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民族性。在许多人的眼中,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学习也就无时不可,无处不能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农村大多数语文教师稍作观察就会发发现: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课堂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老师没有让鲜活的生活回归课堂。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以,“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创设具有生活情趣的课堂环境
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例如:随着一年四季的周期轮回,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碧蓝的天空、嫩绿的小草、飞翔的小鸟、五颜六色的鲜花,让学生感受到在“春色满园”中学习、生活的新鲜。神七飞天前后,教室里浩瀚的银河,威武的飞船,英勇的宇航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
课堂上,一幅幅展现学生个性的画,一个个学生自编的动作,无不体现学生独特的创意,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在理解“环绕”一词时,我让几个学生来表演,学生既兴趣盎然地参加了表演,又加深了对这一词语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每教完一个自然段,我都让学生合上课本画一画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在头脑中过电影似的背了一遍课文,同时的也对语文产生了浓浓兴趣。此时的学生已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从而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境界。
而此时的老师,也不再是高高至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一群个飞扬的“小精灵”。
二、寻找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
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受长期的“书本论”的影响,现在还有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现象,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学习无乐趣可言,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展现学生自我?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文的特点,如有些感性知识通过“口”是无法表达清楚,像《春》、《荷花》等课文,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
除教材以外,教师还可开设生活化的校本,以扩大学生接受社會信息的听读面。如去参观家乡的河畔、田野,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游览城市、街道,感受都市的欣欣向荣,假日到总理纪念馆去瞻仰伟人风采;去动物园与小动物共话自然……总之,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还应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去淘语文之金。如让学生为先进人物写颁奖词,编写公益广告词,写春联,走上街头,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鲜活的生活语文教材。
三、探求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方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回归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看一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直观、生动提供了保证;运用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充分显示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如在教学《西湖》时,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西湖美景的录像,首先在视觉上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感天动地的场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在震撼、感动之余,对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产生深深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唱一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学习语文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唱一唱是个好办法;如在学完老舍的《草原》时,教学生唱一唱《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认识,还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演一演,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红马与小骆驼第二次相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即课堂中请同学以表演的方式分别扮演小骆驼和小红马,补出小骆驼自信的语言、动作、神态,补出小红马对美与丑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敞开心扉,进行对话,从而深刻地领悟了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而要看是否有用。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做一做,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如教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亲手制作一张贺片送给教师,并写上自己心中最真诚的祝福。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其敬师之情,同时也加深了其语文素养。当然,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尝一尝、玩一玩、画一画、赛一赛、辩一辩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应该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具有浓浓生活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想学,乐学。
四、建立具有生活情趣的评价机制
要求评价的内容与生活贴近,评价手段更富于生活情趣,这样可以时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自我评价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就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的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从而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评价既发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鉴别、诊断功能,也能发挥激励、调节作用,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发展状况。
形象评价法。小学生是生活在形象中的。在语文评价活动中,可以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化评价,如“集星制”等,使他们印象深刻,效果持久。
小组评价法。这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每个小组仿佛是一个个由相同年龄孩子组成的家庭,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着力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应帮助学生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让语文课堂投入到生活的怀抱,在生活中,发掘“童心”、“童趣”;使语文课堂弥漫着清新的生活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拥有浓浓的语文味,也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通天大道。
一、创设具有生活情趣的课堂环境
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创设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例如:随着一年四季的周期轮回,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风格。碧蓝的天空、嫩绿的小草、飞翔的小鸟、五颜六色的鲜花,让学生感受到在“春色满园”中学习、生活的新鲜。神七飞天前后,教室里浩瀚的银河,威武的飞船,英勇的宇航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
课堂上,一幅幅展现学生个性的画,一个个学生自编的动作,无不体现学生独特的创意,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在理解“环绕”一词时,我让几个学生来表演,学生既兴趣盎然地参加了表演,又加深了对这一词语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每教完一个自然段,我都让学生合上课本画一画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在头脑中过电影似的背了一遍课文,同时的也对语文产生了浓浓兴趣。此时的学生已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从而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境界。
而此时的老师,也不再是高高至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一群个飞扬的“小精灵”。
二、寻找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
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容量有限,受长期的“书本论”的影响,现在还有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的现象,把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学习无乐趣可言,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展现学生自我?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文的特点,如有些感性知识通过“口”是无法表达清楚,像《春》、《荷花》等课文,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破除“教室为中心”的传统积弊,变狭隘的封闭式传统语文教学为开放式新型大语文教学。
除教材以外,教师还可开设生活化的校本,以扩大学生接受社會信息的听读面。如去参观家乡的河畔、田野,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游览城市、街道,感受都市的欣欣向荣,假日到总理纪念馆去瞻仰伟人风采;去动物园与小动物共话自然……总之,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还应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去淘语文之金。如让学生为先进人物写颁奖词,编写公益广告词,写春联,走上街头,纠正广告中的错别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鲜活的生活语文教材。
三、探求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方法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回归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看一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直观、生动提供了保证;运用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充分显示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如在教学《西湖》时,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西湖美景的录像,首先在视觉上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感天动地的场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在震撼、感动之余,对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产生深深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唱一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学习语文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唱一唱是个好办法;如在学完老舍的《草原》时,教学生唱一唱《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认识,还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演一演,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入境演一演,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红马与小骆驼第二次相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即课堂中请同学以表演的方式分别扮演小骆驼和小红马,补出小骆驼自信的语言、动作、神态,补出小红马对美与丑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敞开心扉,进行对话,从而深刻地领悟了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而要看是否有用。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做一做,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如教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亲手制作一张贺片送给教师,并写上自己心中最真诚的祝福。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其敬师之情,同时也加深了其语文素养。当然,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尝一尝、玩一玩、画一画、赛一赛、辩一辩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应该因地,因时,因课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具有浓浓生活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想学,乐学。
四、建立具有生活情趣的评价机制
要求评价的内容与生活贴近,评价手段更富于生活情趣,这样可以时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自我评价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就自己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的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从而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评价既发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鉴别、诊断功能,也能发挥激励、调节作用,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发展状况。
形象评价法。小学生是生活在形象中的。在语文评价活动中,可以针对儿童的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化评价,如“集星制”等,使他们印象深刻,效果持久。
小组评价法。这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每个小组仿佛是一个个由相同年龄孩子组成的家庭,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着力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应帮助学生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让语文课堂投入到生活的怀抱,在生活中,发掘“童心”、“童趣”;使语文课堂弥漫着清新的生活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拥有浓浓的语文味,也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一条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