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已经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也广泛的运用到了战争领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条件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计算机系统。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它能自我复制并破坏其它软件的指令,从而扰乱、改变或销毁用户存贮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
人们设计计算机的初期,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重视不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首先,硬件方面的设计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其次,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因此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再者,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创造了实施的空间。第四,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不断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国外专家认为,分布式数字处理、网络化通信、计算机标准化、软件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使得计算机病毒侵入成为可能。
实施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有效注入。其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各种系统,以及从计算机主机到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网桥等。从国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病毒注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病毒码,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从而进人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2.“固化”式方法
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特殊功能。
3.后门攻击方式
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洞口,由软件设计师或维护人发明,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攻击后门的形式有许多种,如通过控制电磁脉冲就可将病毒注入目标系统。计算机入侵者就常通过后门进行攻击,如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系统,就存在这样的后门。
4.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成为可能。使用远程修改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除上述方式外,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注入病毒。
二、对计算机病毒攻击防范的对策和方法
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总结
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新时期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也广泛的运用到了战争领域,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条件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计算机系统。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它能自我复制并破坏其它软件的指令,从而扰乱、改变或销毁用户存贮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
人们设计计算机的初期,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重视不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首先,硬件方面的设计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其次,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因此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再者,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创造了实施的空间。第四,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不断应用,为计算机病毒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国外专家认为,分布式数字处理、网络化通信、计算机标准化、软件标准化、标准的信息格式、标准的数据链路等都使得计算机病毒侵入成为可能。
实施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有效注入。其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各种系统,以及从计算机主机到各式各样的传感器、网桥等。从国外技术研究现状来看,病毒注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线电方式
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病毒码,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从而进人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薄弱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2.“固化”式方法
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特殊功能。
3.后门攻击方式
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洞口,由软件设计师或维护人发明,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攻击后门的形式有许多种,如通过控制电磁脉冲就可将病毒注入目标系统。计算机入侵者就常通过后门进行攻击,如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系统,就存在这样的后门。
4.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成为可能。使用远程修改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除上述方式外,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注入病毒。
二、对计算机病毒攻击防范的对策和方法
1.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3.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三、总结
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计算机病毒对抗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根据发展趋势,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新时期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