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y353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而音频、视频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思想品德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关键词: 多媒体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心得
  
  一
  人类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破坏,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如果不更新教育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抱守“一支粉笔、一本书、走上讲台说半天”的教学方式,就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七年级的第一课《创建新集体》时,为了让学生对集体有个大致了解,我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印刷术表演视频,反映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阵”,震撼全场,而其难度系数也达到极致。看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取得开幕式表演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每个组派出代表阐述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要远胜于老师的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总结,对创建集体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教师要提出一些新颖的,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积极思考、探求新知。
  在讲授七年级第二课中的《享受学习》时,我认为中央十台的科教频道上的很多节目可以用在这一课上,我选取了《探索发现》中的一段视频,叫做《秘境追踪——纳斯卡线条》,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纳斯卡线条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的秘密?”“要解决这些世界难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很认真地看视频,思考人类尚未揭开的秘密,增强了挑战难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知道只有更加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攀登上科学高峰。
  (三)以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
  真实是创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因素。真实、鲜活的事例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心灵的体验,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发性。如教学第四课《走进青春》时,学生很迷惑,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究竟要怎么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呢?中央新闻频道播出的《焦点访谈》有一期节目,叫《飞扬的青春》,讲述了几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的事迹,其中有自愿到西部支教的大学生,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工作者,有锐意进取的青年企业家。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流。学生们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群像,这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帮助他们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起到了指导作用。学生也知道自己肩负历史使命。
  (四)由于政治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借助恰当的视频就能很直观地解释清楚。
  如八年级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在主要讲述老师和学生有了矛盾和冲突应该如何处理时,都是一些书上的理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选取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和老师袁先生之间发生矛盾,然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磨合,又顺利解决了冲突的故事,使学生既学到师生交往的方法,又体会到伟人的伟大人格,更树立一个尊师的典范。
  有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的内容可达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的内容可达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音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知识点既可以分屏显示,又可以多屏呈现,吸引学生看、听、记,增强视觉和听觉刺激,从而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二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大量信息,能承担这个重要任务的就只有电脑。电脑既能容纳大量的信息,又能形象地反映出来。一堂课所需要的知识点,还有扩充的材料都能有序地排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上课时配合使用,促使教学节奏紧凑、过程紧凑,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上复习课,更能把大量的知识点随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增强了复习课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一些误区。
  (一)在运用视频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成了播放器,学生成了浏览器。”从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交流减少,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师生间感情交流、知识交流减少。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和视频四者的关系,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发挥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滥用视频。
  视频的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增强直观性和感染性,由于本身的快捷、方便、容量大的特点,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一味地、不加选择地大量使用视频。而且在运用时追求视觉享受,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视频上,而无法专心领会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唯一的收获恐怕就是看了很多的画面,听了很多音频材料,不能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喧宾夺主,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一个原则:重视多样化,力争最优化。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也存在局限性。因此,要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以多媒体运用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代表了教学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其对教学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发利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采取措施,避免视频使用的误区,使思想政治课永葆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不断增多,伴随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计算机信息一旦遭受破坏,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为降低计算机信息的损失,我们应就信息安全问题,对可能产生的安全因素进行剖析,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安全的概念  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的权威定义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受到保护,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与诱惑、自立与叛逆等,构成了初中生生活的五彩画卷。如何引导和教育初中生安然度过这一激流险滩,更好地成长成才,成为了当前亟待探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初中思品学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知识普及、思想引领的双重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这门课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屏障,让初中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我多年从
一、提出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政治课堂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积极改进学习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倾向,似乎有了合作学习就等于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面是一个合作学习的教学片断。  案例一:  教师:请同学们发起一个《节约资源》的倡议书。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2分钟,最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目的:探讨青刺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对肉鸡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1:青刺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筛选方法:从乙醇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碱溶酸沉法中筛选青刺果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的
在当前的初中思品教学中,改进教学手段成为了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促进手段,广大初中思品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将教学手段创新作为重要切入点,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资源的整合,以及空间的拓展,为全面提升初中思品教学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在思品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开展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做简要论述。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为教学注入清新活力  初中思品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情感性强,许多内容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初中政治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下面我简单谈谈对政治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又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0年7月14日在京落下帷幕。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推进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