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学家熊彼得看来,率先创新的企业家——那些梦想家、冒险家们,通常有能力“创造性地破坏”经济循环的惯行轨道,推动经济结构从内部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只是经济的增长。
山东是经济大省,商业底蕴深厚,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鲁商们开始为厚重的商业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气质。他们不再只是埋头苦干的管理者,甚至首先不是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是“行业引爆者”,孜孜不倦地探寻着每一个发展机会并实施具体的创新活动。
香驰控股:一个企业与一个产业集群
29年前,32岁的博兴县乡镇粮所所长刘连民调任博兴县植物油厂(香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厂长时,他所管理的是:80多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职工和刚刚建起来的工厂。没有技术、缺乏管理,有的只是一腔实干创业的激情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大豆日加工能力从50吨增长为130吨、270吨、750吨,到建厂10年时,这个数字成为1200吨,利税以平均每年44.8%的速度递增,连续6年稳居全省同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粮油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膨胀期,1993—1994年,两年时间内,各地小油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一时间,市场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粮油市场迎来了一轮空前的洗牌期。
危机的到来让香驰从建厂之初便视为生命的基础管理显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香驰没有停步发展,反而实现了规模的持续壮大。当时业内流传一句话:“远学邯钢,近学博兴县植物油厂”。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并努力做好的是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产品质量和品质。”香驰控股董事长刘连民介绍,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地淘汰旧产能,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升级能够转换的产能。
据介绍,2012年以来,香驰控股先后淘汰和关停了两条大豆初加工生产线和一条污水处理生产线;2015年以来,先后改造升级了大豆初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玉米初加工生产线一条,使旧产能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循环经济是香驰控股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谋求的转型方向,公司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吃干榨净”每一粒大豆和玉米,使每噸大豆增值570元,玉米增值443元,全年利税的50%来自于循环经济。
管理模式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创新,让香驰从一个县城企业成长为了行业巨头。经过近30年的发展,香驰控股从当初只能日加工50吨大豆的小工厂演变为一个集生态原料种植、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热能动力、污水处理、收储物流等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集团,2017年实现利税9.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香驰控股所在的滨州,在粮食加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2016年,滨州市实现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67亿元、利税41.5亿元和粮食加工转化量1379万吨,均高居山东榜首。以中裕食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香驰控股为代表的国有改制企业、以西王集团和三星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先后涌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竞争妍”的发展格局。
鲁企的前世今生:白手起家、产业报国
刘连民筚路蓝缕的成长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大主题,绝大多数的老一辈中国企业家们,就是这样生存、成长、壮大起来的。
西王集团、玉皇化工、魏桥创业……这些如今体量惊人的企业,在当初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其创始人以惊人的毅力和超绝的商业智慧书写了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鲁南制药集团老董事长赵志全也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的一员。赵志全由19万元净资产、两万元贷款起,用了数十年时间推动企业由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小厂,发展为一流制药企业。
同样的,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也是由家庭小作坊开始,历经四十年把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顶级赛事服务商。北京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泰山集团都是最大器材供应商和服务商。
还有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他把一个员工不到百人、厂房不足200平方米、产品单一的小厂,发展为占地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拥有20多家海内外分支机构、员工近3.5万名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电子制造企业。
达驰电气董事长马效坤回忆说,自己当初带领达驰起步还是在1968年,当时的达驰还是一座乡镇作坊式小厂。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达驰电气已经发展成为以研发生产超高压、特高压电力变压器为主的国际输变电领域中大型骨干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四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带领集团连续接手3家面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承担3亿多元银行债务,解决了4000多名职工再就业问题。而华泰集团的前身,也从一家仅有56万元资产的小纸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602亿元,集造纸、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山东省重点调度的24家大型骨干企业和省政府重点培育的20 个知名品牌企业之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
另一家全国知名造纸企业的成长路径也大体相似,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靠3万元贷款起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业拼搏,把太阳纸业从一个乡镇作坊打造成了全球先进的林浆纸一体化跨国造纸集团。创业成功后,李洪信不忘回馈社会,造福百姓,直接解决就业万余人,多年来先后捐款2亿多元用于扶贫、救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目前,太阳纸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额292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6位,成为世界造纸百强企业。
这些企业家们从创业之初便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功成名就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
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始终坚持以工兴农、以企兴村、村企一体、共同富裕,带领西王村成为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经济十强村,村民平均收入超过十万元。华泰集团投资6亿多元修建兴广铁路,结束了广饶没有铁路的历史。 还有很多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京博控股董事长马韵升就是其中之一。马韵升坚持践行“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成立京博慈善专项基金和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两大慈善平台,开展“金童银发”慈善项目,关爱社会孤老和儿童成长。此外,还开展“阳光助学”项目,与贫困学生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在助学、抗震救灾、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9300万元。
还有一些企业家从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中脱颖而出,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如张瑞敏、孙丕恕、谭旭光、张士平、万连步等,他们超常的管理智慧已经超越了产品层面,为世界商业模式的发展贡献了山东方案。
那些勇立潮头的革新者
鲁商自古以来便以厚重、低调的商业性格闻名,但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们从来不缺乏变革的勇气。
1985年,刚刚就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率先抡起大锤,将76台问题电冰箱全部销毁,由此开启了海尔的商业传奇。这是中国制造业在初创阶段最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对产品质量孜孜以求的精神也在鲁企之中得到传承。
在中国企业500强——威高集团,创始人陈学利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骨科车间生产的自断螺栓,每根市场价值60元左右。一次车间在做扭力试验时,检测到一只螺栓的扭力值不合格,并提出建议销毁全部产品。这一批次总共做了2000多件。本着宁要品牌、舍得砸牌的精神,骨科公司予以全部销毁,价值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威高集团输液器车间发生重大火灾,七千万元净资产全部化为乌有,陈学利带领员工积极生产自救,企业很快恢复了元气。如今,威高集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每年有一百多项技术在山东实现转化,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如今,海尔的革新能力已经从产品范畴延伸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张瑞敏说,海尔在30多年前把不合格的东西砸毁,这个案例进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今天海尔不是砸冰箱而是砸组织,海尔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哈佛商学院又把它写成一个案例,叫做“海尔与用户零距离”。
从产品质量到技术能力、商业模式、组织模式,鲁商们在时代的节点上,不断谋求着新的发展动能。
山东康平纳集团厂区位于泰安市东部新区,走进正在生产的筒子纱染色车间,听不到嘈杂声。一摞摞筒子纱在工位上等待着进入下一个工序;悬挂在半空中的机械臂沿着轨道来来往往;染缸的盖自动开启闭合;机器人在准确地抓取纱卷,或送入染缸,或从染缸中取出送往后面的脱水机和微波烘干机;明亮的中央控制室里,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生产运行情况。
这套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是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带领他的团队用了8年多时间研制成功的。陈队范介绍,整个染色流程已经实现了无人化,车间里只需要一名工人巡视。
如此场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以往“高人工、高污染、高能耗”的纺织印染行业的印象。陈队范说,这套智能印染技术及装备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上千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七成以上。
不仅如此,成套技术与装备还填补了国际空白,目前尚无竞争对手。其中的染料助剂配送系统模块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江苏一家印染企业曾花1300万元购买国外同类装备,但康平纳的产品推出后,国外公司把价格降到了650万元左右,仅仅是之前价格的一半。
“互联网+”当下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借助与互联网的融合,很多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甚至脱胎换骨。在这一轮转型大潮中,鲁企掌门人们紧紧抓住機遇,运用互联网思维,撬动转型升级,“互联网+”正成为山东制造业的发展新引擎。
持久钟表集团是烟台一家老牌钟表生产企业,其创始人朱长红自创业之初便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连续23年保持销量全国第一,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80%。
最近,他们搭上互联网快车,采用“互联网+时钟”的模式在国内首创了钟联网系统。这个系统,把持久集团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时钟用网络和企业的中心控制室联在一起,随时可以远程维护运营。朱长红说,“安装在北京电报大楼的四面塔钟,就可以在我们的钟联网中心随时查看它的运行状态,包括它的视频参数都可以一目了然,另外,项目维护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一个地方对它进行维护管理。”
从互联网+制造到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企业家在新的时代大潮中,找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营销环境,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从前的助力现在变成了阻力,过去熟悉的数据,现在变成了未知数。
如经济学家熊彼得所言,他们“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种意志上的努力,去为设想和拟订出新的组合而搏斗,并设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种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场白日梦。”
山东是经济大省,商业底蕴深厚,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鲁商们开始为厚重的商业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气质。他们不再只是埋头苦干的管理者,甚至首先不是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是“行业引爆者”,孜孜不倦地探寻着每一个发展机会并实施具体的创新活动。
香驰控股:一个企业与一个产业集群
29年前,32岁的博兴县乡镇粮所所长刘连民调任博兴县植物油厂(香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厂长时,他所管理的是:80多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职工和刚刚建起来的工厂。没有技术、缺乏管理,有的只是一腔实干创业的激情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大豆日加工能力从50吨增长为130吨、270吨、750吨,到建厂10年时,这个数字成为1200吨,利税以平均每年44.8%的速度递增,连续6年稳居全省同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粮油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膨胀期,1993—1994年,两年时间内,各地小油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一时间,市场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粮油市场迎来了一轮空前的洗牌期。
危机的到来让香驰从建厂之初便视为生命的基础管理显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香驰没有停步发展,反而实现了规模的持续壮大。当时业内流传一句话:“远学邯钢,近学博兴县植物油厂”。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并努力做好的是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产品质量和品质。”香驰控股董事长刘连民介绍,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地淘汰旧产能,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升级能够转换的产能。
据介绍,2012年以来,香驰控股先后淘汰和关停了两条大豆初加工生产线和一条污水处理生产线;2015年以来,先后改造升级了大豆初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玉米初加工生产线一条,使旧产能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循环经济是香驰控股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谋求的转型方向,公司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吃干榨净”每一粒大豆和玉米,使每噸大豆增值570元,玉米增值443元,全年利税的50%来自于循环经济。
管理模式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创新,让香驰从一个县城企业成长为了行业巨头。经过近30年的发展,香驰控股从当初只能日加工50吨大豆的小工厂演变为一个集生态原料种植、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热能动力、污水处理、收储物流等产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集团,2017年实现利税9.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香驰控股所在的滨州,在粮食加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2016年,滨州市实现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67亿元、利税41.5亿元和粮食加工转化量1379万吨,均高居山东榜首。以中裕食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香驰控股为代表的国有改制企业、以西王集团和三星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先后涌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竞争妍”的发展格局。
鲁企的前世今生:白手起家、产业报国
刘连民筚路蓝缕的成长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大主题,绝大多数的老一辈中国企业家们,就是这样生存、成长、壮大起来的。
西王集团、玉皇化工、魏桥创业……这些如今体量惊人的企业,在当初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其创始人以惊人的毅力和超绝的商业智慧书写了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鲁南制药集团老董事长赵志全也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的一员。赵志全由19万元净资产、两万元贷款起,用了数十年时间推动企业由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小厂,发展为一流制药企业。
同样的,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也是由家庭小作坊开始,历经四十年把公司发展成为全球顶级赛事服务商。北京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泰山集团都是最大器材供应商和服务商。
还有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他把一个员工不到百人、厂房不足200平方米、产品单一的小厂,发展为占地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拥有20多家海内外分支机构、员工近3.5万名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电子制造企业。
达驰电气董事长马效坤回忆说,自己当初带领达驰起步还是在1968年,当时的达驰还是一座乡镇作坊式小厂。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达驰电气已经发展成为以研发生产超高压、特高压电力变压器为主的国际输变电领域中大型骨干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四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带领集团连续接手3家面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承担3亿多元银行债务,解决了4000多名职工再就业问题。而华泰集团的前身,也从一家仅有56万元资产的小纸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602亿元,集造纸、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山东省重点调度的24家大型骨干企业和省政府重点培育的20 个知名品牌企业之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
另一家全国知名造纸企业的成长路径也大体相似,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靠3万元贷款起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业拼搏,把太阳纸业从一个乡镇作坊打造成了全球先进的林浆纸一体化跨国造纸集团。创业成功后,李洪信不忘回馈社会,造福百姓,直接解决就业万余人,多年来先后捐款2亿多元用于扶贫、救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目前,太阳纸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额292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6位,成为世界造纸百强企业。
这些企业家们从创业之初便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功成名就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
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始终坚持以工兴农、以企兴村、村企一体、共同富裕,带领西王村成为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经济十强村,村民平均收入超过十万元。华泰集团投资6亿多元修建兴广铁路,结束了广饶没有铁路的历史。 还有很多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京博控股董事长马韵升就是其中之一。马韵升坚持践行“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成立京博慈善专项基金和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两大慈善平台,开展“金童银发”慈善项目,关爱社会孤老和儿童成长。此外,还开展“阳光助学”项目,与贫困学生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在助学、抗震救灾、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9300万元。
还有一些企业家从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中脱颖而出,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如张瑞敏、孙丕恕、谭旭光、张士平、万连步等,他们超常的管理智慧已经超越了产品层面,为世界商业模式的发展贡献了山东方案。
那些勇立潮头的革新者
鲁商自古以来便以厚重、低调的商业性格闻名,但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们从来不缺乏变革的勇气。
1985年,刚刚就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率先抡起大锤,将76台问题电冰箱全部销毁,由此开启了海尔的商业传奇。这是中国制造业在初创阶段最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对产品质量孜孜以求的精神也在鲁企之中得到传承。
在中国企业500强——威高集团,创始人陈学利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骨科车间生产的自断螺栓,每根市场价值60元左右。一次车间在做扭力试验时,检测到一只螺栓的扭力值不合格,并提出建议销毁全部产品。这一批次总共做了2000多件。本着宁要品牌、舍得砸牌的精神,骨科公司予以全部销毁,价值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威高集团输液器车间发生重大火灾,七千万元净资产全部化为乌有,陈学利带领员工积极生产自救,企业很快恢复了元气。如今,威高集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每年有一百多项技术在山东实现转化,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如今,海尔的革新能力已经从产品范畴延伸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张瑞敏说,海尔在30多年前把不合格的东西砸毁,这个案例进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今天海尔不是砸冰箱而是砸组织,海尔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平台。哈佛商学院又把它写成一个案例,叫做“海尔与用户零距离”。
从产品质量到技术能力、商业模式、组织模式,鲁商们在时代的节点上,不断谋求着新的发展动能。
山东康平纳集团厂区位于泰安市东部新区,走进正在生产的筒子纱染色车间,听不到嘈杂声。一摞摞筒子纱在工位上等待着进入下一个工序;悬挂在半空中的机械臂沿着轨道来来往往;染缸的盖自动开启闭合;机器人在准确地抓取纱卷,或送入染缸,或从染缸中取出送往后面的脱水机和微波烘干机;明亮的中央控制室里,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生产运行情况。
这套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是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带领他的团队用了8年多时间研制成功的。陈队范介绍,整个染色流程已经实现了无人化,车间里只需要一名工人巡视。
如此场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以往“高人工、高污染、高能耗”的纺织印染行业的印象。陈队范说,这套智能印染技术及装备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上千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七成以上。
不仅如此,成套技术与装备还填补了国际空白,目前尚无竞争对手。其中的染料助剂配送系统模块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江苏一家印染企业曾花1300万元购买国外同类装备,但康平纳的产品推出后,国外公司把价格降到了650万元左右,仅仅是之前价格的一半。
“互联网+”当下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借助与互联网的融合,很多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甚至脱胎换骨。在这一轮转型大潮中,鲁企掌门人们紧紧抓住機遇,运用互联网思维,撬动转型升级,“互联网+”正成为山东制造业的发展新引擎。
持久钟表集团是烟台一家老牌钟表生产企业,其创始人朱长红自创业之初便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连续23年保持销量全国第一,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80%。
最近,他们搭上互联网快车,采用“互联网+时钟”的模式在国内首创了钟联网系统。这个系统,把持久集团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时钟用网络和企业的中心控制室联在一起,随时可以远程维护运营。朱长红说,“安装在北京电报大楼的四面塔钟,就可以在我们的钟联网中心随时查看它的运行状态,包括它的视频参数都可以一目了然,另外,项目维护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一个地方对它进行维护管理。”
从互联网+制造到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企业家在新的时代大潮中,找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营销环境,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从前的助力现在变成了阻力,过去熟悉的数据,现在变成了未知数。
如经济学家熊彼得所言,他们“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种意志上的努力,去为设想和拟订出新的组合而搏斗,并设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种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场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