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市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产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它对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增长,以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现状,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其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发展 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83-01
一、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延包括:城市能源系统、水源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信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等七个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
1.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区别的标志。城市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交通道路、邮电通信、上下水等都是由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也就无法发展。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容量。国内外投资商在向城市投资时首先要考虑投资环境,而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2.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必备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才逐步地分离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发展成为城市生产和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越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就越重要。
3.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集聚效益决定性的条件。城市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在于城市比起农村来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城市综合经济的高效益,是由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各部门分工的发展,城市的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使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4.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中心作用的物质保证。城市始终都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城市的规模不同、作用的范围不同而已。城市对周围地区作用的大小,主要看它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而辐射力和吸引力又同基础设施状况和水平紧密联系。
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投资环境,是衡量城市强弱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存在着有机的比例关系。当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大于城市的发展规模时,表示城市处于上升时期,发展前景看好。
二、当前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这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日益增大。例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水电、煤气、用地等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且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这就导致负荷的提高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现代的环境意识相对落后,城市垃圾,生产生活污水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给城市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数是由政府来建设和管理的,在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是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完全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等社会途径,其对建设资金的投资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漏洞。我国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时,大多数采用的是政府拨款,这就使得投资和管理严重脱节。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为项目单位负责,这样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另外,项目的建设管理大多采取项目指挥部的组织形式,它属于临时机构,已经与现代企业的制度不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漏洞。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带来冲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水、电、气等进行的是福利性低收费,财政补贴、扩大生产都是依靠国家的投资来解决的。然而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为适应其变化,收费的性质和方法等都必须进行改革。虽然今年来国家对水电气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但还是未达到成本的价格水平。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这种弊端将越来越严重。 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具有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垄断性是其经营的基础。
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城市政府职能改变,以及城市政府机构改革,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把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
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城市管理设施公共性与“市场失效”的领域能否引入市场机制,是否按照市场方式和市场机制实施经营管理的问题。这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把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中的经营垄断与垄断经营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中的经营性垄断是由城市经济中一些产业部门经营性质与经营特点决定的。这是城市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问题,这种经营垄断,是客观存在。但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经营垄断,并不一定始终由一家企业或一种经济形式实行垄断经营。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运行中,以经营垄断为基础形成的垄断经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国有经济独家垄断、行业或部门垄断以及行政垄断。要把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必须在三个方面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经营的格局。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国有经济独家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行业垄断;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行政垄断。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能促进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进社会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所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李亮,罗海龙.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29).
[2] 唐滨,龚晗.浅谈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经济市场.2009,(6).
[关键词]城市发展 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83-01
一、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延包括:城市能源系统、水源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信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等七个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
1.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区别的标志。城市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交通道路、邮电通信、上下水等都是由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的。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城市也就无法发展。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基础设施的容量。国内外投资商在向城市投资时首先要考虑投资环境,而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2.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必备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才逐步地分离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发展成为城市生产和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越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就越重要。
3.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集聚效益决定性的条件。城市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就在于城市比起农村来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城市综合经济的高效益,是由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各部门分工的发展,城市的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生产力,使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4.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中心作用的物质保证。城市始终都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城市的规模不同、作用的范围不同而已。城市对周围地区作用的大小,主要看它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而辐射力和吸引力又同基础设施状况和水平紧密联系。
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投资环境,是衡量城市强弱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存在着有机的比例关系。当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大于城市的发展规模时,表示城市处于上升时期,发展前景看好。
二、当前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猛,这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日益增大。例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水电、煤气、用地等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且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这就导致负荷的提高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国现代的环境意识相对落后,城市垃圾,生产生活污水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直接影响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和嗅觉污染,给城市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数是由政府来建设和管理的,在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是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来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完全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等社会途径,其对建设资金的投资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漏洞。我国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时,大多数采用的是政府拨款,这就使得投资和管理严重脱节。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为项目单位负责,这样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另外,项目的建设管理大多采取项目指挥部的组织形式,它属于临时机构,已经与现代企业的制度不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漏洞。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带来冲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水、电、气等进行的是福利性低收费,财政补贴、扩大生产都是依靠国家的投资来解决的。然而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为适应其变化,收费的性质和方法等都必须进行改革。虽然今年来国家对水电气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但还是未达到成本的价格水平。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这种弊端将越来越严重。 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具有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的垄断性是其经营的基础。
三、中国城市基础设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城市政府职能改变,以及城市政府机构改革,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把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
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城市管理设施公共性与“市场失效”的领域能否引入市场机制,是否按照市场方式和市场机制实施经营管理的问题。这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把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必须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中的经营垄断与垄断经营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中的经营性垄断是由城市经济中一些产业部门经营性质与经营特点决定的。这是城市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问题,这种经营垄断,是客观存在。但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经营垄断,并不一定始终由一家企业或一种经济形式实行垄断经营。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运行中,以经营垄断为基础形成的垄断经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国有经济独家垄断、行业或部门垄断以及行政垄断。要把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必须在三个方面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经营的格局。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国有经济独家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城市基础设施经济行业垄断;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行政垄断。
四、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能促进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进社会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为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所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李亮,罗海龙.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8,(29).
[2] 唐滨,龚晗.浅谈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经济市场.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