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居民参与:公共服务质量与动机的双重驱动

来源 :图书馆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本文在探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居民参与问题中,提出了一个基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居民公共服务动机的双重驱动分析框架,指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是影响居民文化参与的外生驱动,而居民自身的公共服务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内生驱动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应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大力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同时要重视高公共服务动机社区居民的带头作用,科学测评、选拔、激励居民的公共服务动机,创新社区文化治理路径.
其他文献
为实现数字版权集体管理,并化解资源推荐行为、知识整序行为与社交网络行为下的数字资源版权管理矛盾,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存储、可追溯传输与高等级加密等方面的特色功能,对海量数字资源进行全时、全域、全场景的版权保护:构建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实时确权机制,提高馆方版权所得与侵权担责的对等性;应用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盈利分成模式,推动优质数字版权资源共建共享;开发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字版权全员监测平台,及时规制数字资源服务中的侵权行为.以其为蓝本,数字图书馆应借助区块链技术一站式确认审核数字资
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诸多影响,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进行资源体系重构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亟待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对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对疫情的举措以及图书馆业务调整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疫情防控对高校图书馆资源体系的影响,并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空间和设施资源等维度,探索了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体系重构的建设方向与实施路径.
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数字素养框架、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平台四方面对国外18家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发现,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呈现出多元主体实施,重视馆员培训;教育方式契合用户特点,嵌入学术科研全过程;教育内容数字化、公开化,强调公平,尊重隐私与数据安全等特点.提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构建本土化、区域化并适合本校的数字素养框架,强化数字素养教育平台建设,重视馆员数字素养的培养,丰富不同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教育形式,完善数字素养课程体系,重视数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