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向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时候,人类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最质朴、最真实、最自然一面的价值与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需要真实、质朴和自然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体育课堂应实不应虚。
笔者日前参加了一次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课是在临时抽课题、抽教学班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位老师执教的内容是“旋转361°——趣味篮球”。教学设计分为“我的快乐我感受”、“我的快乐我做主”、“我的快乐带给你”、“我的快乐无极限”四个环节。“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的设计初衷是每个学生一个篮球,降低了投篮动作的要求,让他们自由创新各种玩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这个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热情估计不足,孩子们在“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中兴趣特别浓,全班学生强烈要求,要对自己的创新进行“PK”展示。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妥协了,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这就挤占了“我的快乐带给你”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执教教师大胆变更了教学设计,省去了这个环节,结果,课在教学环节“残缺”的遗憾声中结束。
在评课中,评委们就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展开了热议。优质课必须是“五脏俱全”吗?多年来,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正是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公开课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是却显得很虚。课堂教学流程具有不可预测性,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在学生创新火花闪现的时候,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顺势给以引导,做实这堂课。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智慧,才能上出实实在在的体育课。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体育课堂宜简不宜繁。
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大,要使体育教学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益。然而,当前不论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抑或评优课,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执教教师都挖空心思地采用一些“高档”“创新”的教材,诸如跆拳道、橄榄球、拉丁舞……让评委、听课教师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们不禁要问:常态课是否都能如此“出彩”?中国教育还不富有,还要面对广大农村,这些“高档”教材对于大城市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然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别说师资培训相对滞后,就是体育器材也足以让大多数学校望洋兴叹。低耗高效的民族体育运动却可以提供一种“宜简不宜繁”的原生态教材,我认为适当使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便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学校的实际,选择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原生态体育项目,将这些各具地方特色的项目作为教材的补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流行于学生中的滚铁圈、跳框、抓子、挤油渣、跨步、弹球、抽陀螺、红绿灯、牛皮筋等原生态项目容易自制器材,操作简单,极易普及。还可以发动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和生活物品制作成简易器材,既可解决体育器材的匮乏,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小学生自制毽子、藤圈、跳高架等。其实,一切改革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体育教学改革同样如此。真正的课程改革应是多做“减法”——减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和做法,让教育现出自己的真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体育课堂要真不要假。
在一堂体育示范课上,教学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执教教师标新立异地将投影仪、屏幕等多媒体设置搬到操场上,用了将近9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其设计理念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场面很是热闹。在孩子们一声声羡慕的惊呼声中,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估计得没有错的话,架设这些设备用去的时间,远不止一节课,试问,像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否有推广价值?一节40分钟的课,用近四分之一的时间看录像,怎么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和技能训练?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如上的体育课显然缺乏应有的运动量,“增强体质”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体育课堂应实不应虚。
笔者日前参加了一次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课是在临时抽课题、抽教学班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位老师执教的内容是“旋转361°——趣味篮球”。教学设计分为“我的快乐我感受”、“我的快乐我做主”、“我的快乐带给你”、“我的快乐无极限”四个环节。“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的设计初衷是每个学生一个篮球,降低了投篮动作的要求,让他们自由创新各种玩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这个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热情估计不足,孩子们在“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中兴趣特别浓,全班学生强烈要求,要对自己的创新进行“PK”展示。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妥协了,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这就挤占了“我的快乐带给你”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执教教师大胆变更了教学设计,省去了这个环节,结果,课在教学环节“残缺”的遗憾声中结束。
在评课中,评委们就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展开了热议。优质课必须是“五脏俱全”吗?多年来,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正是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公开课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是却显得很虚。课堂教学流程具有不可预测性,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在学生创新火花闪现的时候,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顺势给以引导,做实这堂课。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教学智慧,才能上出实实在在的体育课。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体育课堂宜简不宜繁。
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大,要使体育教学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益。然而,当前不论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抑或评优课,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执教教师都挖空心思地采用一些“高档”“创新”的教材,诸如跆拳道、橄榄球、拉丁舞……让评委、听课教师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们不禁要问:常态课是否都能如此“出彩”?中国教育还不富有,还要面对广大农村,这些“高档”教材对于大城市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然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别说师资培训相对滞后,就是体育器材也足以让大多数学校望洋兴叹。低耗高效的民族体育运动却可以提供一种“宜简不宜繁”的原生态教材,我认为适当使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便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学校的实际,选择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原生态体育项目,将这些各具地方特色的项目作为教材的补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流行于学生中的滚铁圈、跳框、抓子、挤油渣、跨步、弹球、抽陀螺、红绿灯、牛皮筋等原生态项目容易自制器材,操作简单,极易普及。还可以发动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和生活物品制作成简易器材,既可解决体育器材的匮乏,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小学生自制毽子、藤圈、跳高架等。其实,一切改革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体育教学改革同样如此。真正的课程改革应是多做“减法”——减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和做法,让教育现出自己的真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体育课堂要真不要假。
在一堂体育示范课上,教学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执教教师标新立异地将投影仪、屏幕等多媒体设置搬到操场上,用了将近9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其设计理念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场面很是热闹。在孩子们一声声羡慕的惊呼声中,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估计得没有错的话,架设这些设备用去的时间,远不止一节课,试问,像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否有推广价值?一节40分钟的课,用近四分之一的时间看录像,怎么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和技能训练?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如上的体育课显然缺乏应有的运动量,“增强体质”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
◇责任编辑:李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