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锦袍襕传承创新r——国家艺术基金“蒙古族礼服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述评

来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礼服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目标是培养能够弘扬蒙古族服饰传统文化、传承蒙古族礼服制作技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直接服务于我国民族服饰产业与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本文以此次培训的实施为脉络,探究项目的文化特质及艺术特色,梳理了项目的总体规划及课程设置,分析了代表性作品的传承创新设计风格,最后明确了蒙古族服饰礼服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积极意义及对民族地区服装设计艺术教育的影响.
其他文献
交响音乐是音乐创作体裁中较为复杂的艺术形式,我国的交响音乐创作始于20世纪初叶,为中国管弦乐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许多作曲家尝试将民族音乐语言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创作富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其中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是根据蒙古族传统民歌旋律移植、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风格特征的交响音乐,这部作品的产生带动、影响了许多音乐家们的创作激情与灵感.作曲家在主题旋律的创作上,有的引用完整的民歌曲调,有的选用民歌主题作为发展动机,还有的选择引用或改编蒙古族的传统器乐作品、引用或改编蒙古族的说唱音
孙良是蒙古族高音四胡一代宗师,在我国民族音乐界享有盛誉,而恰恰由于孙良大师精湛绝伦的高音四胡演奏技艺,而几乎被人们遗忘了孙良同时是潮尔演奏大师的事实,使得至今也只有业界极少数人了解和传承了孙良大师的潮尔艺术,而对其潮尔传承谱系研究在学术界仍属空白.本文中试图通过对百余年来潮尔在科尔沁地区延传承续过程中的传承流派、传承谱系的研究,以及孙良大师潮尔传承谱系的调查溯源,向学术界首次提出孙良大师独特而自成一派的潮尔演奏技艺体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定位.
本文运用审美形态学的方法,从根性、情趣、历史、精神四个方面对燕赵大地上至今仍活跃的民间舞蹈进行集体特征的审美性研究.认为燕赵民间舞蹈文化审美特性具有乡土情味的“土”且“俗”、乡土情趣的“油”且“浪”、乡土记忆的“哀”且“悲”、乡土神韵的“壮”且“豪”.并运用“修辞性”思维对这些审美特性进行剖析,从对审美情感孕育的文字形态进行“字之来源”的语言层面深挖,对审美情感孕育的文化心态进行“字之引申”的文化层面解读,对审美情感孕育的舞蹈形态进行“字之表现”的舞蹈层面探寻,以此来印证民间舞蹈审美特质的深厚度与真实性.
周沛然是新中国音乐教育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合唱艺术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编辑出版过多册音乐书籍并大量印刷、传播甚广.他的合唱指挥教材,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再版,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与梳理,大致还原出了这位音乐家早期的人生经历与从艺发展轨迹,并尝试在梳理研究个案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文艺、中国合唱艺术理论和中国大众音乐教育的个案梳理,做出实证研究的理论探索.
“倒立菩萨”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倒立的神祗,揭示其神秘性需要把文本和图像两方面的信息整合起来,对其进行艺术人类学的通观考察,才能探究它的文化隐喻,考释它的象征蕴涵.本文从其命名和传说切入,以“倒立菩萨”是人之出生的形象表现,隐喻了“生”之哲学观.“倒立菩萨”的传说与形象信息的整合,说明它与盘古开天地有某种联系,是“天人同构”宇宙观的体现.
《鼎刻时兴滚调歌令玉谷新簧》六卷,因其封面题名为《玉谷调簧》,故而简称《玉谷调簧》或《玉谷新簧》.它不是一本原创性的书籍,而是在《玉振金声》的基础上,通过更名、剜改、补版、重新排版、重新分卷等手段进行作伪而成的,这一点可以从书版剜改情况、目录与正文的差异以及刊工刘次泉版画艺术风格的差异得到证实.
中国艺术史的长河中,绘画在宋代不但达到了写实高峰,并且完成了其诗学的转向.宋代的绘画理论中,常常论及诗与画的关系,同时常将诗和画以及诗人和画家相提并论.邓椿在其画史著作《画继》中,便是通过“画者,文之极也”的核心论点展现了宋代诗歌与绘画的融通与互动.《画继》对中国绘画史之诗学转向的呈现,并非仅仅见诸其收录与著述的内容.邓椿从卷章编目中以“文”分类的品评标准,到以诗文说画史的众多个案与史料记载,最终进入“画者,文之极”的核心思想,通过由体例至思想的多方位关照,融汇于全卷之中.
奇幻电影是近些年广受欢迎的数字电影类型,其鲜明的特点是超自然物态与奇谲震撼的视听奇观.天然具备超现实色彩的电子音乐,是奇幻电影声音景观构成的重要基础.然而,奇幻电影在中国化进程中,其电子配乐一度陷入“失语”的困境.伴随中国文化自信的强大推动力,影片中的电子音乐逐渐建构出当代中华民族话语的形态,电影音乐作曲家从应用电子音声模拟民族音色、“离散”运用民族音乐语汇、设计多重音色空间、融合异质声响四个方面尝试开展创作实践,逐步实现了电子音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新诠释.民族话语在建构中既存有问题困境,又蕴含发展机遇.奇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悠久,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纺织品是博物馆重要的藏品类别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载体,服饰等纺织品所承载的文化记录功能尤为明显.随着国家与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益发重视,博物馆展览作为面向公众传递知识与信息,开展宣传教育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活动,其策划设计经过数年蓄力发展,已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博物馆近年举办的纺织服饰类展览,总结概括这些展览在主题选择、叙事结构、形式设计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新趋势,从而探究纺织服饰类展览发展的新方向.
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因其40年前所著《艺术人类学》一书而蜚誉全球,并在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此前,该书已有两版中译本,均为国内学者了解艺术人类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启蒙并引导大批学者在理论实践中探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道路.新译本在借鉴、吸收前人译介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针对性地做出提升,更在翻译形式、风格方面有所突破,为领域内研究者更为精确地了解莱顿及其著作,提供了又一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