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此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露醇注射液 药液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又因分析速度快而被称为高速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样品量少、容易回收和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等优点[1]。它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如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2]。
甘露醇为脱水药,主要用20%的高渗溶液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后其脱水作用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而有效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急性肾衰早期,其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从而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改善肾缺血[3]。甘露醇注射液为超饱和溶液,主药成分为甘露醇。因其浓度高,为防止对其他药品的生产造成影响[4],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药液残留检测。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5],生产用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的药液残留限度为1.0mg·mL-1。在药液残留检测的研究过程中,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以紫外检测仪为检测器,建立其检测方法[6],[7]。经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本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梅特勒AE-240电子天平(上海);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vp型液相泵,SPD-10Avp型紫外检测器。
1.2试药
甘露醇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磷酸为色谱纯;水为二次蒸馏去离子水;甘露醇注射液250ml;甘露醇50g。
2.色谱条件与色谱图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
流动相: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00nm;
流速:1.0ml·min-1;
柱温:50℃;
进样量:20μL。
2.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甘露醇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甘露醇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生产用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
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甘露醇出峰时间为6.80min,理论板数按甘露醇峰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对照品色谱图见下图。
3.5样品测定
取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取对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外标法计算,结果各取样点药液残留未检出,由此证明配液罐、管道清洗符合规定。
4.讨论
从谱图和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测定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目前,应用HPLC测定糖的文献报道中,大部分使用氨基键合柱、氨基-氨基键合柱等,流动相通常是不同比例的乙腈-水体系,检测器为示差检测器。本法提出使用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代替了示差检测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分析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试验证明该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方法简单易行,简便灵敏,色谱条件容易掌握,测试数据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分析要求,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参考文献:
[1]李明远.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33-141.
[2]张春霖.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J].齐鲁药事,2005,(06):12-14.
[3]章传真.甘露醇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4,(05):118-121.
[4]康建功,曾杰,甘为,王新菊.警惕甘露醇所致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0,(03):91.
[5]山东省药学会.药品注册指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7-79.
[6]王梅,张莘明.我国环境中有机物分析方法及痕量富集技术的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1):13-16.
[7]阎勇,芦桂华,张华.卫生理化检验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11.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露醇注射液 药液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又因分析速度快而被称为高速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样品量少、容易回收和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等优点[1]。它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如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2]。
甘露醇为脱水药,主要用20%的高渗溶液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后其脱水作用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而有效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急性肾衰早期,其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从而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改善肾缺血[3]。甘露醇注射液为超饱和溶液,主药成分为甘露醇。因其浓度高,为防止对其他药品的生产造成影响[4],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药液残留检测。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5],生产用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的药液残留限度为1.0mg·mL-1。在药液残留检测的研究过程中,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以紫外检测仪为检测器,建立其检测方法[6],[7]。经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本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梅特勒AE-240电子天平(上海);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vp型液相泵,SPD-10Avp型紫外检测器。
1.2试药
甘露醇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磷酸为色谱纯;水为二次蒸馏去离子水;甘露醇注射液250ml;甘露醇50g。
2.色谱条件与色谱图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
流动相: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00nm;
流速:1.0ml·min-1;
柱温:50℃;
进样量:20μL。
2.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甘露醇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甘露醇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生产用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
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甘露醇出峰时间为6.80min,理论板数按甘露醇峰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对照品色谱图见下图。
3.5样品测定
取配液罐、管道等部位清洗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取对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外标法计算,结果各取样点药液残留未检出,由此证明配液罐、管道清洗符合规定。
4.讨论
从谱图和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测定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结果。目前,应用HPLC测定糖的文献报道中,大部分使用氨基键合柱、氨基-氨基键合柱等,流动相通常是不同比例的乙腈-水体系,检测器为示差检测器。本法提出使用以磺酸型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共聚体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8μm,300mm×7.80mm),0.04mol/L磷酸溶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代替了示差检测器,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分析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试验证明该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方法简单易行,简便灵敏,色谱条件容易掌握,测试数据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分析要求,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参考文献:
[1]李明远.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33-141.
[2]张春霖.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J].齐鲁药事,2005,(06):12-14.
[3]章传真.甘露醇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4,(05):118-121.
[4]康建功,曾杰,甘为,王新菊.警惕甘露醇所致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0,(03):91.
[5]山东省药学会.药品注册指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7-79.
[6]王梅,张莘明.我国环境中有机物分析方法及痕量富集技术的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1):13-16.
[7]阎勇,芦桂华,张华.卫生理化检验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11.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