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得到提高,教学效率随之提高。问题教学法正是合作探究式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它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为核心来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积极意义。文章就结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对问题教学法的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一、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又称问题式教学或问题引导教学,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应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和同伴的合作交流而获得知识的构建,学习过程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情境来引出问题,在情境中,学生在已有知识或生活基础上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问题教学法有助于促进知识构建
传统教学是以“考试”为方向标的教学,教师为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课堂中将学生看做是“容器”,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结果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却“学得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的构建。而以问题教学法来进行政治教学,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主体在主动的学习,知识不是被动的获得过程,而是主动的构建过程。
(三)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要注重以实践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将政治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出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要注重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提出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精讲释疑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故事、生活案例、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如在《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然后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思考交流,引导学生从具体人物和事例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源远流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借助问题,合作探究
进入课题学习后,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要注重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总是不断深入的,故而教学中教师就需以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后一问题的探究中。如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的问题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观察生活,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实行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将整个探究活动连为一体,教师借助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分析后总结,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教师主导,精讲释疑
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后就置之不理,结果重点没有得到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教学效率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就不用讲了。其实不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知识基础、分析能力等因素限制,探究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以精讲释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实践中的“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对于“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学生在探究后教师要围绕“‘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三个内容进行精讲,如“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可精讲总结为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但两种制度的设立不是任意的,而是特指的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后系统地理解知识,形成构建。
(四)关注差异,分层作业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在作业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对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
三、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要立足学生实际,从教学需要出发来设计问题教学法,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情境创设过程中问题不可或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不然,情境就容易只会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板块以“大问题带小问题(即围绕板块提出一个大的探究问题,再以小问题来作为辅助)”的形式来提问,不然课堂容易走入“满堂问”的极端。最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小组间围绕问题和自主学习知识充分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师生间要形成互动,不然课堂容易走入“形式化”极端。当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多角度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然后再实践,不能盲目,否则,课堂教学效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因此而陷入混乱的局面。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应试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发展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提升技能,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龙头中学)
一、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又称问题式教学或问题引导教学,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应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和同伴的合作交流而获得知识的构建,学习过程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情境来引出问题,在情境中,学生在已有知识或生活基础上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二)问题教学法有助于促进知识构建
传统教学是以“考试”为方向标的教学,教师为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课堂中将学生看做是“容器”,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结果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却“学得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形成知识的构建。而以问题教学法来进行政治教学,学生在问题启发下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主体在主动的学习,知识不是被动的获得过程,而是主动的构建过程。
(三)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要注重以实践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将政治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中提出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理念,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改革。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要注重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提出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精讲释疑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故事、生活案例、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如在《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然后设疑:你认为“中华民族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思考交流,引导学生从具体人物和事例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源远流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借助问题,合作探究
进入课题学习后,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要注重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总是不断深入的,故而教学中教师就需以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后一问题的探究中。如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的问题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观察生活,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实行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将整个探究活动连为一体,教师借助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分析后总结,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
(三)教师主导,精讲释疑
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后就置之不理,结果重点没有得到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教学效率依然不高。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就不用讲了。其实不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知识基础、分析能力等因素限制,探究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以精讲释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实践中的“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对于“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学生在探究后教师要围绕“‘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三个内容进行精讲,如“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可精讲总结为两种制度分别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但两种制度的设立不是任意的,而是特指的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后系统地理解知识,形成构建。
(四)关注差异,分层作业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学生,尤其是在作业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来对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作业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
三、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要立足学生实际,从教学需要出发来设计问题教学法,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情境创设过程中问题不可或缺。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不然,情境就容易只会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板块以“大问题带小问题(即围绕板块提出一个大的探究问题,再以小问题来作为辅助)”的形式来提问,不然课堂容易走入“满堂问”的极端。最后,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小组间围绕问题和自主学习知识充分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师生间要形成互动,不然课堂容易走入“形式化”极端。当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多角度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然后再实践,不能盲目,否则,课堂教学效率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因此而陷入混乱的局面。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应试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发展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提升技能,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才会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龙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