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向专业镇中小企业的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对于拓展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层次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广东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集成服务平台这一开放式区域校企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提出了做大、做强、做优中小企业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思路,并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资源聚合和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供给及实现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为广东专业镇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专业镇;广东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688(2016)09-0010-03
为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经、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8号)。到目前为止,广东已有超过97%的专业镇建立了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提升专业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据调研发现,平台建设普遍存在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对政府财政资金高度依赖,“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2],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少,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联结程度低[3]等问题。同时,平台建设分散,规模化和集成化效应不强,如中山市成立了44家创新服务平台,其中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6家,科技文献信息平台4家,科技咨询服务平台10家[4]。同一地区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与协同[5],项目与项目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度小,创新服务要素集聚水平不高,大多数平台处于低端创新供给的循环中。中小企业在寻求科研力量辅助时,有71.83%的企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获得信息的,而通过平台等服务机构取得合作信息的不足10%[6]。这种滞后的创新供给使专业镇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难以得到有效释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着力增强服务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供给能力,明晰“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功能定位。如何构建一个要素聚合、功能齐全和体制机制健全的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开放式“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是当前专业镇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笔者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发展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1 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层次支撑主体
政府主要通过构建政策体系给予激励和保护,包括政策指导、规划制定,推行相关的计划和措施,对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同时负责监督平台的运作,保障其规范有序地发展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在建设初期,政府还须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因此政府在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
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是不可持续的,平台建设应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投资方、银行和民间组织等多层次主体组成的多方投入机制,并组成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监督平台的业务、服务和拓展活动,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制定影响“产、学、研”合作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品牌、信誉等,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镇区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运营机构,可通过引入“企业家政府”的管理模式[7],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创新平台的建设,彻底改变过往的政府内部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如公开招聘CEO,全面负责平台的运营,并对包括政府在内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这种由第三方独立运营的专业化管理执行机构,在责任上由政府约束,具体项目的运营和操作由平台按市场化规则来进行。其优势在于既能确保政府的政策方向得以贯彻实施,又能有效克服政府官僚机制的低效或缺位、纵向和单向的弊端,有着政府机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
2 集成创新要素,建立资源高度聚合的一体化开放共享系统
没有一个集成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校企创新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和共享就难以实现,科技成果不能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校企合作就没有了内在的动力。针对目前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及创新资源难以交流共享的弊端,很有必要建设一个具有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基本功能的开放共享平台,集成包括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成为区域校企“产、学、研”合作稳定的集散中枢和辐射中心,引导创新资源向专业镇集聚,向广大中小企业扩散。同时,平台可承载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合作层次。校企“产、学、研”按照实际需求,既可以是个体项目合作或单向的成果转让,也能以团队合作研发或双向创新供求相结合的方式存在;既可以是短期、松散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是长期、紧密和系统的战略合作;不同的合作层次都能在这找到相互匹配的资源和服务支持。
面向中小企业“产、学、研”的集成服务平台建设应异于其他类型的平台建设,表现如下:首先,要打破各主体部门的壁垒与沟通障碍,着重围绕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整合资源;其次,从促进供需对接以形成市场的角度看,不仅汇集科技成果、项目及服务等基础条件资源和人才,以支撑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等创新需求,更重要的是实现专业镇各服务平台优势资源的横向集聚和校企间的纵向集聚,有效形成集聚经济,建立一体化的开放共享体系;再次,以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和精神的层面,平台还应具有服务数据整合与发展趋势预测、信息集成发布和交流、供需配置的交互式服务等功能。畅通的信息大大节省了“产、学、研”合作双方的信息搜集成本,为“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平台建设不仅限于资源的简单集合或链接,更应是组织和管理模式等资源控制要素的集成,用户与应用流程的集成,具有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开放性[8]、资源共享性及公益性特征[9],凸显其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 3 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平台持续发挥创新活力
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平台企业化经营管理,使用交易、价格等市场调控手段来满足需求,使平台服务通过价格信号反映出来,并最终会被能实现其价值的需求者利用,从而使服务的成本更低,服务的质量更高。强化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通过服务创造效益,使平台自身的运营收益得以不断追加到开拓新业务的服务中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流动和配置,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避免了政府理性化管理导致的效率低下,提高了服务传递过程的需求导向[10],给平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既不脱离政府的支持与监管,在政府管理中融入市场管理,以商业运营为手段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双向驱动的运行模式,有着政府服务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它的优越性在于一个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集成服务平台,必然要有较高的运营资金自给率和市场运作能力,那么就决定了其在信息服务的规模、结构、质量、数量和内容上更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更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因此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创造经济效益。广东专业镇中小企业“产、学、研”服务需要改变现有的依靠政府投入或“傍”大企业的现状,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管理机制成为必然选择。
4 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完善的平台服务链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还包括信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方面的问题,最终还要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在整个过程中合作双方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利用创新支持服务的内容和程度是不同的[11]。创新服务模式,重要的是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改革,覆盖包括从供需对接、技术评估、合作研发、成果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部创新链,将服务渗透校企技术合作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提供专业化、多层次和全程化服务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平台自身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集成服务平台是为校企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提供一体化集成服务支持的系统,从校企“产、学、研”合作活动与行为出发,对用户的需求做到整体把握,并服务涵盖信息咨询与交流、技术及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与应用、金融支持与市场交易整个过程。主要具备如下功能:①信息服务。信息采集和发布、数据管理,收集各种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信息,促成校企合作双方的双向选择,使平台成为数据及资源信息中心;信息交流与共享,组织和举办各种行业的研讨会、论坛和工作坊,为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高校主动对接专业镇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调研,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报告,包括最新的市场动态、行业调查、商品和市场监测等。②供需配对服务,如为寻找技术合作开发的企业提供相关高校的科研优势调查,为寻找合作伙伴的高校提供企业资信调查等,对合作对象及项目做详尽的调查分析,以减少合作过程的盲目性和潜在的风险,促进创新资源与中小企业紧密对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③专家服务,切合中小企业多元化需要,通过法律问题咨询、项目评估、经营环境评估、目标客户分析等形式的专家服务,为中小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事件提供决策参考。④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易,通过技术交流会、成果博览会、专场推介会、交易中心等形式,多渠道推广宣传,形成技术交易的有形市场。⑤连接沟通各类服务主体,作为信息集成和服务集成的载体,集结了大量的创新技术供给者和需求者、服务提供商和接受者,如政府主管部门、科技检测与质量体系、投融资服务机构等,实现与其他服务组织协同合作开展业务,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能够“一站式”获得全面、有效和具有商业价值的服务和机会,是集成服务平台保持生命力的关键。⑥一条龙配套服务,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和阶段相互连接的,要确保各个环节功能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从商业计划、研究开发、投资融资、风险管控一直到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服务,就要将技术和人才、推广与应用、市场与资本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组织化、流程化和开放合作的配套协助工作体系。
一体化的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应建立多方投入机制、资源聚合与共享机制和服务与流程集成机制,来实现内部各要素协同作用。相对独立的执行机构在资源聚合、要素中转、连接沟通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可以运用政策调节、项目引导、专家咨询、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创新的多样性,确保创新过程中的集体协调,推动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灵活高效地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全过程提供“一站式”的专业服务。集成服务平台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和各类创新资源,有效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着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成为全省创新网络交互中心的分节点。
参 考 文 献
[1]商惠敏.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探析[J].广东科技,2013(17):32-34.
[2]李集城.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13,16(4):73-79.
[3]李文静.区域校企专利合作申请网络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15,35(12):106-109,118.
[4]陈建安,王建彤,徐刚.专业镇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以中山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51-57.
[5]李增辉,汪秀婷,牟仁艳.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3):33-38.
[6]张金娟.基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途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6):151-153.
[7]李文静.穗港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比较分析及启示[J].情报探索,2012(1):96-99.
[8]何郁冰,曾益.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2012,31(12):28-32.
[9]顏毅.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10]Heydebreck P,Klofsten M,Maier J.Innovation su-pport for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the Swedish teknopol approach[J].R&D Managenment,2000,30(1):89-100.
[11]PELLIKKA J.Innovation support services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in small techn-ology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009(3):319-334.
[责任编辑:黄庆发]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专业镇;广东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688(2016)09-0010-03
为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经、于加快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粤府〔2012〕98号)。到目前为止,广东已有超过97%的专业镇建立了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提升专业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据调研发现,平台建设普遍存在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对政府财政资金高度依赖,“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2],中小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少,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联结程度低[3]等问题。同时,平台建设分散,规模化和集成化效应不强,如中山市成立了44家创新服务平台,其中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6家,科技文献信息平台4家,科技咨询服务平台10家[4]。同一地区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与协同[5],项目与项目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度小,创新服务要素集聚水平不高,大多数平台处于低端创新供给的循环中。中小企业在寻求科研力量辅助时,有71.83%的企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获得信息的,而通过平台等服务机构取得合作信息的不足10%[6]。这种滞后的创新供给使专业镇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难以得到有效释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着力增强服务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供给能力,明晰“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功能定位。如何构建一个要素聚合、功能齐全和体制机制健全的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开放式“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是当前专业镇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笔者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发展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1 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层次支撑主体
政府主要通过构建政策体系给予激励和保护,包括政策指导、规划制定,推行相关的计划和措施,对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同时负责监督平台的运作,保障其规范有序地发展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在建设初期,政府还须提供资金、技术、场地等支持,因此政府在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
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是不可持续的,平台建设应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投资方、银行和民间组织等多层次主体组成的多方投入机制,并组成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监督平台的业务、服务和拓展活动,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制定影响“产、学、研”合作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品牌、信誉等,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镇区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运营机构,可通过引入“企业家政府”的管理模式[7],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创新平台的建设,彻底改变过往的政府内部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如公开招聘CEO,全面负责平台的运营,并对包括政府在内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这种由第三方独立运营的专业化管理执行机构,在责任上由政府约束,具体项目的运营和操作由平台按市场化规则来进行。其优势在于既能确保政府的政策方向得以贯彻实施,又能有效克服政府官僚机制的低效或缺位、纵向和单向的弊端,有着政府机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
2 集成创新要素,建立资源高度聚合的一体化开放共享系统
没有一个集成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校企创新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和共享就难以实现,科技成果不能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校企合作就没有了内在的动力。针对目前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及创新资源难以交流共享的弊端,很有必要建设一个具有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的基本功能的开放共享平台,集成包括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成为区域校企“产、学、研”合作稳定的集散中枢和辐射中心,引导创新资源向专业镇集聚,向广大中小企业扩散。同时,平台可承载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合作层次。校企“产、学、研”按照实际需求,既可以是个体项目合作或单向的成果转让,也能以团队合作研发或双向创新供求相结合的方式存在;既可以是短期、松散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是长期、紧密和系统的战略合作;不同的合作层次都能在这找到相互匹配的资源和服务支持。
面向中小企业“产、学、研”的集成服务平台建设应异于其他类型的平台建设,表现如下:首先,要打破各主体部门的壁垒与沟通障碍,着重围绕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整合资源;其次,从促进供需对接以形成市场的角度看,不仅汇集科技成果、项目及服务等基础条件资源和人才,以支撑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等创新需求,更重要的是实现专业镇各服务平台优势资源的横向集聚和校企间的纵向集聚,有效形成集聚经济,建立一体化的开放共享体系;再次,以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和精神的层面,平台还应具有服务数据整合与发展趋势预测、信息集成发布和交流、供需配置的交互式服务等功能。畅通的信息大大节省了“产、学、研”合作双方的信息搜集成本,为“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平台建设不仅限于资源的简单集合或链接,更应是组织和管理模式等资源控制要素的集成,用户与应用流程的集成,具有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开放性[8]、资源共享性及公益性特征[9],凸显其集聚效应和整体优势。 3 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平台持续发挥创新活力
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平台企业化经营管理,使用交易、价格等市场调控手段来满足需求,使平台服务通过价格信号反映出来,并最终会被能实现其价值的需求者利用,从而使服务的成本更低,服务的质量更高。强化平台的“自我造血”功能,通过服务创造效益,使平台自身的运营收益得以不断追加到开拓新业务的服务中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流动和配置,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避免了政府理性化管理导致的效率低下,提高了服务传递过程的需求导向[10],给平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既不脱离政府的支持与监管,在政府管理中融入市场管理,以商业运营为手段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双向驱动的运行模式,有着政府服务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它的优越性在于一个具有较高市场化程度的集成服务平台,必然要有较高的运营资金自给率和市场运作能力,那么就决定了其在信息服务的规模、结构、质量、数量和内容上更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更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因此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创造经济效益。广东专业镇中小企业“产、学、研”服务需要改变现有的依靠政府投入或“傍”大企业的现状,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引入市场管理机制成为必然选择。
4 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完善的平台服务链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或产品的开发,还包括信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方面的问题,最终还要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在整个过程中合作双方的需求是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利用创新支持服务的内容和程度是不同的[11]。创新服务模式,重要的是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改革,覆盖包括从供需对接、技术评估、合作研发、成果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部创新链,将服务渗透校企技术合作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提供专业化、多层次和全程化服务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平台自身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集成服务平台是为校企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提供一体化集成服务支持的系统,从校企“产、学、研”合作活动与行为出发,对用户的需求做到整体把握,并服务涵盖信息咨询与交流、技术及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与应用、金融支持与市场交易整个过程。主要具备如下功能:①信息服务。信息采集和发布、数据管理,收集各种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信息,促成校企合作双方的双向选择,使平台成为数据及资源信息中心;信息交流与共享,组织和举办各种行业的研讨会、论坛和工作坊,为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高校主动对接专业镇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调研,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分析报告,包括最新的市场动态、行业调查、商品和市场监测等。②供需配对服务,如为寻找技术合作开发的企业提供相关高校的科研优势调查,为寻找合作伙伴的高校提供企业资信调查等,对合作对象及项目做详尽的调查分析,以减少合作过程的盲目性和潜在的风险,促进创新资源与中小企业紧密对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③专家服务,切合中小企业多元化需要,通过法律问题咨询、项目评估、经营环境评估、目标客户分析等形式的专家服务,为中小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事件提供决策参考。④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易,通过技术交流会、成果博览会、专场推介会、交易中心等形式,多渠道推广宣传,形成技术交易的有形市场。⑤连接沟通各类服务主体,作为信息集成和服务集成的载体,集结了大量的创新技术供给者和需求者、服务提供商和接受者,如政府主管部门、科技检测与质量体系、投融资服务机构等,实现与其他服务组织协同合作开展业务,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能够“一站式”获得全面、有效和具有商业价值的服务和机会,是集成服务平台保持生命力的关键。⑥一条龙配套服务,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和阶段相互连接的,要确保各个环节功能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从商业计划、研究开发、投资融资、风险管控一直到市场开拓的全过程服务,就要将技术和人才、推广与应用、市场与资本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形成组织化、流程化和开放合作的配套协助工作体系。
一体化的校企“产、学、研”集成服务平台应建立多方投入机制、资源聚合与共享机制和服务与流程集成机制,来实现内部各要素协同作用。相对独立的执行机构在资源聚合、要素中转、连接沟通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可以运用政策调节、项目引导、专家咨询、资源配置等手段,激发创新的多样性,确保创新过程中的集体协调,推动生产要素与创新要素的良性互动,灵活高效地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全过程提供“一站式”的专业服务。集成服务平台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和各类创新资源,有效地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着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成为全省创新网络交互中心的分节点。
参 考 文 献
[1]商惠敏.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验探析[J].广东科技,2013(17):32-34.
[2]李集城.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运行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13,16(4):73-79.
[3]李文静.区域校企专利合作申请网络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J].现代情报,2015,35(12):106-109,118.
[4]陈建安,王建彤,徐刚.专业镇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以中山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51-57.
[5]李增辉,汪秀婷,牟仁艳.面向我国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3):33-38.
[6]张金娟.基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途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6):151-153.
[7]李文静.穗港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比较分析及启示[J].情报探索,2012(1):96-99.
[8]何郁冰,曾益.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2012,31(12):28-32.
[9]顏毅.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10]Heydebreck P,Klofsten M,Maier J.Innovation su-pport for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the Swedish teknopol approach[J].R&D Managenment,2000,30(1):89-100.
[11]PELLIKKA J.Innovation support services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in small techn-ology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009(3):319-334.
[责任编辑:黄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