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等良好品质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数学;体验;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一、链接生活,唤起体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作用真大。例如:教学"连续进位加"时完全可以不按课本例题教学,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农贸市场真热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俩要买哪些商品,并计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给它以"生命" ,学生做题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发挥想象,加深感悟,很好地突破学习难点。
二、探寻规律,感悟体验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建立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认识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三、实践活动,升华体验
数学教学应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的心灵和才智找到驰骋的天空。学生在经历了知、情、意的体验后,又必须回到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强化体验。
比如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圆,认识各种画圆方法的局限性,接着介绍用圆规画圆,渗透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跟圆的大小有关,圆规针尖的位置决定圆的位置。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认识圆心,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同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3.最后通过量一量及课件演示,认识同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验生活,感悟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被反复证实的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程序,是数学思想具体化的反映。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思想对数学方法起指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善于设计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数学中转化、代换、对应、分类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a-b-c=a-(b+c)的规律,可举例:星期天小光带了25元钱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先花8元买了一本小辞典,又花7元买了一个订书机,小光应从25元里拿出( )元钱,营业员要找回小光( )元钱,这时小光还剩( )元钱。算完后用算式表示,结果学生列出了:25-8-7 25-(8+7) 10-8+10-7+5 20-8-7+5 20-(8+7)+5 2+3+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结果相同,自然体会出其中的规律。
五、构建模型,开放教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后,教师随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春节快到了,学校总务处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西洋参",准备送给6位退休教师。这种"西洋参"包装盒从外面量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8厘米,王老师付过钱后,请售货员用包装纸包装一下,再用尼龙绳扎好拎回学校。请你帮着设计一下,怎么扎好呢?至于用哪种包扎方法,这就要看售货员的想法和王老师的要求了。这样不但联系了生活实际,也使学生自然的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等良好品质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体验;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一、链接生活,唤起体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作用真大。例如:教学"连续进位加"时完全可以不按课本例题教学,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农贸市场真热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俩要买哪些商品,并计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给它以"生命" ,学生做题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发挥想象,加深感悟,很好地突破学习难点。
二、探寻规律,感悟体验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建立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激励学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认识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使他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中都能找到圆的足迹。并在图片中,感受到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三、实践活动,升华体验
数学教学应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的心灵和才智找到驰骋的天空。学生在经历了知、情、意的体验后,又必须回到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强化体验。
比如探讨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圆,认识各种画圆方法的局限性,接着介绍用圆规画圆,渗透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跟圆的大小有关,圆规针尖的位置决定圆的位置。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认识圆心,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同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3.最后通过量一量及课件演示,认识同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验生活,感悟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被反复证实的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程序,是数学思想具体化的反映。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思想对数学方法起指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善于设计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数学中转化、代换、对应、分类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a-b-c=a-(b+c)的规律,可举例:星期天小光带了25元钱到商店买学习用品,先花8元买了一本小辞典,又花7元买了一个订书机,小光应从25元里拿出( )元钱,营业员要找回小光( )元钱,这时小光还剩( )元钱。算完后用算式表示,结果学生列出了:25-8-7 25-(8+7) 10-8+10-7+5 20-8-7+5 20-(8+7)+5 2+3+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结果相同,自然体会出其中的规律。
五、构建模型,开放教学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后,教师随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春节快到了,学校总务处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西洋参",准备送给6位退休教师。这种"西洋参"包装盒从外面量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8厘米,王老师付过钱后,请售货员用包装纸包装一下,再用尼龙绳扎好拎回学校。请你帮着设计一下,怎么扎好呢?至于用哪种包扎方法,这就要看售货员的想法和王老师的要求了。这样不但联系了生活实际,也使学生自然的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了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等良好品质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