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写作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极其高智能的活动,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突破性与新颖性的特征,创新思维的结果能够实现知识的增值,实现信息的增值,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思维发挥的“正能量”正是作文所必备的。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写作情境,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应为学生的写作构建宽松、和谐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构建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写的内容形成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象,以顺利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合理过度。
教师可以用音乐构建写作情境,可以用绘画构建写作情境,还可以用表演等构建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构建的情境中将感受、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让学生写《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十年后的我》、《如果我是一台电脑》之类的想象性作文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音乐、绘画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写作情境,点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语言文字将心中所想加以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构建特定的写作情境,学生受到情境的耳濡目染,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转换命题拟定,开拓创新思维的思路
目前作文训练中半命题或者自命题的居多,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一些素材(有时是一组漫画)自己进行命题并作文,如果学生平时很少进行拟题训练,则拟出的题目难以尽如人意。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拟题,并注重所拟的题目具有新颖性,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像鲜花一样招蜂引蝶,吸引学生,能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震。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命题,让学生有写作的自主权。比如,以“吵架”为题材的作文训练中,不少学生对吵架很有感触。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求异,回忆爸爸妈妈吵架时,你自己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因而一篇篇精美佳作应运而生:《我的心碎了》、《爸爸妈妈笑了》等作品将当时的场面、人物的语言、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拟定的作文题目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出发,切合学生的感知与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拟定的作文题目宜新宜奇宜活宜趣,切忌公式化,切忌千遍一律。比如,写关于妈妈的作文,题目可以拟为:《我给妈妈照镜子》、《给美丽一道加法》等,写作内容可以选取妈妈在生活中是怎样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的,生病了怎样送自己去医院的,在学习上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等等,但这些材料的选取缺乏新颖性,缺乏新意,读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不妨去引导学生仔细回忆在生活中妈妈做过的让你感动,或将平时积累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题材的新拓展,重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多看多思多问多记的“四多”习惯,力求让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水乳交融”,以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精品佳作来。
三、变化训练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兴趣
写好一段话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在学习了《虎门销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独到分析,写出了自己对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的赞叹,可谓是有感而发。
叙述方式的变化,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有的课文人物语言的描写采用的叙述式,可转化为对话的方式去叙述,人物语言既运用间接描写,又运用直接描写。比如,教学完《祁黄羊》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转化为对话。学生从祁黄羊的语言中对人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九色鹿》一文可以让学生转变成第一人称来写,学生对写作不再是感到恐惧,而是感到其乐无穷。
四、重视科学启蒙,优化创新思维的意识
小学阶段科学启蒙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发展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成就的关注与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科学活动中的考察、实验、参观访问等活动过程用手中的笔加以表达出来。
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对大自然的体验,科学探索的实验或许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大量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教师应解放学生,给学生以培养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及时引导学生将实践活动及时记载,既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又优化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如在科学实验中,让学生边实验边想象,趁热打铁,让学生写成一篇作文。苏教版六年级就安排了一篇写《有趣的实验》的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记忆最清楚的写下来。教师应指导学生条理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要写清楚实验的准备、经过和结果。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写作起来一定会顺风顺水。比如,在做完“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一边旋转着显微镜的镜头,一边观察,看见犹如芝麻一样大小的东西在东游西走,有趣极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瞬间演变成真实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定势,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灵感,逐步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迈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写作佳境。
一、构建写作情境,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应为学生的写作构建宽松、和谐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构建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写的内容形成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象,以顺利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合理过度。
教师可以用音乐构建写作情境,可以用绘画构建写作情境,还可以用表演等构建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构建的情境中将感受、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让学生写《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十年后的我》、《如果我是一台电脑》之类的想象性作文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音乐、绘画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写作情境,点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用语言文字将心中所想加以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构建特定的写作情境,学生受到情境的耳濡目染,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转换命题拟定,开拓创新思维的思路
目前作文训练中半命题或者自命题的居多,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一些素材(有时是一组漫画)自己进行命题并作文,如果学生平时很少进行拟题训练,则拟出的题目难以尽如人意。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拟题,并注重所拟的题目具有新颖性,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像鲜花一样招蜂引蝶,吸引学生,能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震。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命题,让学生有写作的自主权。比如,以“吵架”为题材的作文训练中,不少学生对吵架很有感触。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求异,回忆爸爸妈妈吵架时,你自己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因而一篇篇精美佳作应运而生:《我的心碎了》、《爸爸妈妈笑了》等作品将当时的场面、人物的语言、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拟定的作文题目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出发,切合学生的感知与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拟定的作文题目宜新宜奇宜活宜趣,切忌公式化,切忌千遍一律。比如,写关于妈妈的作文,题目可以拟为:《我给妈妈照镜子》、《给美丽一道加法》等,写作内容可以选取妈妈在生活中是怎样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的,生病了怎样送自己去医院的,在学习上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等等,但这些材料的选取缺乏新颖性,缺乏新意,读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不妨去引导学生仔细回忆在生活中妈妈做过的让你感动,或将平时积累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题材的新拓展,重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多看多思多问多记的“四多”习惯,力求让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水乳交融”,以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精品佳作来。
三、变化训练方式,激发创新思维的兴趣
写好一段话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在学习了《虎门销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独到分析,写出了自己对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的赞叹,可谓是有感而发。
叙述方式的变化,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有的课文人物语言的描写采用的叙述式,可转化为对话的方式去叙述,人物语言既运用间接描写,又运用直接描写。比如,教学完《祁黄羊》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转化为对话。学生从祁黄羊的语言中对人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九色鹿》一文可以让学生转变成第一人称来写,学生对写作不再是感到恐惧,而是感到其乐无穷。
四、重视科学启蒙,优化创新思维的意识
小学阶段科学启蒙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发展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成就的关注与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科学活动中的考察、实验、参观访问等活动过程用手中的笔加以表达出来。
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对大自然的体验,科学探索的实验或许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大量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教师应解放学生,给学生以培养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及时引导学生将实践活动及时记载,既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又优化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如在科学实验中,让学生边实验边想象,趁热打铁,让学生写成一篇作文。苏教版六年级就安排了一篇写《有趣的实验》的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记忆最清楚的写下来。教师应指导学生条理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要写清楚实验的准备、经过和结果。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写作起来一定会顺风顺水。比如,在做完“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一边旋转着显微镜的镜头,一边观察,看见犹如芝麻一样大小的东西在东游西走,有趣极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瞬间演变成真实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定势,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灵感,逐步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迈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写作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