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糟粕”误养生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博大精深的养生箴言与技巧,精华固为主流,但也不必讳言,糟粕也不少,如“寿眉”、“无疾而终”一类的说法,传统观念往往将这些信号视为人体的吉兆。然而,现代医学提醒人们,这些信号带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大多是疾病临身的“警号”,万不可贻误了求医的时机。
  
  “寿眉”如同老年斑
  如果您已到中年,看到脸上或手背上出现的黑褐色斑点,一定会大吃一惊,生出“廉颇老矣”的慨叹;如果看到有一两根眉毛特别长,一丝微笑很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浮上面颊。原来,前者是老年斑,后者却是老祖宗视为长寿的信号——“寿眉”,真是这样吗?
  其实,“寿眉”与老年斑、白头发一样,都是衰老的象征,而且还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与长寿毫无关系。医学研究人员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寿眉”的生长很可能与人体调节功能障碍,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从而为致病因子特别是癌症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建议有“寿眉”者,特别是“寿眉”呈丛状或束状分布的,务必去看医生,以便发现病患及早消除。
  
  “新牙”其实是残根
  为什么有些老人掉牙之后出现了“再生”现象呢?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些老人牙龈萎缩衰退过快,致使原来残留在牙床里的多生牙或未脱净的残根显露,从而给人以新牙萌生的假象。假如真有“新牙”长出,就要当心了,因为这往往是内分泌紊乱或癌症发病的早期信号。
  
  “白发转黑”当心癌
  人到老年,头发会逐渐变白,属于生理性衰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了的头发又转黑,尤其是伴有皮肤变嫩、性欲亢进等“年轻化”表现,很可能与垂体肿瘤、肾上腺细胞癌等严重疾患有关。
  
  “视力变好”查眼病
  一般来说,无论男女,从45岁起眼睛开始变花,需要戴老花镜才能看清近距离的细小物体,但有些老年人戴了一段时间老花镜后,忽觉视力好转,摘掉老花镜后反而看得更清楚,这种现象的出现提示您很可能是患上了白内障,应该及时去看眼科医生。
  
  “无疾而终”不可信
  某位老人平素“健康”而突然辞世,人们称之为“无疾而终”。为什么会有“无疾而终”的说法呢?医学专家认为,任何年龄的死亡都是有病理基础的,出现这种现象,多数是因为老人所患疾病不典型,自己未能感觉到,诸如种种心、脑、肾的隐匿性疾患。其次,老年人对病痛反应迟钝,虽然卧病在床,却说不清病痛所在,家人误以为“灯干油尽”已到天年,以致失去救治机会而丧命。由此看来,“无疾而终”的说法不可信,老人一旦出现异常征象,及时送入医院救治才是明智之举。
  
  “睡眠无梦”要小心
  有的老年人虽不失眠,却经常无梦。很多人认为这是“深睡眠”状态,有利健康。那么,睡觉时有梦好还是无梦好?
  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做梦如同出汗、泌尿等生理现象一样,乃为人体生命所必需。日本专家就做过这样的试验,用药物等手段人为地切断梦境后,不仅导致受试者脉搏、血压、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紊乱,而且出现紧张、易怒、记忆力下降等精神障碍。
  国外医生已发现,一些诉说头晕、头痛、睡觉不做梦的人,脑中常有轻度出血或长了肿瘤。假如真的睡觉无梦了,头等大事便是去医院检查原因。
其他文献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对物质之于女性生存的重要意义有着清醒的体察,她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新旧交替时期女性的“求生图”。尽管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有
本文对张炜长篇小说的哲学精神及价值归属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张炜创作的小说及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儒家显性精神,又隐含了道家的自由任性的隐性精神。儒家的显性精神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中算撰写的一部重要佛典音义著作,成书于公元976年。这是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其内容十分丰富,所引注者及书籍甚多。但是除了日本
睡眠是人体的充电器,睡眠是最好的“滋补品”,睡眠是抵御疾病的“防线”,深睡眠是“美容时间”。    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一觉熟睡百病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健康、长寿,人们采用锻炼、营养以及滋补全身等各种方法,但养生的第一补品不是别的,而是深睡眠,“补啥都不如补深睡眠”。那么,具体来说,深睡眠都能补什么呢?    补充能量  深睡眠是人体睡得最熟、最香的阶段。
笔者以建安游宴诗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传承及影响作了全面分析,这些分析围绕着统治者与文人集团的游宴与赋诗活动展开。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建安游宴诗
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和文化整体上的世俗化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市民小说从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获得了发展和繁荣的契
本文对高阳历史小说的文化历史观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高阳在继承传统,兼取现代中外文学优秀笔法的前提下,以展演现实人世的无限丰富性和现实人性的无限复杂性为主旨,凭“史诗性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性质和功能,从句法、语义、语用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句尾“了”,共分八章。第一章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局限性并提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