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现场直播,影响更大,打破了“关门询问”的小圈子模式,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
7月29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首创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一场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这种形式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人大工作中并不多见。专题询问会一开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建伟就迫不及待地率先举手向副省长询问:“请问徐济超副省长,省政府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这令许多市民网友大呼“过瘾”。而副省长在电视里“面对面”的回答也被网友称赞“答出了实惠”。
何为“专题询问”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有关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的一种方式,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
对于这项权力,《代表法》第13条规定: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监督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方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专题询问是一种特定的询问方式,比起一般询问更具灵活性和制约力。专题询问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一府两院”相关部门进行直面回答,在一问一答间体现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人大的权力谱系中,询问与提交议案、建议等相比,具有监督、批评的功能,而与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罢免权等监督手段相比,询问权又更多具有协调、沟通的功能。而在监督法中,询问和质询是两种并列的监督方式。区别是询问着重于知情,质询着重于问责,而且质询的门槛比较高。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这一监督“一府两院”的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7月30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会议;8月初,安徽省寿县人大开展专题询问。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首次依法行使询问权,并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请赵建才副省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共举行了6次专题询问。从“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到“道路交通安全”,从“水污染防治”、“传染病防治”到“职业教育工作”,每次专题询问都是舆论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此前5次专题询问会,已经实现了网络直播。而此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现场直播,影响更大,打破了“关门询问”的小圈子模式,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
首创电视直播
早在2007年,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为实施监督法,监督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情况,决定一年召开三次常委会专题会议,听取乐清市政府各个分管副市长的工作汇报并进行审议。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工作汇报中不清楚和不满意的问题及时进行询问。该措施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空间,对推动责任政府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广东省人大也是较早开始行使询问权的省份,2009年在广东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不合理的户籍门槛进行询问。2010年在广东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又对广汕公路惠州段收费进行询问。201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始举行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会,2014年就社会保障工作举行专题询问会,实现了网络直播。
与过去的“关门询问”、“群众看不到听不见”不同,与一些地方电视仅仅直播官员“读报告”不同,也与单纯的网络直播不同。河南专题询问的亮点在于:
一是首次实行电视、网络同步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人大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利于对政府工作进行更有效的监督。
以往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一旦关门询问,一些专题询问便有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之嫌。专题询问实行现场直播以后,人大的监督效力成倍放大,激励人大代表履行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责任。每个提问的代表,都做了精心准备。据介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将职教工作问询纳入计划后,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邀请12位省人大代表和8个部门负责人历时两个多月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实地考察了28所职业院校、13个企业,与50余名校长、教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确保情况清、底数明,确保询问有的放矢。直播专题询问,促使人大监督问出症结、问出责任、问出百姓的心声。
专题询问是一种有压力的提问,询问过程全程直播、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应询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对公众承诺,只能迫使自己努力兑现,从而有利于政府权力公开运行和决策的科学化。
二是首次创新使用“追问”“自由询问”环节,不但增强了互动性,当专题询问得不到满意答复时,人大代表可以追问,会场上“火药味”十足的声声追问,有时倒更像是质询。因此计伟民甚至认为:这种以询问之名行质询之实的做法,不失为一种东方智慧。
三是首次与网民互动,注重从网上征求意见,由常委会委员将网友意见归纳整理后提交会议,进行询问。据统计,这次的网络直播访问量和专题访问量超过百万次。从目前各地举行的专题询问情况看,很多地方专题询问有新闻媒体的参与,唯独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河南专题询问与网民互动,主动搭建民意沟通的桥梁,有效地克服了专题询问中缺乏实质性公众参与的窘境。
如何进一步完善
河南电视直播的创新形式,其作用就在于保障专题询问要问出深度和要害,答出责任和承诺。
首先,专题询问中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由于我国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化,尽管大部分代表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但对某些专业性问题并不了解,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实地调研活动,因此短时间内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以河南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为例,尽管人大各位代表积极发问,但是一些问题没有抓住要害,例如,“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河南省对该问题将如何解决?”又如,“职业院校基础设施薄弱,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请问如何有效解决?”显然,这些问题提得很宏观、也很表层,没有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质。
因此人大常委会应列出专题询问的专项经费,供人大代表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深度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找到最佳解决路径。
其次,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去监督政府落实各项承诺的后续监督十分缺乏,直接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
专题询问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在于问题的解决。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不仅要根据审议及专题询问提出审议意见,还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加大督查力度。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询问问出实效。
同时,还需要在“监督法”中增加相关条款,对专题询问的内容形式、程序规则和后续跟踪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包括将电视直播人大询问纳入“监督法”,增强直播的强制性,为专题询问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
7月29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首创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一场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这种形式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人大工作中并不多见。专题询问会一开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建伟就迫不及待地率先举手向副省长询问:“请问徐济超副省长,省政府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这令许多市民网友大呼“过瘾”。而副省长在电视里“面对面”的回答也被网友称赞“答出了实惠”。
何为“专题询问”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有关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的一种方式,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
对于这项权力,《代表法》第13条规定:代表在审议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本级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负责人或者负责人员回答询问。《监督法》第34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方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专题询问是一种特定的询问方式,比起一般询问更具灵活性和制约力。专题询问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一府两院”相关部门进行直面回答,在一问一答间体现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
在人大的权力谱系中,询问与提交议案、建议等相比,具有监督、批评的功能,而与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罢免权等监督手段相比,询问权又更多具有协调、沟通的功能。而在监督法中,询问和质询是两种并列的监督方式。区别是询问着重于知情,质询着重于问责,而且质询的门槛比较高。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这一监督“一府两院”的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7月30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会议;8月初,安徽省寿县人大开展专题询问。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首次依法行使询问权,并以专题询问的方式,请赵建才副省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共举行了6次专题询问。从“保障性住房建设”、“食品安全”到“道路交通安全”,从“水污染防治”、“传染病防治”到“职业教育工作”,每次专题询问都是舆论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此前5次专题询问会,已经实现了网络直播。而此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会首次实现了电视、广播、网络同步现场直播,影响更大,打破了“关门询问”的小圈子模式,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
首创电视直播
早在2007年,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为实施监督法,监督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情况,决定一年召开三次常委会专题会议,听取乐清市政府各个分管副市长的工作汇报并进行审议。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工作汇报中不清楚和不满意的问题及时进行询问。该措施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空间,对推动责任政府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广东省人大也是较早开始行使询问权的省份,2009年在广东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不合理的户籍门槛进行询问。2010年在广东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又对广汕公路惠州段收费进行询问。201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始举行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会,2014年就社会保障工作举行专题询问会,实现了网络直播。
与过去的“关门询问”、“群众看不到听不见”不同,与一些地方电视仅仅直播官员“读报告”不同,也与单纯的网络直播不同。河南专题询问的亮点在于:
一是首次实行电视、网络同步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人大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利于对政府工作进行更有效的监督。
以往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一旦关门询问,一些专题询问便有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之嫌。专题询问实行现场直播以后,人大的监督效力成倍放大,激励人大代表履行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责任。每个提问的代表,都做了精心准备。据介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将职教工作问询纳入计划后,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邀请12位省人大代表和8个部门负责人历时两个多月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实地考察了28所职业院校、13个企业,与50余名校长、教师、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确保情况清、底数明,确保询问有的放矢。直播专题询问,促使人大监督问出症结、问出责任、问出百姓的心声。
专题询问是一种有压力的提问,询问过程全程直播、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应询者答出原因、答出对策、答出承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对公众承诺,只能迫使自己努力兑现,从而有利于政府权力公开运行和决策的科学化。
二是首次创新使用“追问”“自由询问”环节,不但增强了互动性,当专题询问得不到满意答复时,人大代表可以追问,会场上“火药味”十足的声声追问,有时倒更像是质询。因此计伟民甚至认为:这种以询问之名行质询之实的做法,不失为一种东方智慧。
三是首次与网民互动,注重从网上征求意见,由常委会委员将网友意见归纳整理后提交会议,进行询问。据统计,这次的网络直播访问量和专题访问量超过百万次。从目前各地举行的专题询问情况看,很多地方专题询问有新闻媒体的参与,唯独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河南专题询问与网民互动,主动搭建民意沟通的桥梁,有效地克服了专题询问中缺乏实质性公众参与的窘境。
如何进一步完善
河南电视直播的创新形式,其作用就在于保障专题询问要问出深度和要害,答出责任和承诺。
首先,专题询问中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由于我国人大代表实行兼职化,尽管大部分代表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但对某些专业性问题并不了解,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实地调研活动,因此短时间内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以河南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题询问为例,尽管人大各位代表积极发问,但是一些问题没有抓住要害,例如,“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河南省对该问题将如何解决?”又如,“职业院校基础设施薄弱,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请问如何有效解决?”显然,这些问题提得很宏观、也很表层,没有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质。
因此人大常委会应列出专题询问的专项经费,供人大代表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深度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找到最佳解决路径。
其次,当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去监督政府落实各项承诺的后续监督十分缺乏,直接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
专题询问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在于问题的解决。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不仅要根据审议及专题询问提出审议意见,还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加大督查力度。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询问问出实效。
同时,还需要在“监督法”中增加相关条款,对专题询问的内容形式、程序规则和后续跟踪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包括将电视直播人大询问纳入“监督法”,增强直播的强制性,为专题询问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