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而灵魂的无比复杂性又要求教育者必须摒弃简单化的道德思维,从更多维的视角来看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件,在暗礁丛生的河流中把握航向,寻找一种平衡。一盆滴水莲花散发出来的,可能是沁人心脾的芬芳,也可能是刺人鼻目的药水味。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分寸,为师者不可不慎。
教育案例
天气渐渐变冷了,教室里最大的一盆滴水莲花在窗台上有些不适应,只好放到教室前面的微机桌子上。
一天课间我进教室时发现,一枝花茎被弄断了。刚见到被弄断的花,真是心疼啊!当时我问了旁边的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怎么办呢?想了半天,一时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调查清楚。
快要上班会课了,在同学们唱完课前一支歌后,我突然有了想法,便说:“同学们,这节是班会课,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前几天老师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一辆出租车肇事后逃逸,受害者伤得很重,要寻找目击证人。请同学们就这件事情谈一下你的看法。”
同学们听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报110。”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受害者送到医院。”
“这个司机真不道德,他不应该这么做。”
“这个司机虽然逃逸了,一旦抓到他一定要严惩!”
“这个司机虽然逃跑了,但是听到广播后也应该到公安机关去自首。”
我反问:“如果这个司机没有去自首会怎样呢?”
有的学生说:“这个人没有良心,将来一定要受到惩罚!”有的说:“这个人将天天做噩梦!”有的说:“这个人将遭到报应!”……
这时,我说:“好了,同学们,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想这个司机肇事有两种可能,一是无意肇事,二可能是肇事后故意逃逸。无论是什么情况,这个司机做人都有问题。首先是缺少责任感,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负责任。其次是不诚实,而做人应该诚实,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再次是缺少人道主义精神,生命意识淡薄。别说是他撞坏了被害者,就算这件事情与他没有关系,他也应该救死扶伤啊!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候我发现一名男同学神情很不自然,我接着说:“同学们,我认为这个司机肇事的时候可能没有想那么多,驾车逃逸可能只是为了逃脱责任,他没有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但我相信他会去公安机关自首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就谈到这里,我们期盼着这件事的圆满解决!下面请大家看前面微机桌上的花有什么变化?”
“花怎么折了?”
“这是谁干的?”
“真不小心!”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那名男同学头低得很低。
“同学们,这盆滴水莲花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3年的历程,她为我们的空气清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再说,她也是有生命的!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个生命体被撞伤了,肇事者正在‘逃逸’,现寻求目击证人和肇事者,请大家下课后把你知道的情况反映给班长好吗?”
我的话音刚落,那名男同学满脸通红地站了起来:“老师,我自首,前面的花是我撞坏的,老师我错了。我怕您批评,所以没有主动去承认错误,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刚才听了同学们和老师的发言,我意识到了做人应该有责任感,要敢作敢当,要诚实。我请同学们和老师能够原谅我的过错,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我去买一盆新的行吗?”
“好了,小醉同学,你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到老师和班长这里承认错误,但是你能在全体同学面前承认错误,而且态度很诚恳,我相信同学们会给你改错的机会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一个人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犯了错误意识不到,甚至还错上加错,这才是最大的错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次小错误,并且要从每一次错误中汲取教训,使自己乃至周边的人不再犯同类的错误。一个人因为主观原因而犯的错误,再小的错误也是大错误;因为客观原因而犯的错误,再大的错误也是小错误。记住,无论你今后再遇到什么困难或麻烦,请你相信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是你最有力的助手,在我们面前没有什么翻越不过去的山!老师有个建议,请你下课后把受伤的花先包扎好,行吗?至于你以后怎样做,老师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不需要你买新花。”
下课后,小醉同学把花进行了精心包扎,并且从那以后主动承担起班级养花的工作。现在这盆花更加枝繁叶茂、美丽宜人了,整个教室里充溢着滴水莲花的芬芳。
(案例提供:哈尔滨市德强学校初中部 张亚清)
案例点评
魏智渊: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案例。
如何处理这个案例,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但对这个案例的叙述中,还缺乏足够的背景,因为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个事件的最佳处理方式或许不同。
假如这个班级的纪律一直非常好,同学之间相互关心,气氛温馨,那么这件事情就只是一个独立的、偶然的意外,完全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轻描淡写玩笑带过。
假如这个班级的学生一贯粗心,缺乏责任感,这个案例当然也可以被用来做典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假如这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关系冷漠,缺乏关心,那么这一盆滴水莲花,则完全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大家对滴水莲花的齐心协力的照料来培育一种关系,许多优秀的教师已经将对植物的养育做成了小小的综合课程,比如与滴水莲花有关的传说、故事、诗词,以及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故事,都可以编入其中。
孤立地看这个案例,老师显然小题大做了,此乃无心之失,老师却施以过度惩罚。想想这件小事,学生为什么没有出来认错?一种可能是觉得无关紧要,一种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更大的可能性,或许就是因为这位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过于严厉,因此学生倾向于遮掩、逃避。从老师这个处理方式看,滴水莲花事件明明是一个小事,却与肇事逃逸的司机联系起来。肇事司机的事件激起的是学生的道德义愤,什么“惩罚”“噩梦”“报应”等,这些相当严重的词语,无形中类比迁移到这个男生身上,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似乎一不小心,就成了同学的“公敌”。而且也用了“自首”这样的词语,甚至男生承认错误时也说:“老师,我自首。”这未免让人瞠目结舌。这种将事件严重化,特别是在公开场合的严重化,无形中将学生视为“罪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更深入地讲,这个案例,还涉及教室空间问题,以及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
教室作为公共空间,有一定的秩序要求,比如整齐整洁,不破坏公物等。但同时,教室对于共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群体的生活区域乃至于另一种意义上的私密场所。对教室整齐整洁等秩序感的追求,应该保持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意味着学生生活在其中,既有秩序感,又有自由感和亲切感,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丧失了秩序的班级(脏乱差、公物破坏严重),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感,危及他们的安全感。但同时,如果过分追求秩序,又会让学生生活得谨小慎微,缺乏主人感,仿佛只是客居,这也会危及安全感,导致学生将教室视为他者的空间,而不是自己的空间。教室里面养植物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也具有教育学意义。因为花草是随季节变化生长的生命,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时刻与花草在一起,也有助于形成对教室的感情,教室往往因为有了花草以及其他一些不一样的点缀,才成为“我的教室”,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公共教室。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既要求教室从环境上保持一定的秩序,又刻意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这个空间里感觉到安全、舒适、自由、舒展。也就是说,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改造和约束,可以营造出尽可能适合的心理空间。许多班级的纪律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纪律问题,与教室里的空间问题息息相关。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无意地碰坏了滴水莲花的一枝花茎,这并非对物理环境的蓄意破坏,如果对此事过于追究,就会让学生对这个空间产生异己感。
其实除了物理空间之外,这个案例还涉及规则空间的问题。
班级不能没有纪律,但班级纪律以及惩罚的范围和宽严程度,要视总体效益而定。过于宽松,会导致纪律涣散,对正常的教学产生冲击;过于严厉,动辄小题大做,容易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在这个案例中,或许正是因为老师平时经常小题大做,学生才不能勇于承认错误,而倾向于逃避。因此,一个推测是,在这个班级里,或许一直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形。因为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室里,不大可能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谴责,从而迫使学生“自首”。如果平时师生关系不错,也要警惕因小错误而动用集体力量进行的这种“压迫”,这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越倾向于认错,对于他的道德养成的危害性就越大。
我相信,只有在温馨的教室里,在师生彼此之间构成“我—你”关系的教室里,才能够真正充溢着沁人心脾的滴水莲花的芬芳。否则,只能有充满道德气味的药水味,以及在这种药水中浸泡着的时刻准备“自首”的儿童。
(新教育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供稿)
(责 编 子 君)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而灵魂的无比复杂性又要求教育者必须摒弃简单化的道德思维,从更多维的视角来看发生在教室里的事件,在暗礁丛生的河流中把握航向,寻找一种平衡。一盆滴水莲花散发出来的,可能是沁人心脾的芬芳,也可能是刺人鼻目的药水味。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分寸,为师者不可不慎。
教育案例
天气渐渐变冷了,教室里最大的一盆滴水莲花在窗台上有些不适应,只好放到教室前面的微机桌子上。
一天课间我进教室时发现,一枝花茎被弄断了。刚见到被弄断的花,真是心疼啊!当时我问了旁边的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怎么办呢?想了半天,一时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调查清楚。
快要上班会课了,在同学们唱完课前一支歌后,我突然有了想法,便说:“同学们,这节是班会课,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前几天老师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一辆出租车肇事后逃逸,受害者伤得很重,要寻找目击证人。请同学们就这件事情谈一下你的看法。”
同学们听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
“报110。”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受害者送到医院。”
“这个司机真不道德,他不应该这么做。”
“这个司机虽然逃逸了,一旦抓到他一定要严惩!”
“这个司机虽然逃跑了,但是听到广播后也应该到公安机关去自首。”
我反问:“如果这个司机没有去自首会怎样呢?”
有的学生说:“这个人没有良心,将来一定要受到惩罚!”有的说:“这个人将天天做噩梦!”有的说:“这个人将遭到报应!”……
这时,我说:“好了,同学们,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想这个司机肇事有两种可能,一是无意肇事,二可能是肇事后故意逃逸。无论是什么情况,这个司机做人都有问题。首先是缺少责任感,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负责任。其次是不诚实,而做人应该诚实,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再次是缺少人道主义精神,生命意识淡薄。别说是他撞坏了被害者,就算这件事情与他没有关系,他也应该救死扶伤啊!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候我发现一名男同学神情很不自然,我接着说:“同学们,我认为这个司机肇事的时候可能没有想那么多,驾车逃逸可能只是为了逃脱责任,他没有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但我相信他会去公安机关自首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就谈到这里,我们期盼着这件事的圆满解决!下面请大家看前面微机桌上的花有什么变化?”
“花怎么折了?”
“这是谁干的?”
“真不小心!”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那名男同学头低得很低。
“同学们,这盆滴水莲花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3年的历程,她为我们的空气清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再说,她也是有生命的!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个生命体被撞伤了,肇事者正在‘逃逸’,现寻求目击证人和肇事者,请大家下课后把你知道的情况反映给班长好吗?”
我的话音刚落,那名男同学满脸通红地站了起来:“老师,我自首,前面的花是我撞坏的,老师我错了。我怕您批评,所以没有主动去承认错误,我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刚才听了同学们和老师的发言,我意识到了做人应该有责任感,要敢作敢当,要诚实。我请同学们和老师能够原谅我的过错,给我一个改错的机会。我去买一盆新的行吗?”
“好了,小醉同学,你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到老师和班长这里承认错误,但是你能在全体同学面前承认错误,而且态度很诚恳,我相信同学们会给你改错的机会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一个人不怕犯错误,怕的就是犯了错误意识不到,甚至还错上加错,这才是最大的错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次小错误,并且要从每一次错误中汲取教训,使自己乃至周边的人不再犯同类的错误。一个人因为主观原因而犯的错误,再小的错误也是大错误;因为客观原因而犯的错误,再大的错误也是小错误。记住,无论你今后再遇到什么困难或麻烦,请你相信老师和同学们,我们是你最有力的助手,在我们面前没有什么翻越不过去的山!老师有个建议,请你下课后把受伤的花先包扎好,行吗?至于你以后怎样做,老师是充满信心的,但是不需要你买新花。”
下课后,小醉同学把花进行了精心包扎,并且从那以后主动承担起班级养花的工作。现在这盆花更加枝繁叶茂、美丽宜人了,整个教室里充溢着滴水莲花的芬芳。
(案例提供:哈尔滨市德强学校初中部 张亚清)
案例点评
魏智渊: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案例。
如何处理这个案例,要视具体情形而定。但对这个案例的叙述中,还缺乏足够的背景,因为在不同的背景下,这个事件的最佳处理方式或许不同。
假如这个班级的纪律一直非常好,同学之间相互关心,气氛温馨,那么这件事情就只是一个独立的、偶然的意外,完全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轻描淡写玩笑带过。
假如这个班级的学生一贯粗心,缺乏责任感,这个案例当然也可以被用来做典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假如这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关系冷漠,缺乏关心,那么这一盆滴水莲花,则完全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大家对滴水莲花的齐心协力的照料来培育一种关系,许多优秀的教师已经将对植物的养育做成了小小的综合课程,比如与滴水莲花有关的传说、故事、诗词,以及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故事,都可以编入其中。
孤立地看这个案例,老师显然小题大做了,此乃无心之失,老师却施以过度惩罚。想想这件小事,学生为什么没有出来认错?一种可能是觉得无关紧要,一种可能是还没来得及,更大的可能性,或许就是因为这位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过于严厉,因此学生倾向于遮掩、逃避。从老师这个处理方式看,滴水莲花事件明明是一个小事,却与肇事逃逸的司机联系起来。肇事司机的事件激起的是学生的道德义愤,什么“惩罚”“噩梦”“报应”等,这些相当严重的词语,无形中类比迁移到这个男生身上,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似乎一不小心,就成了同学的“公敌”。而且也用了“自首”这样的词语,甚至男生承认错误时也说:“老师,我自首。”这未免让人瞠目结舌。这种将事件严重化,特别是在公开场合的严重化,无形中将学生视为“罪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更深入地讲,这个案例,还涉及教室空间问题,以及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
教室作为公共空间,有一定的秩序要求,比如整齐整洁,不破坏公物等。但同时,教室对于共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群体的生活区域乃至于另一种意义上的私密场所。对教室整齐整洁等秩序感的追求,应该保持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意味着学生生活在其中,既有秩序感,又有自由感和亲切感,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丧失了秩序的班级(脏乱差、公物破坏严重),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感,危及他们的安全感。但同时,如果过分追求秩序,又会让学生生活得谨小慎微,缺乏主人感,仿佛只是客居,这也会危及安全感,导致学生将教室视为他者的空间,而不是自己的空间。教室里面养植物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也具有教育学意义。因为花草是随季节变化生长的生命,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时刻与花草在一起,也有助于形成对教室的感情,教室往往因为有了花草以及其他一些不一样的点缀,才成为“我的教室”,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公共教室。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既要求教室从环境上保持一定的秩序,又刻意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这个空间里感觉到安全、舒适、自由、舒展。也就是说,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改造和约束,可以营造出尽可能适合的心理空间。许多班级的纪律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纪律问题,与教室里的空间问题息息相关。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无意地碰坏了滴水莲花的一枝花茎,这并非对物理环境的蓄意破坏,如果对此事过于追究,就会让学生对这个空间产生异己感。
其实除了物理空间之外,这个案例还涉及规则空间的问题。
班级不能没有纪律,但班级纪律以及惩罚的范围和宽严程度,要视总体效益而定。过于宽松,会导致纪律涣散,对正常的教学产生冲击;过于严厉,动辄小题大做,容易使学生变得谨小慎微,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在这个案例中,或许正是因为老师平时经常小题大做,学生才不能勇于承认错误,而倾向于逃避。因此,一个推测是,在这个班级里,或许一直存在着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形。因为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室里,不大可能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谴责,从而迫使学生“自首”。如果平时师生关系不错,也要警惕因小错误而动用集体力量进行的这种“压迫”,这对学生的成长不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越倾向于认错,对于他的道德养成的危害性就越大。
我相信,只有在温馨的教室里,在师生彼此之间构成“我—你”关系的教室里,才能够真正充溢着沁人心脾的滴水莲花的芬芳。否则,只能有充满道德气味的药水味,以及在这种药水中浸泡着的时刻准备“自首”的儿童。
(新教育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供稿)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