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立健教育”,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开展运动游戏,对于3-6岁幼儿十分重要。通过有规划的运动可以开发大脑特定区域,不仅能使幼儿获得运动技能的练习,还能让幼儿在学习、记忆、高级思维等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使幼儿最终成为具有健康身心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为此,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幼儿运动能力的有益探索。
  研究表明,运动能力、运动技巧发展不均衡会导致幼儿出现动作笨拙、情绪反应大等现象。在研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无法准确分析幼儿运动能力发展不足背后的原因,提不出提升幼儿动作技能的可操作指导方案。家长对幼儿体能发展的关注往往仅限于饮食,导致幼儿在运动关键期发展滞后甚至倒退。为此,我园倡导建立基于家园合作一体化的幼儿体育教育新模式,从理念到实践有重点地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
  践行运动理念,开展健康教育。多年来,我园传承“蒙以养正、回归本源”的宗旨,以陈鹤琴思想为指导,不断践行“立健教育”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精心制定园所规划,保障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幼儿园推行“生活立根,健康融多元”的课程文化,以生活资源为核心、以健康为主线,融合五大领域、优秀传统文化、多方教育资源,在有序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自然生活状态下如何提高幼儿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另一方面,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双路径家园共育平台,将幼儿运动课程着眼于将来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做到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分析运动能力,创编居家游戏。为彻底解决教师“看得出问题却说不出原因”的问题,分析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状况,幼儿园开展“透过现象探本源”专题研训,一是让教师了解大脑功能,明确每个区域掌管哪些运动能力;二是掌握每个肢体动作所对应类别,涉及大脑强化、肌肉控制、动作灵敏等;三是借助幼儿体能测试,客观评测并分析数据,制定契合幼儿运动发展规律的短、中、长期目标,全面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为使家园共育优质高效,教师充分考虑幼儿家庭环境,因地制宜设计居家运动游戏。围绕幼儿年龄、能力等状况,创编既分层又全面的运动游戏方案,以套餐形式供家长自主选择。创编内容涵盖灵敏度、爆发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六项运动能力及走、跑、跳、钻、平衡、攀爬、投掷七大基本运动技巧,确保幼儿形成持续运动习惯。积极引导家长居家取材创编游戏,并搭建共享平台,促进优秀居家运动游戏的推广。
  组建运动社团,提升家长认知。首先,渗透运动理念,消除認知误区。为改变家长“运动只是单一学习某一种技能”的误区,幼儿园采取“三步走”策略。一是转变观念,通过媒体宣传、分层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树立对幼儿运动的认识。二是科学认识,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深度解析幼儿运动能力差异背后的缘由,让家长科学看待幼儿差异。三是针对指导,幼儿园开展“走入家庭”活动,与家长共同制定针对性的幼儿运动提升计划,并共同落实。
  其次,转变家长角色,组建亲子运动社团。幼儿园组织一系列亲子运动社团活动,让家长主动与幼儿共同研究策划可行的运动游戏方案,让家长更清楚直观地看到幼儿的运动需求,及时调整自身教育理念和方式。利用手机小程序,开展线上亲子运动会,设置亲子体育游戏、亲子游戏闯关等版块,通过亲子互动模式,深化家长科学育儿的行为。
  幼儿是祖国的蓓蕾和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立健教育”的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核心,构建家园一体的幼儿体育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运动精神,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本文系北京市名园长发展工程(第三批)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应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何在防止“小学化”倾向的同时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幼儿园以课题为依托,开展了习惯养成园本课程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幼小衔接的科学之路。  精准定位幼儿需求  我园针对本园家长、附近五所
当下,校外补课几乎成为中小学生的“标配”,每逢假期,学生就如陀螺般在各种培训班间转来转去,假期生活成为学校教学的延伸,学生休息时间被严重挤占,同时以补课费用为主的教育支出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大规模校外补课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现象级问题,其背后原因何在?家长如何摆脱被“补课风”裹挟的心理困境?教育改革如何扭转内卷化困局?让我们听听学界的声音。  《教育家》:当下,“补课风”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能力。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少阅读意识、没有阅读时间、缺乏阅读方法指导等。基于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提供阅读机会。“考试考这些吗?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做道数学题呢!”这是很多家长的心声。“现在作业这么多,我哪有时间读课外书,写不完作业又该挨批评了。”学生被各科的题海战术包围着。就连耕耘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