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科学家之死背后的地缘角力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7日下午,59岁的伊朗国防部研究和创新机构负责人、首席核科学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在首都德黑兰附近的一个城镇被暗杀。虽然伊朗长期以来一直否认寻求将核能武器化,但法赫里扎德一直被欧美国家和以色列描绘成2003年停止的伊朗秘密原子弹计划的负责人。路透社报道称,他是国际原子能机构2015年对伊朗核计划进行“最终评估”时唯一被點名的伊朗科学家。伊朗国营全球卫星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指控以色列情报特务局“摩萨德”谋杀了这位科学家,伊朗将会发起报复行动。对于伊朗方面的指责,以色列并没有正面回应。

伊朗核计划的地缘政治本质


  历史上,伊朗多次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只是到了近代国势日益衰微、民族失落感逐渐加深,但作为波斯文明的集大成者,伊朗一直怀揣复兴古代辉煌的大国梦想和重振强国精彩的渴望。自近代开始西方列强便加紧对伊朗的争夺,使之成为英、俄角逐的战场和宰割的对象。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又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以色列依托欧美后台在地区事务上表现攻势,并且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事实上的核国家,相比其他战略势力具有不对称优势;土耳其虽然没有前两者先天条件优越,但作为中东唯一享有北约庇护的待遇,较长时间坐拥仅次于以色列的美国第二大受援国地位。如此一来,伊朗无疑是中东地区战略格局中的“弱势群体”,因而伊朗从地缘安全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建立核力量不是为了全面核对抗,而是为了确保在万不得已使用时一定要有效,使潜在对手确信,如果发动核冒险会遭到难以承受的报复。特别是当前美国正在将对伊朗威逼的战略从“隔空叫阵”向“短兵相接”转变的背景下,核能力似乎成为国家安全的一种寄托,“拥核自保”自然便是伊朗确保自身在险恶地缘环境中生存的基本手段。

伊朗“拥核”之于以色列的“痛点”


  2015年7月伊朗与六国达成历史性全面协议之时,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伊朗公开表示掌握提取丰度20%浓缩铀的成熟技术,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伊朗已经具有生产制造核武器的资质和条件,也等于说伊朗现在站到了突破核门槛、迈向核武装的关键时刻。
  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在中东保持对核武装能力的垄断地位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内容。以色列建国后的国防环境决定了“以色列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生存权”,从军事安全角度看,核武器的毁灭性军事能力极大地改变了国家间传统军备竞争关系和战略力量结构,小国完全可以通过拥有核武器来彻底扭转自身的“安全困局”。虽然以色列可以通过在战术层面的进攻性军事手段来为自己赢得战略和地理空间,然而这些通过战争暴力手段实现的领土利益和战略优势十分脆弱和难以持久——从1948年开始,此后短短不到20年,中东就爆发了3次大规模战争,这些事实已经证明了仅仅依靠战术进攻手段很难根本上扭转以色列战略层面的被动挨打局面。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随着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苏争霸的白热化,特别是里根时期美以军事战略联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以色列凭借自身雄厚的智力资源和高技术储备迅速实现了“核能力”的武器化、小型化和可投掷化,最终以色列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独霸中东的小型“核威慑”战略。这种中东地区唯一的核武装能力,不但为以色列国家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也奠定了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的基本地缘战略格局。所以完全可以想象,一旦伊朗通过其核计划完成核武装,在中东地区出现第二个核国家,将怎样触及以色列最为在意的“痛点”。对以色列来说,伊朗掌握核技术将打破自己在该地区核垄断的地位,将会使自己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正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言:“以色列维系在中东地区的生存、繁荣,以及阻止伊朗霸权地位的获得都取决于核武器。”

为什么选择“刺杀”


  作为伊朗核计划的关键性人物,将法赫里扎德这样的目标打掉,当然能够打乱伊朗核计划的节奏,但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环境下,采用暗杀这样的手段来达成地缘政治目的终究是极端的,所以一个问题在于:以色列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做法?答案当然是复杂的,但并非没有逻辑可循。首先,这不能排除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以色列试图通过故意制造事端的做法,影响美国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可能胜。
  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一直忧惧伊朗一旦获得核武器将威胁自身安全,希望美国能够通过经济制裁和军事手段打压伊朗。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让以色列欢欣鼓舞,可以说,特朗普执政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奥巴马时期以色列和美国日益僵冷的关系。然而,在“美国优先”原则指导下,特朗普的中东政策仍然延续了奥巴马时期“不介入”的特征。特朗普政府尽管退出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重启对伊制裁,但是并没有谋求变更伊朗现政权。2020年1月,美国和伊朗爆发危机,美国在伊拉克军事存在也成了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以色列安全人士普遍认为,美军撤离伊拉克将使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迅速上升,进而打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这一通往以色列北部边境地区的战略通道,将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事实上,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采取收缩战略,使得以色列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做法极端暴烈,但通过暗杀伊朗核计划的关键人物,就能让其战略竞争对手的核武装企图受挫,也能够在美国政权更迭的关键时刻对美国未来的中东收缩政策产生影响,可谓一石二鸟。事实也的确如此,穆赫辛·法赫里扎德被刺身亡后,波斯湾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就在伊朗誓言要“报复幕后黑手”之际,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返回了波斯湾,美国国防部和第五舰队发言人都声称,“尼米兹”号返回波斯湾是为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提供安全保障。五角大楼官员表示,“尼米兹”号部署“确保了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任何威胁,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部队削减期间阻止敌人对我们的部队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极端手段,以色列也能够平息国内不同政治势力在对伊朗问题上的分歧,并进一步紧固以色列与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善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环境。以色列认为,伊朗是中东地区威胁和动荡的主要制造者,在以色列看来,伊朗及其支持的什叶派军事团体,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地的“扩张”加剧了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进而增大了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以色列国内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一直呼吁通过强力手段,对伊朗的地区影响力进行震慑和遏制。所以通过暗杀穆赫辛·法赫里扎德这样的行动,无疑能够安抚这些以色列国内政治力量。更何况同以色列一样,沙特、阿联酋和巴林等海湾国家也忌惮伊朗在中东地区坐大,2015年沙特萨勒曼国王登基之后,沙特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对立关系逐渐公开化,与此同时,以色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持续升温。沙特作为与伊朗竞争能力不相上下、难分伯仲的劲敌,是最不愿意看到伊朗成为跨过核门槛的国家。也正是共同的地缘政治利益,令以色列和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互动日趋频繁,以期减轻共同面对伊朗的地区安全压力。所以,以色列对伊朗核计划的关键科学家之所以痛下杀手,也很难排除向某些阿拉伯国家显示决定和力量的意图。
  (摘自《舰船知识》)
其他文献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在洛阳新城召集诸侯,打着为义帝报仇,诛杀大逆不道之徒的旗号,趁项羽深陷齐国不能脱身,后方防守空虚之际,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西伐项羽.
期刊
2020年1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新加坡小贩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这对于保护新加坡独特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新加坡特色美食的大大褒扬,更能以此吸引国外游客。另外,这也展现了新加坡这一现代化国家城市治理的另一面。小贩文化融入居民生活  新加坡的小贩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晚清时期移民华人的“贩夫走卒”,当时是底层
期刊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之特质。”不读世界史,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  历史课本给我们的印象是,清代中前期的皇帝,从顺治到康雍乾,个个雄才大略。到了清代晚期,道光、咸丰到光绪,一个个懦弱无能,中国才落后挨打。然而事实上,如果仔细阅读史料,你很容易发现,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关系。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人来到神
期刊
我们的研究生不爱提问题。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颉看来,“这种现象最突出的反映便是在大学的研讨课上。这里是我们最希望学生给我们带来互动反馈的地方,但往往会遭遇冷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荀振芳曾访谈过一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10多位面临学位论文开题的硕士研究生,其中竟有85%以上学生的选题是导师为其拟定的。为何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期刊
1861年4月12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英国深惧美国的进步和强大,乘机插手美国内部事务,企图将美国内战国际化,制造“两个美国”。一  英国制造“两个美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美国一直是英国在美洲大陆进行扩张的主要对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美国是英国扩张的巨大威胁。而一个分裂的美国,南北双方互相制衡,无疑符合英国的利益。  第二,美国南部一直是英国巨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当时英国的支柱
期刊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消息传回国内,毛泽东主席形象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非洲兄弟如此支持新中国,离不开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首次非洲之行。“波罗的海号”  1963年12月13日,一架名为“波罗的海号”的专机从昆明机场起飞,启程访问非洲的周恩来总理就坐在这架专机上。  周恩来此行,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非洲。
期刊
战略讨论  无论多强大的军事手段,一旦找不到军事运用的方向,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二战结束,美国失去了作战目标。军事运用的不清晰,导致美军对航母的发展失去了发展方向和动力。  1949年美海军巨型航母“合众国”号刚开工不久,就被国防部长约翰逊叫停,约翰逊更是批准大幅缩减航母计划。艾森豪威尔提议只保留6艘大型攻击型航母,更有人建议削减至4艘。最终,高层批准将现役攻击航母减至6艘,美航母降到了
期刊
1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在新冠疫情和经济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局势可能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不受控制地发展”,世界有可能卷入“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冲突。他把当下形势与上世纪30年代相提并论,称当时也正是由于未能解决国际问题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领导人如此悲观地看待国际局势,与复杂的国际大变局和俄罗斯特有的世界观相关,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俄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严峻
期刊
有这样一个国家:领土仅2.5万平方公里,不如中国海南省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大;全国人口才800多万人,仅为中国上海的1/3;资源方面除了沙漠,就是死海。但这个国家成了“小国中的超级强国”,赢得了全世界的钦佩、赞叹与尊重。这个国家叫以色列,在世界地图上找这个国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太小了。  以色列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只要一打仗,炮弹可能落到任何人的家门口。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将军达扬说:
期刊
《水浒传》中,如果说王伦的缺点是“小”,那么晁盖的问题就是“大”。王伦的心眼太小,不能容人,以至于招人恨,被人杀;晁盖则是心太大,没有心机,所以被人架空还浑然不觉,最后黯然离场。  晁盖的这个缺点,吴用早就知道。当他们劫了生辰纲,击退了官兵,一起投奔梁山时,王伦说了一通场面话,安排他们暂时住下,其实并不想收留他们。但晁盖浑然不觉,还心中欢喜,觉得碰到了好人,对其他哥们儿说:“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