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教师所组织的课堂过程缺乏趣味性。趣味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一堂课的学习。而且将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课外学习中。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性教学方式,以期可以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小学语文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不好,理解能力也跟不上,所以,语文学科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生动活泼的课堂。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措施。
1.1 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比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教师就可以将相应的卡通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猜图片是画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入课程。
1.2 设疑激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巧、设得精、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游戏是他们乐意为之的活动。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会记忆、领会或创造大量的知识。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可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与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还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感受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 以趣燃情,调动人文情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迸发出学习的激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素材更易于他们接受,使他们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远程教育资源正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声像和动画资料,以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综合性学习任务《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不同传统节日的欢庆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深入了解传统节日,调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情趣,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3 以境激情,领悟文章意境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美、讴歌美,而且作品本身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具体的、趣味化的知识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很难从表意文字中领会到作者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情趣。假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那么学生就会在情绪高昂、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融入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他们的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最终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小学生普遍感受不到诗作中的情感及意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背景故事的铺垫,引发出“忆”的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4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完《守株待兔》一课,我组织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孩子们热情高涨,一有时间就手捧故事书津津有味地读,课间也经常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眉飞色舞地讲寓言故事,不时从他们的口中说出“龟兔赛马”、“指鹿为马”等成语典故。还可以要求学生將自己学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另外,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的读书感受。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5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工整、漂亮,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充分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诚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也只有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谢小玉.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
[2] 杓常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基本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作者单位: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
小学语文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不好,理解能力也跟不上,所以,语文学科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生动活泼的课堂。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措施。
1.1 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比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教师就可以将相应的卡通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猜图片是画了什么内容,然后引入课程。
1.2 设疑激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巧、设得精、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1.3 游戏增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游戏是他们乐意为之的活动。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会记忆、领会或创造大量的知识。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可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与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还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感受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 以趣燃情,调动人文情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迸发出学习的激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素材更易于他们接受,使他们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远程教育资源正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声像和动画资料,以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综合性学习任务《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不同传统节日的欢庆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深入了解传统节日,调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情趣,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3 以境激情,领悟文章意境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美、讴歌美,而且作品本身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具体的、趣味化的知识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很难从表意文字中领会到作者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情趣。假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那么学生就会在情绪高昂、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融入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他们的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最终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小学生普遍感受不到诗作中的情感及意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背景故事的铺垫,引发出“忆”的情境,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4 课外阅读延伸,体验学习乐趣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完《守株待兔》一课,我组织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孩子们热情高涨,一有时间就手捧故事书津津有味地读,课间也经常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眉飞色舞地讲寓言故事,不时从他们的口中说出“龟兔赛马”、“指鹿为马”等成语典故。还可以要求学生將自己学到的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另外,我除了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之外,还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讲活动课”。活动课中,学生“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文章,讲自己的读书感受。半个学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轮到一次读讲机会。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5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工整、漂亮,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充分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诚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也只有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谢小玉.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2).
[2] 杓常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基本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作者单位:衡阳县西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