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职业类社团是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中的一种,具有学生社团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因其自有的目标与活动内容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的特点。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职业类社团在弥补高校职业指导不足、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研究职业类社团特点,有利于把握社团管理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社团、社团管理主体与社团服务对象的关系,进一步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目标定位
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目标与高校其他类型社团的目标存在着本质区别,决定了职业类社团重要的存在意义。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在学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的作用。其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目前,高校学生仍有较大一部分群体存在这样的问题:越到临近毕业的时候,越意识到求职技巧指导的重要性。殊不知应该在低年级时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早准备今后就业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有效途径大力呼吁“提早规划”的重要性,致力于帮助各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的意识,增强和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具体活动载体包括邀请企业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发展相关主题的调查研究,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
2.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类社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实习招聘会、模拟招聘大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在进行新生职业发展需求调查、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政策咨询等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及时反馈给就业指导部门,帮助学校明确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思路。
3.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类社团举办的各种就业促进、就业引导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无论是社团的成员还是参加职业类活动的学生,都能在工作和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和对职场的了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早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的培训可以短期内提高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严格考察时的应变能力。又如,社团举办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就业最有效的渠道;对于社团成员和低年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提高职业意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任务职能
高校社团类型众多,如文艺型、娱乐型、学术型和志愿服务型等。传统类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更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良好平台;相比之下,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则承担着更明确的任务与职能。
社团在组织职业类活动的过程中,会要求成员注重过程体验和技能提升,历练职业心理,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在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礼仪、表达等职场的基本素养,提升沟通交流、操作执行、组织管理等基本就业技能,为毕业后能够顺利接受职场挑战、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社团承担的任务与职责主要包括:
1.开展内部活动。吸收会员,扩充社团规模;举办内部培训,共同提高能力;建设社团文化,维护社团荣誉;履行社团管理职责,推动社团更好发展。
2.协助就业指导中心举办校园宣讲会。搜集、整理和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通过校园宣讲会搭建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的平台。
3.举办职业化培训。通过举办就业力提升讲座、培训、论坛等形式的活动,教授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巧、就业法规政策、诚信维权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4.举办职业类的实践活动。通过职场类、创业类的模拟大赛、训练营、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5.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特点
1.社会时效性。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当前最敏感的社会问题之一。高校就业教育和其途径之一——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即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就业促进功能帮助毕业生提早为求职做准备。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就业促进功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时效性。
2.目标明确性。社会组织目标是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尺。就业促进功能的实现目标单纯而明确,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一目标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今后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体现了就业促进功能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是就业促进功能最显著的特点。
3.半自主性。相比于学生自发成立、自由度较高的其他类型大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成立是建立在高校的倡议之下,因此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在发挥就业促进功能时不能完全听从社团成员的意愿,而应体现高校对就业促进功能的主导作用。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就业促进功能并不完全是大学生自发实现的,在价值功能方面还因高校响应国家号召而体现了一定政府指导的成分。
4.“向上”的成长性。大学生参加服务型、娱乐型社团所产生的自我实现感、自我满足感是通过毕业生展现已有能力所取得的,体现了“平行释放”的效用;而就业促进功能则应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实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了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向上”的走势。
5.职业指向性。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师徐小平说:“工作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并指出毕业生普遍患有“大学生就业神经紊乱症”,其症状是“人生追求不以职业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以学位、知识、出国为终极价值。一生奋斗为学位,拿到学位难为生”。而职业类社团通过组织各种职业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提高了自己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由此可见其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
6.服务型。社团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各种职业类活动,社团成员通过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服务,决定了其服务型社团的特点。
把握职业类社团特点,实现社团功能的更好发挥
根据职业类社团的目标定位,以及职能和特点,职业类社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团的组织和运转,以实现社团功能的更好发挥。
1.加大社团宣传力度。通过积极宣传,让学生了解到提早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途径除了接受高校就业教育外,还可以加入大学生职业类社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认识到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紧迫性,认识到盲目虚度大学生活将对今后就业乃至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2.多元化开展职业类活动。培训、讲座是职业类活动的重要内容,虽然这类活动对于短期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效果良好,但因其形式限制较大,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针对学生特点,应创新性地开展活动,增加大学生就业力竞赛、名企参观、创业实践训练营等实践性强、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
3.加大沟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社团顺利运转。社团内部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培养成员树立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帮助成员调整工作方式,培养成员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要让社团成员认识到在社团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增强今后就业力的基础性意义。
4.重点确保社团成员得到促进。成员是社团重点发挥就业促进功能的对象。应尽量照顾到各个成员,将工作落实到个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尊重学生意见,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管理主体应把握放权的适当程度,多给予成员发挥的空间,以及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职业类社团在弥补高校职业指导不足、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综合素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研究职业类社团特点,有利于把握社团管理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社团、社团管理主体与社团服务对象的关系,进一步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目标定位
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目标与高校其他类型社团的目标存在着本质区别,决定了职业类社团重要的存在意义。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在学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桥梁的作用。其目标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目前,高校学生仍有较大一部分群体存在这样的问题:越到临近毕业的时候,越意识到求职技巧指导的重要性。殊不知应该在低年级时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提早准备今后就业所需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有效途径大力呼吁“提早规划”的重要性,致力于帮助各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的意识,增强和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具体活动载体包括邀请企业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发展相关主题的调查研究,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
2.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类社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实习招聘会、模拟招聘大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在进行新生职业发展需求调查、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政策咨询等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及时反馈给就业指导部门,帮助学校明确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思路。
3.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类社团举办的各种就业促进、就业引导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无论是社团的成员还是参加职业类活动的学生,都能在工作和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和对职场的了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早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的培训可以短期内提高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严格考察时的应变能力。又如,社团举办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就业最有效的渠道;对于社团成员和低年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也可以提高职业意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任务职能
高校社团类型众多,如文艺型、娱乐型、学术型和志愿服务型等。传统类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更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良好平台;相比之下,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则承担着更明确的任务与职能。
社团在组织职业类活动的过程中,会要求成员注重过程体验和技能提升,历练职业心理,树立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意识,在自我组织、自我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礼仪、表达等职场的基本素养,提升沟通交流、操作执行、组织管理等基本就业技能,为毕业后能够顺利接受职场挑战、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社团承担的任务与职责主要包括:
1.开展内部活动。吸收会员,扩充社团规模;举办内部培训,共同提高能力;建设社团文化,维护社团荣誉;履行社团管理职责,推动社团更好发展。
2.协助就业指导中心举办校园宣讲会。搜集、整理和发布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通过校园宣讲会搭建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招聘的平台。
3.举办职业化培训。通过举办就业力提升讲座、培训、论坛等形式的活动,教授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巧、就业法规政策、诚信维权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4.举办职业类的实践活动。通过职场类、创业类的模拟大赛、训练营、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5.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北京高校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特点
1.社会时效性。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当前最敏感的社会问题之一。高校就业教育和其途径之一——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即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就业促进功能帮助毕业生提早为求职做准备。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就业促进功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时效性。
2.目标明确性。社会组织目标是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尺。就业促进功能的实现目标单纯而明确,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一目标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今后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体现了就业促进功能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是就业促进功能最显著的特点。
3.半自主性。相比于学生自发成立、自由度较高的其他类型大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类社团的成立是建立在高校的倡议之下,因此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在发挥就业促进功能时不能完全听从社团成员的意愿,而应体现高校对就业促进功能的主导作用。大学生职业类社团就业促进功能并不完全是大学生自发实现的,在价值功能方面还因高校响应国家号召而体现了一定政府指导的成分。
4.“向上”的成长性。大学生参加服务型、娱乐型社团所产生的自我实现感、自我满足感是通过毕业生展现已有能力所取得的,体现了“平行释放”的效用;而就业促进功能则应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实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了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向上”的走势。
5.职业指向性。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师徐小平说:“工作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并指出毕业生普遍患有“大学生就业神经紊乱症”,其症状是“人生追求不以职业发展为终极目标,而以学位、知识、出国为终极价值。一生奋斗为学位,拿到学位难为生”。而职业类社团通过组织各种职业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提高了自己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由此可见其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
6.服务型。社团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各种职业类活动,社团成员通过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服务,决定了其服务型社团的特点。
把握职业类社团特点,实现社团功能的更好发挥
根据职业类社团的目标定位,以及职能和特点,职业类社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团的组织和运转,以实现社团功能的更好发挥。
1.加大社团宣传力度。通过积极宣传,让学生了解到提早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途径除了接受高校就业教育外,还可以加入大学生职业类社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认识到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紧迫性,认识到盲目虚度大学生活将对今后就业乃至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2.多元化开展职业类活动。培训、讲座是职业类活动的重要内容,虽然这类活动对于短期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效果良好,但因其形式限制较大,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针对学生特点,应创新性地开展活动,增加大学生就业力竞赛、名企参观、创业实践训练营等实践性强、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
3.加大沟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社团顺利运转。社团内部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培养成员树立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帮助成员调整工作方式,培养成员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要让社团成员认识到在社团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增强今后就业力的基础性意义。
4.重点确保社团成员得到促进。成员是社团重点发挥就业促进功能的对象。应尽量照顾到各个成员,将工作落实到个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尊重学生意见,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管理主体应把握放权的适当程度,多给予成员发挥的空间,以及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