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流行前阶段、大流行开始阶段和出现全球流行阶段,应有不同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出警告,我们已处在流感大流行的前期。世卫组织正在制定国家流感防治计划,以期望各国做好准备,以应对流感大流行。
在大流行前阶段、大流行开始阶段和出现全球流行阶段,应有不同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减少人类感染机会
减少人类感染机会,取决于在动物中控制该病的流行和预防人类接触该病毒。由于H5N1在野生鸟类中的感染,表明在亚洲完全消除动物中的H5N1感染是不可能的。随时了解H5N1病毒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对大流行的意义给以正确的解释,是全球和国家有效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重要措施。而这一点取决于及时获得可靠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的资料。获得确认H5N1病毒,要求国家具备较高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网络管理能力。因为对H5N1病毒的检测,要求在P4试验室,并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
快速而准确的发现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在应对传染病流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往往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合格的工作人员,单独完成这样的工作有很大困难。因此网络实验室,即多个实验室建立协作网络,并通过IT技术,把实验室的管理、检测和结果报告网络化,在H5N1的检测中尤其重要。
此外,要在动物疫情的发生地,有目的地主动搜索人间病例,就需要随时向临床医生通报动物疫情的发生地,并提供该病的诊断要点和提供有关的培训。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帮助农民避免与感染家禽接触,是“减少人类感染机会”的十分重要的策略。信息的通报需要充分考虑农民习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信息,以及由什么樣的人通报信息才能够获得农民的信任等因素。
开展疫苗国际合作
对感染禽流感的病人进行治疗,对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在控制传染源、预防大流行中有很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开发和使用针对H5N1病毒的疫苗,是流行期间减少发病和死亡的重要预防措施。现有的疫苗对变异后的禽流感病毒无效。有效的疫苗需要等待确定流行的病原特征。然而目前不足10个国家有生产此类疫苗能力,一旦开始流行,疫苗生产肯定会供不应求,而且还存在被垄断的危险。
在疫苗生产中,关键点是如何尽快缩短确定大流行期间的病毒特点和启动疫苗生产的时间间隔。为了确保这一点,需要制定全球标准,以确保流感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效能,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实验室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测的相关技术,以及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等问题。另一方面,协调管理疫苗上市许可证的颁发途径,能够加快标准、安全的疫苗上市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与药品管理部门及其药物生产厂家建立联系,启动快速批准程序,保证大流行期间疫苗研制和生产,以提高生产能力,尽可能增加疫苗的生产量。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和一些援助机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保证穷人能够获得疫苗供应。
改善公共卫生措施
研究表明,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毒禽类,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产蛋鸡群多发。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传染物,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其病毒含量高且存活时间长,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两周。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
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等传播,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把鸡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鸡笼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对死鸡处理,接触羽毛也容易感染病毒。但是该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照射40至48小时可灭活。病毒对热、酸和有机溶剂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稀酸、漂白粉、碘剂、脂溶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
因此在饲养场所,要经常保持通风和消毒;发现禽间疫情,按防疫法扑杀、深埋,不得食用,并采取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
假如大流行来临
世界卫生组织提到,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发病的时间和规模,但是如果早期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不能满足需求,发病和死亡人数都会急增。因此如果大流行来临,要考虑病房、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以及相关设备和人员是否准备充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协调和调用这些应急物质,由那些部门负责,其工作机制都应该制定完备。在大流行开始时,需要保证每个公民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媒体和其他公共部门要密切配合,保证人们理解,并有效执行,并避免恐慌。
要确保上述策略措施有效执行,关键是政府的领导作用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特别是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至关重要。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卫生部门重点观察有动物疫情地区的人群患病情况,确保在动物中控制疾病的措施和在人群中控制措施的相互促进。实现这项目标,需要获得和共享来自人、家禽和野鸟及其他动物的所有H5N1病毒型别的信息。
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有两大不利条件:首先是中国禽养殖方式不一,散养禽比例较高,约占60%,“鸡犬相闻”是中国自古的农村生活方式。家畜家禽小规模混养和散养,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二是全国南方水网地区地处亚洲候鸟迁徙带,增加了水禽与带毒候鸟接触和交叉感染的几率。2004年中国发生的50起禽流感疫情中,有38起疫情发生在小规模养禽场和散养户,占总疫情数的76%。
对照国际社会提出的应对策略,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信息并没有有效地交流,更谈不上根据动物疫情对人间病例进行主动搜寻。在卫生部门内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对流感病原的监测信息还没有与临床报告信息综合分析利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药物、疫苗和其他应急物质的调配机制都不够完善等等。
为了有效应对禽流感的流行,中国需要做得更多。
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中心主任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出警告,我们已处在流感大流行的前期。世卫组织正在制定国家流感防治计划,以期望各国做好准备,以应对流感大流行。
在大流行前阶段、大流行开始阶段和出现全球流行阶段,应有不同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减少人类感染机会
减少人类感染机会,取决于在动物中控制该病的流行和预防人类接触该病毒。由于H5N1在野生鸟类中的感染,表明在亚洲完全消除动物中的H5N1感染是不可能的。随时了解H5N1病毒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对大流行的意义给以正确的解释,是全球和国家有效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重要措施。而这一点取决于及时获得可靠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的资料。获得确认H5N1病毒,要求国家具备较高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网络管理能力。因为对H5N1病毒的检测,要求在P4试验室,并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进行。
快速而准确的发现传染病流行的病原,在应对传染病流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说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往往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合格的工作人员,单独完成这样的工作有很大困难。因此网络实验室,即多个实验室建立协作网络,并通过IT技术,把实验室的管理、检测和结果报告网络化,在H5N1的检测中尤其重要。
此外,要在动物疫情的发生地,有目的地主动搜索人间病例,就需要随时向临床医生通报动物疫情的发生地,并提供该病的诊断要点和提供有关的培训。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帮助农民避免与感染家禽接触,是“减少人类感染机会”的十分重要的策略。信息的通报需要充分考虑农民习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信息,以及由什么樣的人通报信息才能够获得农民的信任等因素。
开展疫苗国际合作
对感染禽流感的病人进行治疗,对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在控制传染源、预防大流行中有很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开发和使用针对H5N1病毒的疫苗,是流行期间减少发病和死亡的重要预防措施。现有的疫苗对变异后的禽流感病毒无效。有效的疫苗需要等待确定流行的病原特征。然而目前不足10个国家有生产此类疫苗能力,一旦开始流行,疫苗生产肯定会供不应求,而且还存在被垄断的危险。
在疫苗生产中,关键点是如何尽快缩短确定大流行期间的病毒特点和启动疫苗生产的时间间隔。为了确保这一点,需要制定全球标准,以确保流感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效能,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实验室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测的相关技术,以及加强疫苗使用的安全性监测等问题。另一方面,协调管理疫苗上市许可证的颁发途径,能够加快标准、安全的疫苗上市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与药品管理部门及其药物生产厂家建立联系,启动快速批准程序,保证大流行期间疫苗研制和生产,以提高生产能力,尽可能增加疫苗的生产量。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和一些援助机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保证穷人能够获得疫苗供应。
改善公共卫生措施
研究表明,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毒禽类,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产蛋鸡群多发。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传染物,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其病毒含量高且存活时间长,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两周。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
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等传播,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把鸡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鸡笼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对死鸡处理,接触羽毛也容易感染病毒。但是该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照射40至48小时可灭活。病毒对热、酸和有机溶剂的抵抗力弱,常用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稀酸、漂白粉、碘剂、脂溶剂等能迅速破坏其致病力。
因此在饲养场所,要经常保持通风和消毒;发现禽间疫情,按防疫法扑杀、深埋,不得食用,并采取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
假如大流行来临
世界卫生组织提到,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发病的时间和规模,但是如果早期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不能满足需求,发病和死亡人数都会急增。因此如果大流行来临,要考虑病房、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以及相关设备和人员是否准备充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协调和调用这些应急物质,由那些部门负责,其工作机制都应该制定完备。在大流行开始时,需要保证每个公民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媒体和其他公共部门要密切配合,保证人们理解,并有效执行,并避免恐慌。
要确保上述策略措施有效执行,关键是政府的领导作用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特别是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至关重要。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卫生部门重点观察有动物疫情地区的人群患病情况,确保在动物中控制疾病的措施和在人群中控制措施的相互促进。实现这项目标,需要获得和共享来自人、家禽和野鸟及其他动物的所有H5N1病毒型别的信息。
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有两大不利条件:首先是中国禽养殖方式不一,散养禽比例较高,约占60%,“鸡犬相闻”是中国自古的农村生活方式。家畜家禽小规模混养和散养,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二是全国南方水网地区地处亚洲候鸟迁徙带,增加了水禽与带毒候鸟接触和交叉感染的几率。2004年中国发生的50起禽流感疫情中,有38起疫情发生在小规模养禽场和散养户,占总疫情数的76%。
对照国际社会提出的应对策略,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信息并没有有效地交流,更谈不上根据动物疫情对人间病例进行主动搜寻。在卫生部门内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对流感病原的监测信息还没有与临床报告信息综合分析利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药物、疫苗和其他应急物质的调配机制都不够完善等等。
为了有效应对禽流感的流行,中国需要做得更多。
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