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强调识字、诵读、写作,多想、多写,也许还要多改,而从来不学什么语法、修辞、写作技巧之类知识性的东西。古人所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以我孙子胡墨涵为例。他从小受家庭影响(祖父母、父母都是老师),从三四岁起每天一睁眼就要“读书”,“读”一些画满动物的书。稍大一点儿后,知道了一些动物的名字。后来,就看有点儿故事情节的动漫画本。等上了幼儿园,开始看图画书,算不上真正的“读”,不过兴趣却越来越大,培养了一些语感。他有时候听到他不懂的話,就反复说,根据语境慢慢体会、理解,直到自己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没有人和他说语法、修辞,近义词、反义词,领句、过渡句、结句等等,可是他慢慢说的、写的完全合乎语法规范,恐怕是很多外地人和外国人学一辈子都赶不上的。学语文本来就应该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体会。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强调读,不强调多读,而强调什么知识。还以胡墨涵为例。他上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出了个题目,让他们回家找书看了回答,题目居然是:“为什么‘现在’的‘现’和‘玩儿’的‘玩’都是‘王’字边?”其实老师就没弄清楚那是“斜玉”旁,而不是什么“王”字边!胡墨涵一回家就发愁,这样的问题让他到哪儿去查答案!他就问也算个语言学家的爷爷。我也回答不了,只得去查《说文解字》。真是匪夷所思,这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带到什么地方去呢?
古往今来的大作家都是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没有听说哪一个作家是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和语法、修辞来学习写作的。更何况,我国古代哪有什么语法课、修辞课、作文技巧课?这个问题鲁迅先生早就说清楚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弯路?!
胡明扬(著名语言学家,本刊首席顾问)
古往今来的大作家都是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没有听说哪一个作家是通过学习《说文解字》和语法、修辞来学习写作的。更何况,我国古代哪有什么语法课、修辞课、作文技巧课?这个问题鲁迅先生早就说清楚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弯路?!
胡明扬(著名语言学家,本刊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