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点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省高考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显示,考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较低。该专题在高三复习时,不少学生也感到难以下手,把握不大。但文章阅读总是有规律可寻的,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高考现代文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纵观文本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没有把握整体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l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以进一步猜测作者的主要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选的是小说《侯银匠》,第15题问:“小说题为‘侯银匠’,但是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这道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如果不能纵观文本,对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进行思考而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句和字词上,是答不好的。
  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主人公到底是什么呢?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刻画侯银匠,侯银匠是个手艺人,勤劳、朴实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的心灵手巧,才有文章中间部分的对侯菊勤劳、精细、能干的充分刻画。小说的着眼点一直是围绕着侯银匠展开的。所以本文的主人公是充满人情味、人性美的侯银匠。而不是侯菊。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为了表现侯银匠,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不少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没有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误判了小说的主人公,未能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和个性化阅读,未能理清两位人物之间的关系。认为文章写侯菊,标题却是侯银匠,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是借侯银匠来衬托侯菊的精明能干等等,很明显是没有理清文章主旨和关键人物的关系而出现的概念化、贴标签式的答案。
  
  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叶圣陶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决不乱走。”文章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每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有些考生走马观花看过一遍文章后,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往往是答了一半,又要回头再看文章,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答错后也难于涂改。如果是网上阅卷,麻烦会更大。同时,急躁的心态也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读懂文章,理清文脉,搞清层次后,再答考题,就会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2008年江苏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为《晚清学人杨守敬》,第18题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找出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有几个。很多考生由于没有遵循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满文章的去搜寻答案,有一个是一个,林林种种地罗列出八九条出来,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油多不坏菜,其实是事倍功半,费时丢分。我们需要的是在读懂命题者的意图后,理清文本的脉络,找到答题的信息源,然后划分层次。逐一列举。文章比较集中地说明杨守敬活动的是二、三两段,文字相对比较多,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划分小层次。文本首先交代了杨守敬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之后交代了他赴京参加会试,结识许多名流学人,开拓了眼界的事情;然后是他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取得成就的陈述;最后写他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的事。只要遵循通盘浏览,细处着眼的思维习惯,仔细阅读,细加划分,有效整合,恰当归纳,答案是不难总结出的。
  2006年全国卷文本阅读为《绵绵土》,第16题问:“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关键词。”这道题既考查了对文章结构层次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对作者行文脉络和思路的把握。文章从沙漠开始写起,然后插叙故乡的绵绵土,最后又回到沙漠。但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对象不是沙漠,也不是要讴歌沙漠的博大与雄浑,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与“母体”“故乡”有关联的“绵绵土”。文章开头四节写自己与沙漠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引出叙述的对象“绵绵土”;第五、六、七三节写孩子从母体降生与绵绵土的关系,再写扫绵绵土的习俗,故乡人认为它是天赐神土,代表着故乡。实际上全文就是通过写绵绵土来抒发对母体、对故乡的眷念。所以关键词很自然的就集中到“母体”“绵绵土”“故乡”这些词语上,理清文章的脉络,看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是组织答案的第一步。
  2007年江西卷现代文阅读《泰山很大》,其中有一问要求学生归纳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层次的内容,“泰山很大”是文章的文眼,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回应了这个“大”。只要找到这几个不同的侧面,就可以概括出题目要求的几个方面。文章1—3段从《诗经》到杜甫、李白、张岱、徐志摩以及作者本人,这些写的都是作家诗人们对待泰山的态度,表现的是泰山的恢宏气魄;第4段转而写泰山的封禅文化,写泰山人文文化的特点;5、6两段写作者自己通过看泰山而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慨。所以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写泰山很大;首先是从不同文化人对泰山的描述,写泰山的恢弘博大;其次是不同帝王的封禅,写泰山政治文化内涵的精深博大;最后写作者自己的认识。写泰山对人的心灵震撼力的巨大。归纳层意,分清结构,心中就会有个通盘的考虑,就能够注意到从不同侧面答题,很好地落实考点所提出的全面性、多角度思考的要求。
  
  检索区域 准确摘取
  
  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还体现在对局部的把握。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区域检索、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本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本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域”,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本的大致范围,区域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
  高考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的有可能被学生忽略或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文本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以2008江苏百校联考模拟试卷贾平凹的《对月》为例:“联系全文,分别概括出哪些事物是‘一个圆、一个圆 地完成’的”。该题就是典型的分类概括题,一般情况下答案就在文中,首先要找到这个关键句“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锁定这个答题的区域,应该是文章的5、6两段。第5段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点明作者的观点;第6段分别从地球以及它的运行轨道,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人的年老和年少的圆形接榫,动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人与万物的运动规律的不同表现方面来解释“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这句话的意思的。答案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大自然、动物等万事万物“圆”的完成;--是人的一生也要圆满走完,而且要为人类社会的大圆作出努力,也就是:万事万物,就像月之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人应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圆,为完成天地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题目不难,主要信息全在文本之中,学生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阅读文本,划分出小段层次,防止主要信息的丢失,导致答案不完整。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干扰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语言信息加以改造,重新组合表达。依旧以贾平凹的《对月》为例,作者最后对月说;“你真是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作者究竟看到了世界什么,又看到了自己的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锁定答题区间的同时,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前半问问作者看到了世界什么?在文本的第5节就有“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后半问要求说出看到自己什么,区域锁定在第7节,但是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以作为答案,需要归纳和整理:作者看到的是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荣辱,而应该立足眼前,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归纳整合 引申转换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写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就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达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去表达。
  2008年湖北卷现代文阅读为《雾》,试卷第6题就直接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第5段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这考查了学生筛选、整合、表达信息的综合能力,考生首先应该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圈出本段的关键词“人类社会”、“社会生活”、“自然科学”、“模糊性”,建立在归纳关键词基础上的整合,才不会丢失重要信息,然后再转换和修饰,删繁就简,考虑字数的问题,最终形成答案: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存在模糊性。归纳整合、引申转换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认知思维习惯和顺序的,不能本末倒置,一开始就考虑字数的限制,那样就会有失偏颇,丢三落四的。这也是考查学生思维缜密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在平时的高三复习中,很多老师抱着答案讲解答案,并没有把答案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谈不上对学生阅读思维和习惯训练的要求的落实了。
  再以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的阅读试题为例:要求在40个字以内说出作者在江南“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的根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审题干,定区位。“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很显然答案就在这一句的前后段落中。字数限制是40,这说明要找的内容较多,可能有几个方面。其次,是抓词语,定特点。在相关段落中找到有关的内容,并画出来,依次可以画出这样的句子:(1)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2)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到三个月以上的生命;(3)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另外,前面第二段中也有重要的句子,即:(1)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2)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的限制,得出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太阳出来。鸟雀吱叫。生机遍地。这就是归纳整合,引申转换,合成有字数限制的答案的技巧。
  
  认清手法 了解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考生对评价鉴赏类试题往往会无所适从,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表达技巧的基本概念。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理解,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高考常见的表达技巧的考查有四类:
  一、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1,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2,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3,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4,议论、说明的技巧。
  二、作品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三、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
  四、语言表达的技巧,主要是修辞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
  2007年四川卷第14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文本第一节写平静的湖面,是一幅凝固、平和的浩瀚画面,着力渲染安宁、静谧的氛围。第二节先写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意味着人声鼎沸;再写响起的音乐“在空旷的湖面回荡”,可见乐声之强之大;最后写“犀利的鸣镝”“呼啸着”“轰然炸裂”,场面热闹,动感撼人。分析至此,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即以“静”衬“动”。作者之所以写平静的湖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和平、安宁的生活;第二节写焰火燃放后的热闹,也是为了表达喜庆、兴旺的生活。答案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①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②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2007年浙江卷《泰山之思》中要求考生对第5段中划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有很多,这里主要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来说,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本题三个“只有”代表的句子是排比,“实景”和“图景”是对比,最后一句是夸张。“岩岩叠叠”是使用了叠词,所以答案的组织就是文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的雾气之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通过叠词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其他文献
一位中医师说,现代人正失去三样宝贝:流汗、放屁和打喷嚏。一个人如果流汗,就不会患上风湿关节炎;如果会放屁,肠胃就不会出毛病;如果打喷嚏,就能适应季节的变化,不易受感冒侵袭。这三样宝贝的功用,都是帮助人将体内的坏东西排出来。   只可惜,現代人在科技发达,养尊处优下,逐渐失去这三样宝贝。我们夏天在家睡觉有冷气,上班时办公室的中央冷气更通常冷得叫人打颤,出入的交通工具不是冷气小巴便是地铁,哪有机会让
2020年5月26日,拉美最大的航空公司LATAM申请破产保护  在飞机休眠期检查和维护飞机,准确性会有偏差,因为无法检测到可能已经退化的部件。因为疫情而处于休息状态的飞机和飞行员,都需要一段时间重新适应飞行。  2021年1月9日,一架载有62人的航班客机从雅加达国际机场起飞,14时40分左右与地面失去联系,之后被发现坠毁在雅加达千岛群岛海域,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该航班机型为波音737-500客機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分较多。它是一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一项考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经过几年来对学生习作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常见的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清,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审题就是对所给作文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写作的范围和要求。一般来讲,审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体裁(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傍晚,父子俩在湖上泛舟饮茶。这时,一条美人鱼游过来,想要杯水喝,兒子殷勤地给美人鱼倒水。喝完水,父子俩热情地邀请美人鱼上船坐坐,美人鱼无奈地指了指自己的尾巴。父子俩见了,不禁悲伤起来:这么漂亮的小姐怎么有条鱼尾巴呢?
亲爱的人类朋友你们好!我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名叫黑河。我原来可不叫黑河,而叫清河。以前,我可美了!   春天,桃花落在我身上,使我散發出一阵阵清香,引来蜜蜂姐姐和蝴蝶妹妹围着我载歌载舞,小朋友也常来岸边玩耍;夏天,大阳公公把我晒得暖洋洋的,一群群鸭子在我怀中戏水,河豚也不甘寂寞,赶来凑热闹,孩子们更是把我这儿当做了游乐场;秋天,月亮照在我身上,几只猴子又准备重演“猴子捞月”了,这时的我就变成了诡
为了使自己能跟E形势发展的步伐,在使用高中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本人不仅努力将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过程,也对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作了—些探索。  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外语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
“哎!数学又是99分。”“又粗心了,当时没变复数,只需要加一个字母就行了呀。”“真可惜,要是计算速度再快一点就可以拿满分了!”每次考完试,我总是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不,今天英语考试,又是考了99分。坐在台灯下,看着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我打了一个哈欠,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喂!‘考试必过丸’要不要来一瓶?”一位头戴博士帽、学霸模样的大哥哥朝我招手。“额?‘考试必过丸’?”我不禁疑惑起来,“能把你
宋庆龄小时候,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我不能去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哦,是这样。”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宋庆龄忙说。“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不,你说过,做
小时候,我一直喜欢穿父亲的拖鞋。   拖鞋是苇草编结成的,简单的样式,穿在脚上,在夏季清清凉凉。好像是喜欢那种感觉,走在水泥地板上,听那沉沉的鞋履声,扑嗒扑嗒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该是很寂寞的。母亲回老家了,那个长长的夏天,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在西安。   父亲总是很忙,每天早出晚归。他不太会管小孩,总是任我自由发展。于是,每天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睡到日上三竿,起来后吃一点父亲早晨留好的
我有一个严厉的外公,对我总是凶巴巴的。  外公个头不算太高,身体瘦得像根柱子,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很有力气,可能是因为他经常到田里去耕作吧。  外公对我看管很严,非常看重我的学习。每当放假时,别的同学都可以出去玩个痛快,而我却要去写作业。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外公出去买菜了,在去之前嘱咐我不要看电视,把作业写好。我随口答应了,等外公走后,我立马扔下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