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中用male和female来表达性别,在male上加个前缀fe-就成了female,说明female是从属于male的。汉语中表达性别,最常用的是“男”和“女”,这两个字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从属关系。
这些字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一个“田”加一个“力”。“力”字甲骨文写成“ ”,金文写成“ ”,其实是一种农具“耜(sì)”的象形字。“耜”用于翻土和播种,这种耕田的农活都是有力量的男性在做,所以用“田”加“力”这个字代指男性。
“男”不仅可以指男性,还可以指儿子,比如长男,就是长子。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杨贵妃受宠,兄弟姊妹都跟着沾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还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自古有五等爵的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男爵是最低一级的爵位。
从“男”的常用字,还有“舅”与“甥”,舅是母亲的兄弟,甥是姐妹的儿子,舅舅与外甥,正好是一组对应关系,因此《说文解字》说:“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女
早期的“女”字都是像一位跪坐的女子,到了战国以后,弯曲的笔画又有变化,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女字不仅指女性,还可以指女儿。古人成婚以后叫“妇”,“妇”的繁体字写作“婦”,右半是扫帚的帚,“婦”指成家以后做家务的勤劳女子,后来“妇女”连用,成了成年女性的通称。
“女”还可以指天上的星宿,也可以指织女星,汉代古诗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里的“河汉女”就是织女星。
从“女”的字非常多,往往都和女性有关,比如“姐”“妹”“妻”
“妃”“娶”“姬”“妆”“姿”“妩”“媚”等等。有的字因为词义发生了演变,虽然现在的含义和女性关系不大,其实在古代也和女性有关。比如“婴”,原指女性颈部的配饰,类似今天的项链,金文中写成“ ”
“ ”“ ”,本来是一个人脖子里戴了两串贝壳,后来“人”演变成了“女”。“婴”又被借指刚出生的女婴,后泛指婴儿。
“母”字,甲骨文写成“ ”,金文写成“ ”“ ”,战国楚文字写成“ ”,小篆写成“ ”,这些字形和前面“女”字相比,都是多了两点,通常认为这是表现母亲乳房的样子,因此“母”字是从“女”字分化出来的,专指母亲。
雌雄剑
表示性别的词语,除了男女,还有不少,比如雌雄。雌雄都是从“隹”的字,隹字甲骨文写成“ ”,是一只鸟的样子,所以雌雄本来指不同性别的鸟,后来用于各种动植物,甚至连宝剑都可以分雌雄。
相传春秋时吴国有一对夫妻善于铸剑,丈夫叫干将,妻子叫莫邪(yé)。吴王阖闾(hé lǘ)吩咐他们为自己铸造一把宝剑,可是在冶炼时出了问题,一次次遭遇失败。莫邪听说要造出神妙的东西,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于是她跳入熊熊炉火之中,用自己的身体血祭宝剑,最终两把削铁如泥的锋利宝剑铸造了出来。干将为了纪念妻子,将它们一把命名叫干将,一把叫莫邪,这就是有名的“雌雄剑”。
后来干将向吴王献上雄剑“干将”,自己留下雌剑“莫邪”,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雌剑在剑匣中就会发出悲鸣之声,据说这是在思念雄剑。今日的苏州还有一条穿城而过的东西要道,叫“干将路”;苏州虎丘山有一块试剑石,据传就是当年吴王阖闾為了试验干将所铸的雄剑是否锋利,而劈开的石头。干将、莫邪和雌雄剑的故事,虽然可能只是个悲壮的传说,但它感动着每一代人。
牝牡骊黄
与雌雄类似的还有公母,如公鸡、母鸡,也多用于禽兽和草木。还有一组较为冷僻的性别词语叫“牝(pìn)牡(mǔ)”,这两个字都从“牛”,牝指母牛,牡指公牛,后来可以用于各种牲畜以及鸟类,比如牝鸡就是母鸡。有个伯乐相马的故事叫“牝牡骊黄”。
相传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伯乐年纪大了,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访骏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在沙丘得到了一匹。秦穆公问:“这是什么马?”九方皋说:“牝而黄,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发现是“牡而骊”,“骊”是黑色的意思,明明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九方皋竟然没看出来!秦穆公很生气,于是去责备伯乐,伯乐说:“九方皋所能看到的是天机,是马的内在品性,而不是外表。”
等到把这匹马牵来,果然是一匹天下罕有的千里马!“牝牡骊黄”这个成语,后专用于比喻那些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这些字有个共同特点,都是一个“田”加一个“力”。“力”字甲骨文写成“ ”,金文写成“ ”,其实是一种农具“耜(sì)”的象形字。“耜”用于翻土和播种,这种耕田的农活都是有力量的男性在做,所以用“田”加“力”这个字代指男性。
“男”不仅可以指男性,还可以指儿子,比如长男,就是长子。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杨贵妃受宠,兄弟姊妹都跟着沾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还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自古有五等爵的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男爵是最低一级的爵位。
从“男”的常用字,还有“舅”与“甥”,舅是母亲的兄弟,甥是姐妹的儿子,舅舅与外甥,正好是一组对应关系,因此《说文解字》说:“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女
早期的“女”字都是像一位跪坐的女子,到了战国以后,弯曲的笔画又有变化,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女字不仅指女性,还可以指女儿。古人成婚以后叫“妇”,“妇”的繁体字写作“婦”,右半是扫帚的帚,“婦”指成家以后做家务的勤劳女子,后来“妇女”连用,成了成年女性的通称。
“女”还可以指天上的星宿,也可以指织女星,汉代古诗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里的“河汉女”就是织女星。
从“女”的字非常多,往往都和女性有关,比如“姐”“妹”“妻”
“妃”“娶”“姬”“妆”“姿”“妩”“媚”等等。有的字因为词义发生了演变,虽然现在的含义和女性关系不大,其实在古代也和女性有关。比如“婴”,原指女性颈部的配饰,类似今天的项链,金文中写成“ ”
“ ”“ ”,本来是一个人脖子里戴了两串贝壳,后来“人”演变成了“女”。“婴”又被借指刚出生的女婴,后泛指婴儿。
“母”字,甲骨文写成“ ”,金文写成“ ”“ ”,战国楚文字写成“ ”,小篆写成“ ”,这些字形和前面“女”字相比,都是多了两点,通常认为这是表现母亲乳房的样子,因此“母”字是从“女”字分化出来的,专指母亲。
雌雄剑
表示性别的词语,除了男女,还有不少,比如雌雄。雌雄都是从“隹”的字,隹字甲骨文写成“ ”,是一只鸟的样子,所以雌雄本来指不同性别的鸟,后来用于各种动植物,甚至连宝剑都可以分雌雄。
相传春秋时吴国有一对夫妻善于铸剑,丈夫叫干将,妻子叫莫邪(yé)。吴王阖闾(hé lǘ)吩咐他们为自己铸造一把宝剑,可是在冶炼时出了问题,一次次遭遇失败。莫邪听说要造出神妙的东西,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于是她跳入熊熊炉火之中,用自己的身体血祭宝剑,最终两把削铁如泥的锋利宝剑铸造了出来。干将为了纪念妻子,将它们一把命名叫干将,一把叫莫邪,这就是有名的“雌雄剑”。
后来干将向吴王献上雄剑“干将”,自己留下雌剑“莫邪”,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雌剑在剑匣中就会发出悲鸣之声,据说这是在思念雄剑。今日的苏州还有一条穿城而过的东西要道,叫“干将路”;苏州虎丘山有一块试剑石,据传就是当年吴王阖闾為了试验干将所铸的雄剑是否锋利,而劈开的石头。干将、莫邪和雌雄剑的故事,虽然可能只是个悲壮的传说,但它感动着每一代人。
牝牡骊黄
与雌雄类似的还有公母,如公鸡、母鸡,也多用于禽兽和草木。还有一组较为冷僻的性别词语叫“牝(pìn)牡(mǔ)”,这两个字都从“牛”,牝指母牛,牡指公牛,后来可以用于各种牲畜以及鸟类,比如牝鸡就是母鸡。有个伯乐相马的故事叫“牝牡骊黄”。
相传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伯乐年纪大了,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访骏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在沙丘得到了一匹。秦穆公问:“这是什么马?”九方皋说:“牝而黄,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发现是“牡而骊”,“骊”是黑色的意思,明明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九方皋竟然没看出来!秦穆公很生气,于是去责备伯乐,伯乐说:“九方皋所能看到的是天机,是马的内在品性,而不是外表。”
等到把这匹马牵来,果然是一匹天下罕有的千里马!“牝牡骊黄”这个成语,后专用于比喻那些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