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是首童年的歌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乡野,泥土,是童年最后的故乡,也是蟋蟀最后的故乡。
  没有了泥土,就没有了韭菜,没有了豆角,没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山村景象。
  没有了泥土,就没有了草芽,没有了露珠,没有了牧歌和炊烟。回家路上,又何来“夕露沾我衣”的童年往事?
  最主要的是,没有了泥土,也就没有了虫鸣,没有了一声声蟋蟀声。这,是泥土的孤独,是乡村的孤独,是农人的孤独,也是从乡村走出的游子的孤独。
  乡野,不能没有蟋蟀的鸣叫!
  2
  蟋蟀的叫声,是乡村最美的暮景。
  我小时候去扯猪草,走在田埂上,或者乡野小道上。这时,暮色四起,炊烟升上来,四野浮荡着一层薄薄的雾。远处近处,皆是一片虫鸣,“咝——咝——”,那声音有的粗壮,有的幽微;有直的,毫不拐弯抹角,也有曲折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再远处,是母亲唤归的声音。
  一晃,人过四十,我也远离了故乡。
  蟋蟀的鸣叫只在梦中响起,让人禁不住想走回故乡,走回童年。
  儿时,读过一篇文章《明明上学》,三十多年过去,内容我仍清楚地记得:一个叫小明的学生,早晨上学,听到草丛里蟋蟀的鸣叫,忙去寻找,翻遍草丛却什么也没找见。这时,同学小文喊:“小明,再不快走,就要迟到了!”小明听了,忙和小文一块儿赶向学校,刚坐上位子,铃声就响了,老师走进课堂。小明和小文相视一笑。
  这样的经历,每个农村学生几乎都有过,现在想来温馨得让人想落泪。
  《诗经》有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乡村,是泥土的天地,蟋蟀是借土而生的虫儿,在野外叫,在屋檐底下叫,十月之后,天冷了,沿着墙缝,这有灵性的虫儿竟进入房内,蛰伏起来。半夜醒来,一声声蟋蟀鸣叫从床下传来,如露珠一样清亮。人躺在床上,如躺在一片清亮的露珠上。
  蟋蟀的吟唱,一片净白。
  人的心里,此时也一片净白。
  床前就是一片净白的月光,如水一样,照着一片空地。
  3
  我的老家在深山的更深处。
  山中草密,小路上,田埂上,甚至院子中,都有蟋蟀在叫,一声又一声。相比而言,蟋蟀的叫声,黄昏比早晨更繁密,更急促。早晨起来,风清凉凉的,蟋蟀的叫声好像沾着露水,有些振作不起来,较为零落。
  这时,我们一般不抓蟋蟀。为什么?进一趟草丛,惹一身露水,不舒服。
  上午,蟋蟀歇息,不叫。
  到了黄昏,蟋蟀仿佛攒足了劲儿,在草丛下,在石板中,甚至在河沿上,叫着。在河沿叫,这虫儿不怕身子沾水吗?我那时一直傻傻地担心着。
  此时,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们放学了,背着书包向家里走。天快黑了,又没黑透,蓝中透着微微的蛋白色。西边天上亮汪汪的,像是清亮的瓷器,泛着一层红釉。空中,电线看得清清楚楚,蝙蝠“呼呼”地飞来飞去,声音很清晰。
  大人们说,见了蝙蝠,向空中扔一只鞋子,蝙蝠就会钻进去。于是,我们真的扔起鞋子来,一边扔,一边唱着母亲教的歌谣:“蝙蝠快来,进我布鞋。布鞋没底,给你吃米。布鞋没帮儿,给你吃糠……”可是,蝙蝠始终“呼呼”飞着,从不上当,更没有钻进鞋子里的。
  有的孩子一不小心将鞋扔入水中,“哇”的一声哭了。
  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活动是抓蟋蟀。
  黄昏,蟋蟀的鸣声如雨,东一声西一声,长一声短一声,密密地交织成一片声音的网。有的叫声,明明来自身边,当我们蹑手蹑脚地走近,却突然停了。接着,前面又响起一阵叫声,我们再次轻手轻脚、弓着身子走近,可仍被蟋蟀发现了,蟋蟀立刻收声。不一会儿,不远处又响起蟋蟀的叫声。
  我们在抓蟋蟀,蟋蟀在逗弄我们。
  结果,我们什么也没抓着,却仍十分高兴,无来由的高兴把我们童年的心装得满满的。直到今天,想起这些,我都无来由地高兴。
  4
  宋人姜夔在《齐天乐·蟋蟀》中写道:“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这,很有诗韵。
  西窗下听蟋蟀的鸣叫,更有诗韵。
  星期天,一个人,拿一本书,独坐窗下,默默读着。这时,窗外长一声短一声的蟋蟀鸣叫透过窗纱进入窗内,进入读书人的耳朵,一时间让人错愕——不知是书中虫鸣,还是窗外虫鸣;不知是心中虫鸣,还是耳畔虫鸣。
  有人说,倾听露珠的声音,心中会一片明亮。
  其实,倾听蟋蟀的鸣叫,心中也一定会一片明亮。
  进入小城,已挥别虫鸣十年了。一日,书房中放入一盆野菊,盆形如鼓,给书房带来了一丝淡雅,一丝野趣。我正扶额赏花,一声虫鸣,牵住了我的思绪。那正是蟋蟀的叫声,清而亮,长而柔,顿时让我感受到一种“采菊东篱下”的山居味。
  这只蟋蟀,是妻子在田中取养花土时,无意中带回来的。
  以后,每天教书之余、写作之后,耳畔,断断少不了几声蟋蟀的鸣叫。听上几声,人又如走回故乡,走在乡间小道上,走在小村的田埂、溪畔旁。
  养花,可以娱目。
  养草,可以提神。
  养一只蟋蟀,可以给一颗劳累的心带来一片滋润,一片洁净。
其他文献
公元219年,汉中被刘备攻克之后,人们认为张飞一定会成为汉中太守。因为汉中是通向蜀地的重要门户,可以说是刘备的“国门”,如此重地肯定该由张飞镇守。但刘备给了人们一个意外,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这是为何?是不是意味着张飞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已经下降了?  并非如此。尽管张飞没有出任汉中太守,但是后来刘备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这时张飞镇守的地方是巴西郡,其治所则在阆中(今属四川南充)。从地理位置来看,巴
1936年底,国民党军事法庭会审结果出炉,由军统负责管束张学良的命令下达,张学良与挚友宋子文在宋的官邸门前握别。从此,这对有着数十年交情的朋友天各一方。  在张学良失去自由的55年间,宋子文积极奔走,企图为其争取一定范围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获得成功。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张学良及其家人。  张学良被幽禁湖南期间,其妻于凤至患了当时国内无药可医的乳腺癌,张学良通过宋美龄游说蒋介石,允许于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段话出自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受遗传性眼疾困扰,他的后半生在黑暗中度过,但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失明、年迈,他后半生的文学创作仍然勃勃生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比他小38岁的妻子玛丽亚·儿玉。  一  第一次见到他时,她才12岁,因为喜欢诗歌和阅读,父亲带她去听当时已经赫赫有名、出过很多著作
《红楼梦》中,邢夫人的身份看似尊贵:荣国府的大太太、贾赦的夫人。但仔细看来,她在府中的地位其实十分尴尬。  身为荣国府的大太太,在丈夫贾赦面前,她并不得宠,对贾赦更多的是“.怕”,凡事唯唯诺诺。连贾赦要娶小妾,她也跟着张罗,贾母都看不下去了,说:“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怕他,劝两句都使不得?”不是使不得,她是不敢。在丈夫面前唯唯诺诺就算了,面对儿媳凤姐,她一般也得退让三分。  处在这样不
康熙很伟大,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修治黄河和淮河,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然而,皇帝伟大与否,最终要看他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从这点来看,康熙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首先,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是郑成功的功劳,和康熙没关系。而郑成功在1662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被人毒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他自认是明朝人,不是清朝人。康熙后来是趁郑成功的孙
南宋时期,福州闽县人陈自强在30岁那年接受了承宣使的聘请,给其幼子韩侂胄当塾师。因为韩家门第显贵,陈自强自觉十分光彩,教书格外卖力,因而韩府上下对他非常满意,韩夫人还对年幼的儿子说:“你日后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恩师啊!”  完成在韩府的教书任务后,陈自强到其他地方谋生,直到50岁时才考中进士,60岁时仍然是个小小的县丞,常被年富力强的同僚们瞧不起。而这时,韩侂胄已掌握朝廷大权,陈自强便想通过这层关
《明宣宗行乐图》中有一截皇家打球的画面,這款游戏源于宋代的捶丸,有没有觉得玩法很眼熟呢?如今贵族范儿的高尔夫球原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你以为的洋气其实就是复古。  吃货们注意了,这不是鸳鸯锅,而是一边装香皂、一边装精油的护肤套装。古代闺秀讲究起来真不是现代女汉子可比的,你以为“皓腕凝霜雪”是大风吹来的吗?  这组文物实力证明古人不只是文青,还可分分钟变身技术宅。尤其是造于汉代王莽时期的卡尺,竟在网络
德川家康原本也是贵族之后,可是在他年幼时,他父亲就因为家庭矛盾被刺杀。德川家康的族人为了自保,商量好要将年仅五岁的他送到大名今川义元那里做人质。谁料,半路上德川家康居然被今川义元的死对头织田家劫走了,结果,德川家康就成了织田家的人质,他也因此成了少年织田信长的玩伴。这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处处看人脸色过日子的人质生活,德川家康一过就是13年。這段经历也塑造了德川家康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超凡的“忍”术。
明代宣德年间,曾官居御史的韦广退休后回到老家,过着俭朴的生活。当年的老部下出差路过韦广的老家,要去拜访他。韦广听说来客人了,很发愁,因为没有什么好东西待客。最后韦广决定自驾小舟到江上去捕鱼。  魚还没捕到,客人就到了——客人虽是部下,毕竟是现官,朝廷有制度,出入不能失了礼仪和体面,所以一路人马仪仗,动静不小。韦广远远地看见人马喧嚣,就知道是客人到了,赶紧登岸,抄小路往回跑,翻墙回家,慌忙找出整齐一
我是边春山上的一只萤火虫,夏至时节我在树下的草丛里振起了翅膀。树下侧卧着一个男子,白色的锦袍像天上的流云,倾泻的发丝如宣纸上的泼墨。我鬼使神差地收了翅膀停在他手心,他那双桃花眼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说:“你倒是个有能耐的家伙,要知道这山中可没有敢如你这般亲近我的。”  他告诉我,他叫幽鹦,已经在这边春山上待了数千年。我问他为何不去山下看看,他笑着拈起一片花瓣说:“我在这里等一个人,我每年都能等到她,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