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全国两会上,云南团提交了《关于加强云南省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案。该案正式披露的“滇中引水工程”新近进展为:
“2011年,水利部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启动了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程序。2012年12月,水利部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函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目前,中咨公司正在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咨询、评估。”
这一消息,意味着“滇中引水”工程经过十年闯关,终于抵近国务院立项审查阶段。
云南省发改委下设的“滇中引水”办公室(下称“引水办”)态度谨慎。3月11日,该办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工程并未动工,云南仍埋头于“滇中引水”前期工作,此前已数度拒绝媒体采访。
这项投资估算近700亿元的公共工程,经过十年的波折走到今天,前路依然未明。
滇中调水首审遇挫
10年前的全国两会上,云南团已开始谋求“滇中调水”工程闯关。
据《云南日报》报道:“2003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云南团代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汇报了滇中调水工程情况,温总理要求,切实做好工程前期工作,水利部将工程规划列为重大水利前期工作项目,给予了前期工作经费支持。”
2003年12月21日,云南省滇中调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与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合同。这被视为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10年后的今天,“滇中调水”已更名为“滇中引水”。
在2003年正式启动工程前期工作之前,上世纪50年代,已有云南籍官员张冲首提滇中调水设想,这一设想伴他近30年,在云南广为人知。
张冲系抗战名将,1945年赴延安,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0年于北京逝世后,将骨灰洒于金沙江虎跳峡峡谷——其滇中调水思路,起点就在虎跳峡。
张冲曾9次考察虎跳峡,提出了“引金(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设想,后人梳理其开发利用金沙江的一整套思路,发现他有水利、水电、通航多方面考量。
张冲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1960年,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完成的《金沙江流域规划意见书》中,明确滇中调水是金沙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之一。
张冲逝世后,1986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规划成果中又指出,“滇池流域的缺水问题已到了必须从外流域调水补充昆明城乡生活和工农业需水的地步。”
1990年,国务院批准、由长江委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进一步明确了向滇中调水是金沙江综合利用任务之一。这相当于对30年前滇中调水主张的再次重申。
2003年滇中调水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时,云南省始设“滇中调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作为项目法人主体存在,意味着“滇中调水”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到工程操作阶段。
但项目开局并不顺利。有媒体披露,2004年6月14~15日,水利部水规总院曾在北京组织有关领导及专家对滇中调水工程规划任务书进行审查,未获通过。
参与该工程设计的长江设计院规划处总工程师刘子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那次并非审查,仅是征求意见,“总院和水利部没有批任务书的权力,提交第一份正式报告是在2008年。”
质疑、连旱下的滇中引水
2004年以后,云南方面对滇中调水时有推动,但动静不大。2007年9月,云南省政协利用“云南企业家论坛”平台,在昆明召开“滇中调水恳谈会”,使滇中调水再次进入公共视线。
此间,云南省政府适时公开了滇中调水的数个取水方案,却引发一波又一波公众质疑。其中,从金沙江虎跳峡取水的方案备受批评。
观察这一轮舆论质疑,焦点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虎跳峡人文自然环境考量的环保派,这当中既有专家、官员,也有民间环保人士和普通市民,声势最为激烈。
二是对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提出怀疑,对工程安全、大坝安全均有不同程度担忧。其中,对于“引金(金沙江)入滇(池)”,再将滇池污水回灌金沙江的设计,媒体直批其危及长江中下游两岸数亿人用水安全。
对于这一轮质疑,云南用了3年时间才勉强脱身。2010年8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决定舍弃之前争议较大的虎跳峡取水点,改为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的金沙江上游河段。
滇中调水正是从这时候起改为滇中引水,在这一更动背后,由于取水点上移,由此使引水总干渠增加近200公里,滇中引水工程由原计划的约500亿元投资扩大至约700亿元投资。
云南之所以在2010年再提滇中引水,一定程度上缘于这年春天百年不遇的大旱灾。2009年末至2010年春,中国南方大旱,云南灾情尤重,全省有800多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据媒体披露,当年4月2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滇中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会议,更改了取水点,但“考虑到该问题敏感,4个月后才正式宣布该消息”。
2011年,云南连旱,当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锁定水利,这让滇中引水工程的前景开始柳暗花明。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推进云南滇中调水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一句话,写进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同年,水利部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启动了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程序。
2012年,云南再旱。12月,水利部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函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至此,云南已将滇中引水推至国务院立项审查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云南团再提交《关于加强云南省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吁请“国家有关部委帮助推动滇中引水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发挥效益”。
立项审查未知数
十年来,云南在滇中引水项目上执著推进。其间,也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于全国两会之际呼吁,争取中央部委放行。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2月底,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海文达即对43名驻滇全国政协委员进行沟通交流,表示急需各位委员帮助呼吁和反映的重大事项有两方面,头一个就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项目立项。
《瞭望东方周刊》从刘子慧处获悉,对于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即意味着“整个建设盘子已经提到建设日程上来了,如果到了‘可性行研究’阶段,就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刘子慧解释,目前,滇中引水正在进行项目建议书审批,现在已经通过了水利部批复,如果国家发改委批准就能够立项了。
“我们在报批期间,同步也在做可行性研究,云南省希望一旦国家发改委同意项目建议书,能迅速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整个批准了,就说明到了实施阶段。”
对于目前项目抵达国家发改委阶段,刘子慧介绍,发改委会找专门评估机构,对项目必要性、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等给予综合评估,再判断是否要批,“目前来看,已经组建了评估机构并开始进入了评估阶段。”
“2011年,水利部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启动了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程序。2012年12月,水利部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函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目前,中咨公司正在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咨询、评估。”
这一消息,意味着“滇中引水”工程经过十年闯关,终于抵近国务院立项审查阶段。
云南省发改委下设的“滇中引水”办公室(下称“引水办”)态度谨慎。3月11日,该办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工程并未动工,云南仍埋头于“滇中引水”前期工作,此前已数度拒绝媒体采访。
这项投资估算近700亿元的公共工程,经过十年的波折走到今天,前路依然未明。
滇中调水首审遇挫
10年前的全国两会上,云南团已开始谋求“滇中调水”工程闯关。
据《云南日报》报道:“2003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云南团代表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汇报了滇中调水工程情况,温总理要求,切实做好工程前期工作,水利部将工程规划列为重大水利前期工作项目,给予了前期工作经费支持。”
2003年12月21日,云南省滇中调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与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合同。这被视为滇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10年后的今天,“滇中调水”已更名为“滇中引水”。
在2003年正式启动工程前期工作之前,上世纪50年代,已有云南籍官员张冲首提滇中调水设想,这一设想伴他近30年,在云南广为人知。
张冲系抗战名将,1945年赴延安,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0年于北京逝世后,将骨灰洒于金沙江虎跳峡峡谷——其滇中调水思路,起点就在虎跳峡。
张冲曾9次考察虎跳峡,提出了“引金(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设想,后人梳理其开发利用金沙江的一整套思路,发现他有水利、水电、通航多方面考量。
张冲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中央的积极回应。1960年,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完成的《金沙江流域规划意见书》中,明确滇中调水是金沙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之一。
张冲逝世后,1986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规划成果中又指出,“滇池流域的缺水问题已到了必须从外流域调水补充昆明城乡生活和工农业需水的地步。”
1990年,国务院批准、由长江委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进一步明确了向滇中调水是金沙江综合利用任务之一。这相当于对30年前滇中调水主张的再次重申。
2003年滇中调水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时,云南省始设“滇中调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作为项目法人主体存在,意味着“滇中调水”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到工程操作阶段。
但项目开局并不顺利。有媒体披露,2004年6月14~15日,水利部水规总院曾在北京组织有关领导及专家对滇中调水工程规划任务书进行审查,未获通过。
参与该工程设计的长江设计院规划处总工程师刘子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那次并非审查,仅是征求意见,“总院和水利部没有批任务书的权力,提交第一份正式报告是在2008年。”
质疑、连旱下的滇中引水
2004年以后,云南方面对滇中调水时有推动,但动静不大。2007年9月,云南省政协利用“云南企业家论坛”平台,在昆明召开“滇中调水恳谈会”,使滇中调水再次进入公共视线。
此间,云南省政府适时公开了滇中调水的数个取水方案,却引发一波又一波公众质疑。其中,从金沙江虎跳峡取水的方案备受批评。
观察这一轮舆论质疑,焦点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虎跳峡人文自然环境考量的环保派,这当中既有专家、官员,也有民间环保人士和普通市民,声势最为激烈。
二是对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提出怀疑,对工程安全、大坝安全均有不同程度担忧。其中,对于“引金(金沙江)入滇(池)”,再将滇池污水回灌金沙江的设计,媒体直批其危及长江中下游两岸数亿人用水安全。
对于这一轮质疑,云南用了3年时间才勉强脱身。2010年8月6日,云南省政府召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决定舍弃之前争议较大的虎跳峡取水点,改为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的金沙江上游河段。
滇中调水正是从这时候起改为滇中引水,在这一更动背后,由于取水点上移,由此使引水总干渠增加近200公里,滇中引水工程由原计划的约500亿元投资扩大至约700亿元投资。
云南之所以在2010年再提滇中引水,一定程度上缘于这年春天百年不遇的大旱灾。2009年末至2010年春,中国南方大旱,云南灾情尤重,全省有800多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据媒体披露,当年4月2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滇中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会议,更改了取水点,但“考虑到该问题敏感,4个月后才正式宣布该消息”。
2011年,云南连旱,当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锁定水利,这让滇中引水工程的前景开始柳暗花明。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推进云南滇中调水等调水工程前期工作”一句话,写进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同年,水利部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启动了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程序。
2012年,云南再旱。12月,水利部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函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至此,云南已将滇中引水推至国务院立项审查阶段。
今年全国两会,云南团再提交《关于加强云南省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吁请“国家有关部委帮助推动滇中引水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发挥效益”。
立项审查未知数
十年来,云南在滇中引水项目上执著推进。其间,也通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于全国两会之际呼吁,争取中央部委放行。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2月底,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海文达即对43名驻滇全国政协委员进行沟通交流,表示急需各位委员帮助呼吁和反映的重大事项有两方面,头一个就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项目立项。
《瞭望东方周刊》从刘子慧处获悉,对于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即意味着“整个建设盘子已经提到建设日程上来了,如果到了‘可性行研究’阶段,就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刘子慧解释,目前,滇中引水正在进行项目建议书审批,现在已经通过了水利部批复,如果国家发改委批准就能够立项了。
“我们在报批期间,同步也在做可行性研究,云南省希望一旦国家发改委同意项目建议书,能迅速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整个批准了,就说明到了实施阶段。”
对于目前项目抵达国家发改委阶段,刘子慧介绍,发改委会找专门评估机构,对项目必要性、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等给予综合评估,再判断是否要批,“目前来看,已经组建了评估机构并开始进入了评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