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收藏时光谱写孤山漆缘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万历填漆双龙戏珠长方盒


  委角长方形,以填漆技法装饰。盖面朱漆地上戗金方格为底纹,方格内以黑漆填“卍”字纹装饰,雕填双龙戏珠纹饰,龙腾飞而起,呈张牙舞爪状,须发尽张,四周祥云遍布,下为江崖海水,其中一龙龙身以黑漆填刻鳞纹,以戗金细钩边缘,黑色与金色对比鲜明,正是“戗金细钩纹理”的做法。另一条龙所填颜色恰好与此相反,以黑漆勾勒纹饰边缘,龙鳞以金漆填嵌。盒内及外底髹黑漆,底部刀刻填金“大明万历癸丑年制”楷书款,为万历漆器的标准款识风格。填彩漆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内引《桐城高友荆燕市漆歌》:“品题第一号填漆,再次波罗次剔红。”可见,当时以填漆最为稀有,其珍贵程度在剔红之上。
  曹其镛夫妇热爱艺术、醉心收藏,除书画、陶瓷外,对漆器更是情有独钟,这段收藏缘分缘起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曹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太太在北京友谊商店看中了一件漆器,当时花了一千五六百元。那件器物很精美,而且很重,从北京带回香港实属不易。”正因为与这件漆器的相遇,让曹其镛夫妇彻底爱上了漆器。在此后的40年时光里,他们走遍全世界,陆续收藏了四五百件漆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工艺品种齐全。
  面对丰富的收藏,曹其镛夫妇觉得自己只是这些珍贵艺术品的有缘人:“这些东西如果一直留在我家,将来也许会再次流散出去,能让更多人欣赏它们的美才是最幸福的事。”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他们开始为自己珍爱的漆器收藏寻找理想的收藏机构。对于他们来说,这如同嫁女儿一般,非常郑重与谨慎。恰逢当时浙江省省委、省政府以及各位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浙江省博物馆接收了这批珍贵的捐赠。这批160件(组)珍贵的漆器,经过有关专家的鉴定,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18件、三级文物15件。


清乾隆剔彩探梅宝盒


  方形委角状,盒盖、盒壁上均以红、绿、褐等颜色剔彩而成。盖面委角开光内,雕有探梅图,应为描写宋代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回形天纹、波浪形水纹、多瓣花形地纹等刻画精细,颇见功力。盒壁上随形开光内雕刻有博古图案,委角处施以八宝纹饰。盒内外底有“探梅宝盒”器铭和“大清乾隆年制”双层横写楷书款。这种带有器铭的漆器,可以说是乾隆皇帝亲自督促、过问漆器生产后才产生的新落款方式,以器物主要纹饰命名,款识的字迹、排列等都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授意形成的。


元“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


  通体髹朱漆,盘内花朵形开光,开光内为婴戏图,盘口一圈为素地四季花卉纹,盘背为卷草纹。葵花形开光内雕刻细腻生动,七个小孩在风景优美的花园内玩耍,画面以朱漆单线刻画回形天纹和方格内“卍”字地纹作为空间隔开的标志,人物形态刻画生动,太湖石、松树等雕刻老辣。
  婴戏图为我国传统的题材,在宋元明清都非常流行,屡见于壁画、书画、瓷器、漆器、刺绣等。宋人婴戏图常见有执旗、观鱼、浴儿、摸虾、捉迷藏等。该盘太湖石边上三个小孩正是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湖石边上一大人正抱着一个眼睛被蒙住的小孩,一个小孩躲在假山之后,探头探脑,栏杆边上的小孩以手示意,要躲到栏杆外的湖石后,所表现的正是孩童喜欢的捉迷藏游戏,一派天真。盘背边以剔犀手法,剔刻有流畅自然的卷草纹,剔刻深峻,磨显圆润。底髹黑漆,底上有针刻“张成造”款,经专家鉴定,应为元代浙江雕漆名匠张成的作品。

明 黑漆嵌螺钿二十四孝图八角幢盒


  盒呈八角形,五幢,通体以黑漆为地,施略带五彩的薄螺钿镶嵌。盖面中心几位年长的官员正缓缓地骑马而来,前后各有数名仆人,或引路、或挑行李于后,似乎为衣锦荣归图。盖上方庭院内,主人家席地而坐,在欣赏歌舞,饮宴,屋内小童正持琴而入,人物脸部、衣服等细节之处,都无不一一表现。盖壁及四层盒壁开光内镶嵌了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图,分别是大舜、汉文帝、丁兰、孟宗、闵子骞、曾参、王祥、老莱子、姜诗、黄山谷、唐夫人、杨香、董永、黄香、王裒、郭巨、朱寿昌、郯子、蔡順、庾黔娄、吴猛、张孝、张礼、田真、陆绩。
  孝义题材出现很早,在东汉武梁祠画像砖中已有,在宋金的墓室壁画及瓷器上屡有成组出现,以二十四个孝义故事的形式呈现,至迟在元代壁画中可见。此盒构图严谨,内容丰富,人物刻画生动,螺钿片剪裁较细、色彩泛白、稍显五彩,符合明代薄螺钿工艺的特征。





  最为难得的是,其中还有一件元代雕漆名家张成创作的剔红婴戏图盘,堪称国宝级文物。这件“张成造”漆盘刻款极为隐秘。元代漆器艺术较前人有了新的成就。而出生在元代漆器生产中心浙江嘉兴的张成,成为漆器工匠中的佼佼者。根据《嘉兴府志》记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剔红最得名。”张成的漆器不仅为皇家收藏,更在元明时期就成为远销海外的“抢手货”。现在国内传世的“张成造”漆器极为少见,除了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两件以外,安徽博物院藏有一件“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张成造”剔红曳杖观瀑图盒。曹其镛夫妇的无私捐赠,极大地完善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古代漆器的藏品结构,填补了多项空白。
  这批珍贵漆器年代跨度从宋元明清延续到民国,时代系列完整,工艺品种诸如一色漆、雕漆、螺钿、填漆、戗金、描金、彩漆等皆有,其中宋元一色漆漆器、宋元明清的螺钿漆器、元代雕漆、明嘉靖宣德的填漆与戗金漆器、以乾隆为代表的清中期雕漆等,为此批漆器的精华所在。有了这批捐赠,浙江省博物馆与漆器的缘分更深了。而曹其镛夫妇也将这段漆缘从香港延续到了杭州,他们多年来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

宋元 朱漆菱花式盘


  花瓣形,高圈足。通体光素,盘边为十六瓣菱花式。盘背面由两层花瓣组成,加上花瓣形高圈足,犹如花朵盛开状。底髹褐漆,朱漆楷书题有“尚文”“美”等款,盘底漆面现大蛇腹断纹。一色漆器是宋代主要的髹器品种,以黑色为主,兼有红、褐等色,花瓣形盘、碗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器型。此盘器型巨大,造型优美、形制规整、漆色光洁、通体光素,无任何装饰,仅以菱花瓣口造型取胜,当为宋至元代一色漆器的代表作品。


清中期 剔彩寿春宝盒


  盒,木胎,圆形。盒盖面上雕刻着呈扇形光芒放射的五彩聚宝盆,上托有一个巨大的“春”字,“春”字内有寿星,两边是云龙纹,盒壁开光内雕刻有山水人物纹,聚宝盆内每一道光芒都色彩各异,剔刻时呈编织效果。
  作为主题纹饰的“春”,暗喻青春,春字开光内的寿星是南极仙翁,又称“老人星”,是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春”字下面的聚宝盆堆满了珍宝,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息。这一类型的漆盒,主要是用于除夕或万寿节进献节庆食品,用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链接TIPS


  浙博漆器展“斑斓纷呈”
  当你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漆器艺术馆,你一定会被这里各式各样的漆器藏品所陶醉。目前,一个名为“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展”的展览正在此处举行,这是漆器艺术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的第二个重量级常设展览。浙博的漆器艺术馆成立与漆器展览的举办,都与2012年浙博接受的一次非常珍贵的古代漆器捐赠有关,这批珍贵的漆器捐赠来自香港的两位古稀老人——音其镛先生和曹罗碧珍女士。
  曹其镛,祖籍浙江省宁波市,系旅港乡贤、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侨商会会长、香港永新企业集团副董事长,著名实业家曹光彪先生长子。多年来,曹氏家族一直关注和支持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为浙江的教育文化发展倾注心血。
  2012年1月13曰,曹其镛夫妇与浙江省博物馆签署了捐赠中国古代漆器的协议,曹其镛夫妇觉得像是自家的女儿定下了一桩好婚事,一桩心愿完成。2014年10月28日,“重华绮芳——古代漆器艺术陈列”展览开展,浙江省博物馆“漆器艺术馆”正式开馆。在开馆仪式上,曹其镛先生感慨地说:“我们这些漆器好像嫁出去的女儿,能在这么温馨、安静的环境里,为家乡文化添砖加瓦。”曹其镛先生的发言感人肺腑,这种惜物、淡泊、无私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更覺责任重大,一定要尽力呵护这批珍贵的漆器捐赠。


曹其镛(中)在2012年10月“曾在曹家——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中国古代珍贵漆器特展”展览现场参观展览。
其他文献
热点指向、人气活力、藏家心态、价值潜在……这些都会在作为年度“大戏”的艺术品春秋大拍中有迹可寻。  46个专场、600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23.28亿元1 5月22日,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圆满收官,向市场交上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据悉,在中国嘉德本季为期5天的拍卖中,共有11个专场喜获“白手套”,26件拍品超千万元成交,平均成交率达83%,并且诞生了12项新的拍卖成交纪录。“今年春拍的总成交
期刊
春耕晚归,牧童骑牛吹笛,这样惬意的场景正符合现在的季节。  水草、小溪、坡岸,牧童坐于牛背之上悠然吹笛,水牛俯首正欲涉溪而过,其后有茅草亭和水井等……海派绘画重要的推动者之一王震所绘《牧牛图》正表現了这样的场景。  此作笔墨酣畅灵动,又不失沉着稳重,牧童背对观者而坐,笛声似有画外之音。题款曰:“耕罢归来无个事,高歌一曲过前溪。丁卯(1927年)仲春之吉白龙山人写于海云楼。”钤有“王震大利”(白文)
期刊
何为“出圈”?其乃网络流行词,最早出自于饭圈(粉丝圈),意思是某个明星、某个事件的走红热度,不仅在固定的粉丝圈中传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晓。如今,“出圈”一词已不再局限于娱乐圈,而是被引申至更广泛的领域。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唐宫夜宴》。  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一群身着仿唐三彩陶器服装、画着月牙形妆容的舞者,让观众仿佛穿越回13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捣练图》
期刊
暖风拂面,春意浓浓。刚刚度过了寒冬的人们,对春的绚丽多彩自然多了几分期待,而花应该是大家最先想到的事物。在室内摆放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那些花器更不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插花如画卷  明清时期,随着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插花已成为文人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文人对插花的赏玩与热爱已臻化境,插花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关插花的理论著作,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文震亨《长物志》、王象
期刊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近日表示:“与二三十年前相比,长城保护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董耀会说,仅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才行,让保护长城从一种小众情怀延展到一种全民保护的大气候。另外,·如何严肃法律的执行,形成制度的保障,落实地方的责任,确保長城保护代代存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期刊
“第一届少儿艺术双年展”近日在西安美术馆启动。西安美术馆馆长白茜表示:“我认为公共教育的着手处是从孩子抓起,所以我们策划了这次双年展,希望能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通过在美术馆展出自己的作品而对美术館产生感情,在爱上美术馆之后慢慢地形成一种美术馆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走进’美术馆。”
期刊
近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发起了全球联合保护遗产行动,呼吁所有国家阻止非法买卖及破坏世界遗产的行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遗产地的破坏可被视为战争罪行。发生在叙利亚等地的蓄意破坏人类遗产的行为是对文化多样性、生态以及人类文明的破坏。”
期刊
近日,有人統计发现,很多世界知名博物馆只展出了馆藏的一小部分。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了20%的永久藏品,巴黎卢浮宫展示了8%,古根海姆美术馆只展出3%,柏林画廊博物馆甚至更少——仅2%。“我们的空间只够展示这么多藏品。”柏林画廊馆长托马斯·科勒解释道。和世界其他博物馆一样,这里的大多数展品“永不见天日”。除了空间不足,潮流变换是另一个理由——有些藏品不再符合这些博物馆的策展主题,而哪怕是著名艺术家
期刊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日前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亮相。在纪念抗战60周年的“伟大胜利”展览基础上,历时半年多重新布展而成的此次展览,总面积达6700平方米,共有1170幅照片、2834件文物,其中有1500余件为首次展出。
期刊
“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日前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举行。208件与拿破仑相关的文物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其跌宕起伏的戏剧人生。据悉,这些展品既包括名家创作的油画、雕塑等艺术品,也包括拿破仑生平使用過的日常生活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