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数学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倡抗压、否定。有名学生看到日本丰田公司的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他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依次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做任何努力,遇到阻力长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车到山前必有路’绝对不是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生活信念和做事准则,其危害在于消极等待,听天由命,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准则是:奋发、进取、探索、开拓。对类似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陈旧观念和处世态度应当给予重新认识、评价。”(2)、鼓励怀疑、发现。 质疑,思维能力的喷发口,质疑,使同学们思维更活跃,钻研数学题的兴趣更浓,俗话说“知疑犀同,善思出睿智。”通过课堂上质疑训练,学生变得聪明了,爱用思考的大脑审视教材。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灵活的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方法联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它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在思维起始的时候,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确定思路,不死守一隅。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思维过程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伸缩性强,能及时纠正误歧,更具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化着眼点。思维结果的灵活——思维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答案,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方案,有比较选择的余地,思维方法灵活,头脑不僵化,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正面与反面结合,顺向与逆向交替,分析与综合公用,形象与抽象互动,以寻求最理想的解题方法。将已有的知识,变换一个角度认识,可以因起新的思考、探索,达到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相遇问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两车相向而行。(1)两车同时出发,几小时相遇?(2)若快车先开30分钟,慢车开出几小时,两车相遇?”学生经过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很快就找出了正确的答案,接下来,我设计了以下变式练习:<1>变换问题:对(2)改问: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2>变换条件,对(2)改问:慢车先开30分钟,快车行驶多长时间两车相遇?<3>变换问题与条件,对(2)改问,慢车先开多长时间,两车在甲乙两地中点相遇?经过这样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在求变中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要求培养学生善于深入思考问题,不被表象、假象所迷惑,能借助较为深厚的积淀,透彻的洞察事物,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总结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能从简单的、人们熟视无睹的事实中发现,揭示出问题来,不是浮泛的、肤浅的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是直奔主题,抓住要害,切中实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对学生所作出的反馈性息,教师还应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思维的创新,既不固执己见,能从善如流。通过再认识,主动发现个人原有认识中不正确成分,从而加以更新,提高认识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纠错时要写出错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主动认识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为日后做题鉴戒,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里都养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因为,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是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证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同一类型数学题目的分析解题思路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同学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生层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数学教师应当以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作风,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去探索规律,开拓新路。
其他文献
因材施教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习作,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
期刊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需求学习,学习者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参与评价指标的设计,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在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
期刊
进人信息时代,人们的沟通、交流、交际更多依赖口头表达进行,这就使得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怎样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多年来教学工作的经验,我认为遵循说剖Il练的规律,按照“敢说”、“能说”、“会说”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一步:创造语境,鼓励“敢说”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多数学生不是不能说,往
期刊
如何改进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找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要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做到语言亲切、诚恳、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一起说、一起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实践证明:经常与学生“拉家常”、聊天,讲故事,续编故事,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就能打开学生的
期刊
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数学课如何设计出精彩的结尾呢?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达到目的。  一、巧用言语,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具有设疑的优势,但数学学科毕竟缺乏动人的情节,适当地运用教师的幽默语言,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发现和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直觉地、深刻地区分出了“量“与”“计量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
期刊
语文活动课, 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 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思考、 主动实践,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增强才干。  一、 活动氛围要和谐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 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上活动课时, 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 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
期刊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教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家庭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