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公私观念与国家观念的南北差异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河南汝南县农村调查时,一个受访人突然说:“午间新闻快开始了,我得回家看新闻去。”他如此惦记着午间新闻,是因为他错过了前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在当地农村,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仅次于天气预报。汝南农村新闻联播高收视率的情况在北方农村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对新闻联播的热爱,北方的农民,无论是妇女还是老人,都能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谈论国家政策,并能精确地列举众多国家领导人的姓名与职务。看新闻成了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看了新闻联播“才感觉到心里踏实”。
  在我们对北方地区所做的调查问卷中显示,100%的农民相信新闻是真的。而我们问农民为何如此爱看新闻联播时,无一例外的回答是:“因为新闻联播最好,最真实,最权威”,并且,农民总不可思议地反问:“不是真的能上新闻吗?如果中央新闻都是假的,那国家不全乱套了!” 
  我们“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农村”,“关心群众生活”的形象与电视上所建构的“三个代表”的形象相似,我们在汝南农村调查,总有农民询问:“你们是不是国家派来的?”接着便向我们抱怨诸多村里没人管的事:比如村道没人管,一下雨便进不了村;涝灾没人管,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玉米地被淹;治安没人管,看着自己的羊被骑摩托车的人抱走也只得干着急;种大棚遭了雪灾,养猪赶上瘟疫等等。他们希望我们向国家反映,要国家来管管。并且,在村庄访谈时,老人们总是要我回答一个很棘手问题:“儿子不养爹,你们能不能向国家报告,或是向我们的县委书记、省委书记报告?”笔者建议:“这事不用找国家,可以找村干部。”老人很生气地说:“告诉他们就像蚊子叮牛角,没用!国家的政策好,一切为农民,就是下面的不管事。” 
  然而,我们在江西永新县调研时发现,南方村民并非像北方村民那样对新闻联播有着强烈的热爱与期待。新闻联播在该区域的收视率远远低于电视剧的收视率,村民对新闻联播几近冷漠,即使受访的村庄精英,也不会视新闻联播为他们生活中的正经事儿,更谈不上精神寄托和期待。由于不看新闻,很多妇人与老人不知道谁是国家主席,谁是省委书记。少数几个看新闻联播的农民也只是爱看国际新闻,比如伊拉克问题或是六方会谈,农民说看这些国家打来打去,很有意思,还可以开阔眼界。在他们看来,看新闻不是为了看“国家”或“国家领导人”,而是看稀奇的事。农民日常的谈论中,我们所感受的总是村民温和的叙说以及他们平静而有序的生活,既听不到对国家的抱怨也感觉不到他们对国家的期待。村民总是说,“中央新闻太远了,不实用”,他们认为,左右他们生活的并不是电视上的国家或是遥远的国家领导人,而是其身处的“村庄”和地方上的规范。村民可以关心国家大事,但一定得通晓地方上的事。
  2.为何北方农民的国家观念如此明显,国家诉求那么强烈,而南方农民的国家观念几近冷淡?以下试图从南北方村落的性质与农民的公私观念做点讨论。
  北方村落地处平原,易受战乱冲击,村庄历史较短,迁徙频繁,因而形成了多姓杂居的村庄结构。多姓杂居村庄的显著特点是村庄一般以家族为认同与行动单位,家族作为“大私”负责解决家族内部的事,但家族之间缺乏一致行动能力,因此必须诉求于家族之上的一种“公”的力量,比如清末的“会首制”、临时家族代表会或村组干部。在这种农民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具体的“公”之上还有一个抽象的“公”,即农民对国家的想象。北方农村离中央政权较近,在传统上经常受到政权力量的介入,也较容易接受主流的意识形态。因此,当村庄具体的“公”无法切实满足村庄功能性和社会性需求时,人们倾向于诉诸抽象的“公”。
  因为多姓共居,村庄被多个家族“大私”所分割,所以其内部一般缺乏一种能笼罩村庄、统合共同体的内在力量,村民对村庄缺乏一种“我们感”,即村庄仅仅是一个“公家”的村庄而不是“我们”的村庄,村庄应该由一个具体的“公”,如会首制、村委会、小组长去管理而不是“我”应该负责的。所以,我们在河南汝南农村看到:院子之外的事便不再是我的事,而是公家的事,是小组长等具体“公”的事情。村庄中的红白喜事、纠纷调解、修路筑坝、儿不孝顺,甚至村庄的垃圾堆放都是这个具体的公的事。村民把小组长称为“当官的”,在村民眼中,小组长就是他们的“官”,就是管理村庄公共事物“具体的公”。并且在我们调查的北方村庄的公共治理层面上,除了小组长、村委会,我们似乎很难触摸到其他承载着村庄公共事务的“具体的公”。在村民看来,村庄是小组长的村庄,应该由他们小组长去管。但是税改之后,小组长被取消,村级组织也在此过程中弱化、虚化,村庄中承载着公共事物的具体的“公”被抽空了,村庄没有了“当官的”,没有了“管事的”。村民猛然发现众多的事成为“没人管的事”,村民甚至在遗憾失去了“具体的公”的同时又庆幸政府实施了火葬,不然就连丧事中指派抬棺材的人都没有了。当失去了“具体公”的农民已不能在其所生活的村庄寻求一个可以诉求与期待的对象,便只能转向外部遥远的国家或是一个万能的神、一位公正的却是抽象的“青天大老爷”。在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交往中,一方面是新闻联播上的处处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另一方面则是与现实村庄公共事物中的“没人管”,这种强烈的对比给予了农民对电视新闻上的国家、对“抽象的公”怀有更急切的期盼与强烈的诉求。也正因此,农民对我们这些“国家派来”的学者,充满着想象与期待。
  北方农民通过观看新闻,并相信新闻,不仅在于获得一种心里的安全感,更在于寻找到了在村庄所不能寻找到的诉求对象和期待对象。所以,农民说:“要是新闻联播都是假的,国家不就乱套了吗?”新闻联播时刻维系着农民对国家这个抽象公的信仰。
  在江西等南方宗族性村庄,往往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宗族,它不仅保留着鲜活的村庄历史,并承载着深厚的、多层的村庄整体感与主体感。在南方宗族性村落,相对于家庭“小私”,宗族是“大私”,在“大私”之上没有北方杂姓村庄那种具体的“公”,而是直面国家这个抽象的“公”。宗族性村落的功能性和社会性“公共”事物都由“大私”来承担和完成,无须在“大私”之上建构具体的“公”,更少诉诸抽象的“公”。
  当进入南方宗族性村落时,高大雄伟的宗祠使进入者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村庄历史与村庄的自我主体感。在南方宗族性村庄的村民看来,一个没有宗祠的村庄就如一个没有脸面的人,这个村庄中的所有人将会在“地方上”被其他村庄瞧不起,地方上的人也将不会把这个没有宗祠的村庄视为村庄。然而在村庄内部,宗祠不仅仅是村庄的脸面,还承载着村庄中众多的公共事物:举办红白喜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各种理事会议。此外,围绕宗祠所延伸的村庄主体便是宗族的“族长公”,各房的“长房”,过了60岁的“老生”以及喝了点墨水、专门主持村庄红白喜事的“斯文”等。这些人辈分高、威望强,是村庄公共事物中的积极分子。他们积极参与村庄中各种理事会,受邀请出席村庄的红白喜事与纠纷调解。除了以宗祠为中心的村庄主体外,南方村庄还有以神树为象征的“社神”。但社神也只是“我们村”的神,只管本村的事,仅保佑本村的子孙,与村庄外的人无涉。社神不仅仅是村民作为仪式性的祭祀对象,更是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诉求与期待的对象。村民会时常来到树神下敬奉社神,祈求在外打工的亲人能平平安安、好好挣钱,在外不遭骗,不遇抢,更不要碰到搞传销的。喜逢杀猪买牛生仔以及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酒菜拿着香烛虔诚地来到神树下祭祀他们的社神,感谢社神的保佑。而一些儿子不孝顺的老人则在神树上挂上写有儿子姓名的红带,声泪俱下地向社神述说自己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如今儿子又是如何地不孝,老人祈求社神能使儿子良心发现,以善待老人。 
  我们看到,南方村庄与北方村庄不同之处在于,南方村庄中有众多管事的主体,村庄不单是小组长的村庄,更是村民自己的村庄,即“我们的”村庄。村庄中的事也不光是小组长的,更是我们自己的事,即村庄是一个由宗族、房支、家族以及所有村民构成的一个“私”的领域,它相对于个体家庭小私而言,是“大私”,村庄的各种“公共”需求都是靠“大私”自己去解决,去满足。南方村庄没有具体的“公”,只有具体的“私”和抽象的“私”。农民的诉求与期待可以通过宗祠、族长公、长房、老生、斯文、修路理事会、宗祠理事会等诸多的“具体的私”获得。当“具体的私”不能解决时,农民便向“抽象的私”——社神报告,而不是诉求于“抽象的公”——国家。在村庄看来,国家这个抽象的公则是一种外来的公,而不是“我们”的公。显然,对于这种外来的公,农民的诉求与期待感远远低于对“我们”的公即村庄的“大私”——家族的长房、宗族的老生、斯文、族长公以及社神等。在南方村落,因为有“具体的私”与“抽象的私”满足了人们几乎所有社会性和功能性的诉求与期许,人们对“抽象公”的企盼和诉求就不会十分的强烈,国家形象也不会在人们心目中凸显。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南方农民很少谈论干部,抱怨当官的,且认为新闻联播里的国家、国家领导人是那么的遥远而不实用,因此还不如看些又能“调解休息,又可开阔眼界”的国际新闻;才能理解农民所表现出的国家观念的淡薄,国家诉求的冷漠。
  3.从人们观念中“公私”范围变化来理解,北方村庄是“公”在无限拓展而“私”在急剧退缩的村庄。“私”从村庄的宗族、家族一步步退出核心家庭,最终使整个村庄、所有村民袒露在“公”的领域。此时,农民对“公”的诉求也随之无限地往上推,从村庄“具体的公”直至“抽象的公”——国家。简而言之,当“公”无限地拓展,“私”急切地退缩,所有的“私”退让给“公”之后,村庄不再是“我们”的村庄,村庄的事便不再是“我”的事,而是“公”的事。从公私观念的主体看,北方村庄是没有私,只有公的村庄,是需要“公”去维系、去整合的村庄。当村庄“具体的公”一步步弱化乃至退出村庄公共事物后,农民对“抽象公”的期待便愈甚急切,国家观念也愈强,越渴望国家来“管管事”。也正因此,我们也理解河南农民为何能经受住国家接二连三“逼民致富”的折腾:种韭菜没成种大蒜,种大蒜不成种黄瓜,黄瓜没成功又改种西红柿!而江西的农民听说后却表示无法理解、不能忍受! 
  而南方的宗族性村落,村庄是“我们”的村庄,村庄便是一个“大私”。村庄的公共需求在家族、长房、宗祠、宗族等“具体的私”内获得满足;当发生令这些“具体的私”“管不到的事”时,农民便诉求于他们“抽象的私”——社神。有着诸“私”的关照,村庄之外的抽象的公——国家,在南方农民看来,是那么的不实用,有时甚至心存芥蒂。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江西农民为何认为北方的逼民致富不可理喻。所以,在南方村庄,无论是从新闻联播的偏爱度上看还是从乡村治理上看,我们都感受到农民国家观念的淡薄,对国家诉求的冷漠。
  (责任编辑:罗哲)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GDP的增长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甘肃GDP数量的增长是否与质的增长相一致,直接关系到甘肃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此,本文从GDP的稳定性、GDP区域之间的离散程度、GDP产业之间的分布、科技对GDP的贡献度、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等综合指标对甘肃GDP质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GDP质量;系统分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出发,修正出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即加入了非正规就业因素的模型,并尝试对其进行政策含义的解释,最终得出非正规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剩余劳动力;预期纯收入;政策含义  中图分类号:F241
期刊
内容提要: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势必意味着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但现行的征地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逐渐显露,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又较集中地表现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农村土地股份制,并分别从经济、法律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期刊
内容提要:近来,为了解决药品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导致的药价虚高问题,不少人建议重新回到由政府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药品专卖政策。本文通过药品购销领域厂商与医院、厂商与政府的两个博弈模型,得出药品政府专卖政策虽然能降低药品销售成本但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结论,并对博弈结果的深层内涵及政策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药品定价;政府专卖;博弈  中图分类号:F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期刊
内容提要:对于我国经济类型区的划分,提出以五分法(沿海区、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来取代传统的东、中、西三分法,并根据五大类型区的区位条件,对其各自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全国的地域分工格局提出了初步设想。在经济类型区“五分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来划定综合经济区,把全国分为五大辐射圈(每个辐射圈都由辐射源和受辐射区两部分所组成)和四个独立辐射区。辐射圈和独立辐射区都是本文对综合经济
期刊
内容提要:旅游与消除贫困研究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从甘肃省实施旅游PPT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分析了甘肃实施旅游PPT战略的障碍,提出了政府加强资金和政策引导、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系统及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四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旅游扶贫;消除贫困;扶贫开发战略;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
期刊
内容提要: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甘肃省永登县为例,旨在说明甘肃省各县(市)如何立足于现实条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金融抑制  中图分类号:127.42文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形成的案例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在国际制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影响国际制度形成的阻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国意识形态差异、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搭便车效应扩散、较大的新制度机会成本和有效实施机制的缺乏是国际经济制度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制度;阻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
期刊
内容提要:动态模拟是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例,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的思路、模型建构,并对北京山区森林龄林结构变化趋势和人工林采伐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为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和政策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动态模拟;北京市山区  中图分类号:F1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地多人少、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相对集中、城镇规模小、城镇间联系不密切以及资源开发的无序是该地区现阶段的典型特征。文章针对该类区域的特点,以阿拉善为例,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强化功能分区、开放性构建空间发展轴、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以及构建开放性的交通大通道的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阿拉善左旗;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