赵春山——二人转艺人,上装,艺名九岁红。朱
《水浒传》是写人状物的杰作,不仅把所有人写得活灵活现,而且把所有物写得有声有色。所写之物,最为成功的非金银莫属,尽管杨志的祖传宝刀也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只出现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器质性ED之一种。血管性ED分动脉性与静脉性两种,其具体诊断方法,都是通过判断阴茎血液动力学情况,以估计阴茎的动脉或静脉有否问题。目前,临床上
氯高铁血红素(hemin)是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诱导剂,它可通过诱导HO-1表达对多种肾病发挥保护作用;同时, 氯高铁血红素也是一种铁络合物,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有着其他铁剂如葡萄糖酸亚铁(FG)等不可替代的优势[1].本实验以FG为对照,研究氯高铁血红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中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水科院以加快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升级改造、推进健康养殖为目标,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模式构建工作,确立了以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养殖水环境,以生态
1994年 3月至 2 0 0 1年 4月 ,我们采用尿道内双根引流管引流结合Y V皮瓣缝合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5 8例。均为男性。
梅子站在山脚下,抬眼望着高耸入云的老羊界,心里喃喃地说,时间好快哟,离开老羊界,弹指三十八年过去,光阴似箭,浮生如梦呀。那爬满青苔的木屋,那高大壮硕的皂夹树、山梨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