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问题是关乎人民饭碗的问题。现在世界的格局错综复杂,粮食的来源大幅减少,小麦的产量问题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本文将从田间管理以及种植技术两方面探讨冬小麦在冬季的注意事项,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并切实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高产种植技术;冬季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也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格局下,各方面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其中粮食安全问题就是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冬小麦这种季节性较强的农作物,如何获得高产量变得尤为关键。
1 冬小麦的高产种植技术
1.1 麦种的选择及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麦种的选择时小麦获得高产量的首要环节,品种的选择指标主要有产量高、成熟早以及抗病能力强等。麦种的选择除了品种之外,还要注意麦种的质量,是否饱满,发芽率的高低以及生命力的强弱等因素。
选择好的麦种在种植前需要一定的处理:暴晒3~5d后,使用药剂浸泡。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现象,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1.2 播种过程
冬小麦的播种过程包括土壤的修整、播种的操作两个主要方面。
土壤的修整。播种前,首先要将土地平整,杂草除尽,使用各种工具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疏松的深度一般保持在20cm左右,这一步骤也是冬小麦发芽率的基础保障。
播种的操作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各有差异,土质也各不相同,播种方式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地力条件和土壤质量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方式。
1.3 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产量与营养物质的多少息息相关,也因此施肥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播种冬小麦时,首先要保证底肥充足。经研究发现,冬小麦在孕穗期对肥力的需求可达到50%左右。这一研究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前期会需要较多的肥力,因此底肥的充足可以有效地保障麦苗的生长需求,使得麦苗的质量更高。
2 冬小麦冬季的田间管理
冬季之前以及越冬期间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种植是基础,种植之后的管理是关键。关于冬小麦冬季的田间管理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也就是:确保安全越冬。确保苗株发育良好,均匀,能为春季的生長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小麦的越冬期,也就是冬季,以平均气温2℃为分界点的年前后的时间段。平均气温2℃以下时,冬小麦易受冻害,缺苗断垅,导致减产,田间管理就是要避免冻害损伤苗株,保证冬小麦安全越冬。比如说过于旺盛的苗株要注意根系的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避免根系不稳;发育不良的弱苗要促进根系的发育等,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帮助冬小麦越冬。主要措施有:
2.1 及时检查麦苗情况
麦苗出苗后,及时地检查麦苗的出苗情况。着重检查缺苗以及断垄的现象,如若发现,及时补种。在冬小麦生长的源头确保无误,为后续的管理提供物质性的基础,做到有苗可育。需要注意的是,补种所需要的种子需要提前浸水一夜,保证麦苗之间起跑线相同,苗龄差距缩小。
2.2 有针对性的管理麦苗
冬小麦的生长环境不同,苗株的发育情况也会有所差异,土壤条件、播种期的选择等因素交互作用,会使得麦苗出现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弱苗、旺苗等情况。不同的发育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症下药,尽快使得苗株转换为壮苗。而这些都建立在对麦苗的实时监控上,对于没有条件的情况,也要做到在早期的时候,定期查看麦苗的生长状况[1]。
2.3 越冬期前追肥
冬季冬小麦会停止生长,土壤因低温冷冻,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应对,冬小麦在来年春天将受到折损,因此要利用低温的特点,促进冬小麦的高产。在麦苗停止生长之前,深施肥5~6cm,追肥后,灌水。如此在降温后,灌水使得土壤结冻,肥料得以在土壤中保存下来。春季来临后,土壤温度上升,解冻之后,肥料和水分作用于小麦,提供产量。冬肥春用,可以尽早的作用于麦苗,促进苗株早发,进而收获麦穗数量增加,产量增加。不建议提前施肥,是因为春季直接追肥,土壤干旱不能很好的发挥肥料的功效,而如果灌水再追肥,则会降低低温,对麦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影响麦苗的生长。
需要注意,第一,土壤肥沃或者底肥充足的情况下,不需要追肥,否则肥效过头将导致麦苗倒伏等现象。第二,追肥的时机是关键,施肥过早,土壤温度不在2℃以下,会提前溶解,麦苗吸收后起到负面效用。
2.4 合理适时地冬灌
在追肥的部分就提到追肥后要灌水,这是因为冬灌具有稳定低温、防冻的作用,此外冬灌可以贮藏水分,防止春季过旱,以及压盐的作用,可见有助于麦苗安全越冬以及春季返青[2]。但是冬灌的时间需要准确的把握,把握好时机,首先要明确冬灌的目的,也就是水分深入土壤。如果冬灌过早,此时土壤温度尚高,水分向上蒸发,向下渗漏过多,功效大打折扣。如果冬灌时间过晚,此时土壤温度过低,已经部分结冻,水分无法下渗,在土壤的表层结冰,将导致麦苗死亡[3]。一般情况下,冬灌选择在气温降低至6~7℃时进行。
3 结语
提高冬小麦产量,在冬季采取的相应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从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两个时期内所围绕的问题有冬季的低温、水分的调整等。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人为干预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小麦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这一因素。面对疫情时代的粮食安全也必将因为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无所担忧。
参考文献
[1] 王永杰.冬小麦秋冬季主要管理措施[J].河北农业,2017(10):6-7.
[2] 李德,张学贤,刘瑞娜.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研究[J].气象,2012,38(12):1565-1571.
[3] 杨光仙,胡程达,彭记永,等.冬小麦冬季灌水适应性温度指标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40(2):39-43.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高产种植技术;冬季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也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格局下,各方面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其中粮食安全问题就是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冬小麦这种季节性较强的农作物,如何获得高产量变得尤为关键。
1 冬小麦的高产种植技术
1.1 麦种的选择及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麦种的选择时小麦获得高产量的首要环节,品种的选择指标主要有产量高、成熟早以及抗病能力强等。麦种的选择除了品种之外,还要注意麦种的质量,是否饱满,发芽率的高低以及生命力的强弱等因素。
选择好的麦种在种植前需要一定的处理:暴晒3~5d后,使用药剂浸泡。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现象,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1.2 播种过程
冬小麦的播种过程包括土壤的修整、播种的操作两个主要方面。
土壤的修整。播种前,首先要将土地平整,杂草除尽,使用各种工具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疏松的深度一般保持在20cm左右,这一步骤也是冬小麦发芽率的基础保障。
播种的操作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各有差异,土质也各不相同,播种方式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地力条件和土壤质量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方式。
1.3 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产量与营养物质的多少息息相关,也因此施肥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播种冬小麦时,首先要保证底肥充足。经研究发现,冬小麦在孕穗期对肥力的需求可达到50%左右。这一研究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前期会需要较多的肥力,因此底肥的充足可以有效地保障麦苗的生长需求,使得麦苗的质量更高。
2 冬小麦冬季的田间管理
冬季之前以及越冬期间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种植是基础,种植之后的管理是关键。关于冬小麦冬季的田间管理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也就是:确保安全越冬。确保苗株发育良好,均匀,能为春季的生長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小麦的越冬期,也就是冬季,以平均气温2℃为分界点的年前后的时间段。平均气温2℃以下时,冬小麦易受冻害,缺苗断垅,导致减产,田间管理就是要避免冻害损伤苗株,保证冬小麦安全越冬。比如说过于旺盛的苗株要注意根系的发育,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避免根系不稳;发育不良的弱苗要促进根系的发育等,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帮助冬小麦越冬。主要措施有:
2.1 及时检查麦苗情况
麦苗出苗后,及时地检查麦苗的出苗情况。着重检查缺苗以及断垄的现象,如若发现,及时补种。在冬小麦生长的源头确保无误,为后续的管理提供物质性的基础,做到有苗可育。需要注意的是,补种所需要的种子需要提前浸水一夜,保证麦苗之间起跑线相同,苗龄差距缩小。
2.2 有针对性的管理麦苗
冬小麦的生长环境不同,苗株的发育情况也会有所差异,土壤条件、播种期的选择等因素交互作用,会使得麦苗出现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弱苗、旺苗等情况。不同的发育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症下药,尽快使得苗株转换为壮苗。而这些都建立在对麦苗的实时监控上,对于没有条件的情况,也要做到在早期的时候,定期查看麦苗的生长状况[1]。
2.3 越冬期前追肥
冬季冬小麦会停止生长,土壤因低温冷冻,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应对,冬小麦在来年春天将受到折损,因此要利用低温的特点,促进冬小麦的高产。在麦苗停止生长之前,深施肥5~6cm,追肥后,灌水。如此在降温后,灌水使得土壤结冻,肥料得以在土壤中保存下来。春季来临后,土壤温度上升,解冻之后,肥料和水分作用于小麦,提供产量。冬肥春用,可以尽早的作用于麦苗,促进苗株早发,进而收获麦穗数量增加,产量增加。不建议提前施肥,是因为春季直接追肥,土壤干旱不能很好的发挥肥料的功效,而如果灌水再追肥,则会降低低温,对麦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影响麦苗的生长。
需要注意,第一,土壤肥沃或者底肥充足的情况下,不需要追肥,否则肥效过头将导致麦苗倒伏等现象。第二,追肥的时机是关键,施肥过早,土壤温度不在2℃以下,会提前溶解,麦苗吸收后起到负面效用。
2.4 合理适时地冬灌
在追肥的部分就提到追肥后要灌水,这是因为冬灌具有稳定低温、防冻的作用,此外冬灌可以贮藏水分,防止春季过旱,以及压盐的作用,可见有助于麦苗安全越冬以及春季返青[2]。但是冬灌的时间需要准确的把握,把握好时机,首先要明确冬灌的目的,也就是水分深入土壤。如果冬灌过早,此时土壤温度尚高,水分向上蒸发,向下渗漏过多,功效大打折扣。如果冬灌时间过晚,此时土壤温度过低,已经部分结冻,水分无法下渗,在土壤的表层结冰,将导致麦苗死亡[3]。一般情况下,冬灌选择在气温降低至6~7℃时进行。
3 结语
提高冬小麦产量,在冬季采取的相应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从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两个时期内所围绕的问题有冬季的低温、水分的调整等。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人为干预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小麦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这一因素。面对疫情时代的粮食安全也必将因为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无所担忧。
参考文献
[1] 王永杰.冬小麦秋冬季主要管理措施[J].河北农业,2017(10):6-7.
[2] 李德,张学贤,刘瑞娜.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研究[J].气象,2012,38(12):1565-1571.
[3] 杨光仙,胡程达,彭记永,等.冬小麦冬季灌水适应性温度指标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40(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