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胆结石患者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8.00%。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胆结石患者实行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胆结石;治疗
胆结石:又称胆囊结石,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比男性居多,40岁之后发病几率随着年龄而增长。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例如基因、后天因素、种族、家庭史等。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者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治疗在胆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分析,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胆结石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以及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大约50%的胆结石患者终身没有症状。对于相对较大的胆结石会引起右上腹或者中上腹腹闷的症状;相对较小的胆结石则会因为用餐较饱、进食比较油腻的食物后,夜间平卧,而引起腹部疼痛或者胆囊炎。但是胆囊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情况能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候会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诊为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本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男41例,女59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7.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患例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物治疗:气郁型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有:右肋绞痛、口苦、咽干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青皮13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3克、枳壳1克、木香10克、自芍10克、黄岑16克、茵陈38克、昆布10克、金钱草48克、槟榔10克、海藻10克、牛膝10克、鸡内金13克、桃仁10克,用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一剂。由于气郁型患者表现为肝郁气滞,因此中医需要对患者特别留意。一般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清热散结以外,中医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处理。在以上配方中,用于理气、疏肝、止痛的主要药材有:郁金、柴木香等,用于散结合排石的主要药材有鸡内金、海藻、昆布等。淤阻型患者:某些存在蛔虫病史的患者胆结石通常难以消除,常见病状为右肋疼痛,舌头发紫、口干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青皮10克、昆布13克、木香10克、赤芍13克、海藻13克、三菱10克、益母草28克、桃仁10克、莪术10克、牛膝10克、金钱草58克、柴胡10克、茵陈58克、鸡内金13克。此类患者的症状为淤血,因此中医在诊治过程中,务必重点关注患者淤血情况。湿热型患者:此类型的患者一般情况下疼痛是没有征兆的,出现疼痛过后,又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并且阵痛会加深,同感波及背部,并伴有发热、胆红素增高、眼睛发黄、口苦、便秘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金钱草58克、茵陈58克、银花28克、黄岑17克、栀子13克、连翘28克、香木10克、柴胡10克、川楝10克、郁金10克、海藻13克、昆布13克、鸡内金16克。此类患者在临床上,中医应以清热、除湿为主,切勿忽略对疏肝理气的关注。2.中医针灸治疗:体针:取日月、期门、胆俞、胆囊穴、阳陵泉、太冲等体穴。每次取3到5个穴位,用毫针行强刺激,每穴运行3分钟到5分钟,留针30分钟到50分钟,每相隔5分钟行针1次,每天刺针1次到2次。耳压:将成熟的王不留行籽埋耳穴,每天自行按5次到10次左右,每次按压大约5秒钟,2天换1次埋药。电针:取肝、胆、胰、胃、十二指肠、食道等耳穴,使用电针探头探测耳目,实施电针治疗法,敷贴法:白芷10克、葱白20克、韭菜兜20克、花椒15克、苦楝子50克、白醋10克、将白芷、花椒磨成细末,其次将韭菜兜、葱白、苦楝子捣成泥状,再用白醋和上述药物调和制成药膏贴敷至中脘穴周围,用透明薄膜覆盖固定,24小时换1次药,连续贴2天到4天。
1.3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口苦、胆绞痛、腹痛、消化不良、咽干等病状得到显效改善。有效:患者腹痛、发烧、口苦、胆绞痛等病状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腹痛、口苦、发热、眼睛发黄等病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胆结石患者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8.00%。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按胆结石内所含成分可分为三类,1.胆固醇结石,由于胆汁中所含胆固醇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沉积。2.胆色素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结石,小的如泥沙,大的如黄豆外表棕红色、黑色较多。3.混合性结石,不论哪种结石,在结石之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再有胆固石或者胆色素的沉积,从而形成混合性胆结石。按胆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1.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结石,部分病人没有症状,但在食用油腻食物之后,患者可能会腹胀、腹痛等。2.总胆结管结石,胆石可以原发于总胆管[2],也可以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3. 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胆结石患者应按时合理食用早餐、规律用餐、多进食高纤维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适当增加运动。牛奶可防胆结石,每日睡前喝一杯全脂牛奶可预防。
中医药治疗:可根据胆囊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等情况,进行辨证分析,采取中药外贴、针灸等治疗方式,调理肝胆、活血化淤、软坚散结、调理胆汁、溶石排石,达到让结石逐渐消散的治疗目的[3]。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胆结石患者实行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志德,师建平.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胆结石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8-19.
[2]苏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9):85-86.
[3]王建民.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3):107-107.
关键词:中医药;胆结石;治疗
胆结石:又称胆囊结石,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种常见疾病,女性比男性居多,40岁之后发病几率随着年龄而增长。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例如基因、后天因素、种族、家庭史等。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者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治疗在胆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分析,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胆结石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胆结石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以及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大约50%的胆结石患者终身没有症状。对于相对较大的胆结石会引起右上腹或者中上腹腹闷的症状;相对较小的胆结石则会因为用餐较饱、进食比较油腻的食物后,夜间平卧,而引起腹部疼痛或者胆囊炎。但是胆囊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情况能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候会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诊为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本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男41例,女59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7.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0患例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物治疗:气郁型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有:右肋绞痛、口苦、咽干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青皮13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3克、枳壳1克、木香10克、自芍10克、黄岑16克、茵陈38克、昆布10克、金钱草48克、槟榔10克、海藻10克、牛膝10克、鸡内金13克、桃仁10克,用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一剂。由于气郁型患者表现为肝郁气滞,因此中医需要对患者特别留意。一般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清热散结以外,中医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处理。在以上配方中,用于理气、疏肝、止痛的主要药材有:郁金、柴木香等,用于散结合排石的主要药材有鸡内金、海藻、昆布等。淤阻型患者:某些存在蛔虫病史的患者胆结石通常难以消除,常见病状为右肋疼痛,舌头发紫、口干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青皮10克、昆布13克、木香10克、赤芍13克、海藻13克、三菱10克、益母草28克、桃仁10克、莪术10克、牛膝10克、金钱草58克、柴胡10克、茵陈58克、鸡内金13克。此类患者的症状为淤血,因此中医在诊治过程中,务必重点关注患者淤血情况。湿热型患者:此类型的患者一般情况下疼痛是没有征兆的,出现疼痛过后,又会延续很长的时间,并且阵痛会加深,同感波及背部,并伴有发热、胆红素增高、眼睛发黄、口苦、便秘等症状。中医药配方:金钱草58克、茵陈58克、银花28克、黄岑17克、栀子13克、连翘28克、香木10克、柴胡10克、川楝10克、郁金10克、海藻13克、昆布13克、鸡内金16克。此类患者在临床上,中医应以清热、除湿为主,切勿忽略对疏肝理气的关注。2.中医针灸治疗:体针:取日月、期门、胆俞、胆囊穴、阳陵泉、太冲等体穴。每次取3到5个穴位,用毫针行强刺激,每穴运行3分钟到5分钟,留针30分钟到50分钟,每相隔5分钟行针1次,每天刺针1次到2次。耳压:将成熟的王不留行籽埋耳穴,每天自行按5次到10次左右,每次按压大约5秒钟,2天换1次埋药。电针:取肝、胆、胰、胃、十二指肠、食道等耳穴,使用电针探头探测耳目,实施电针治疗法,敷贴法:白芷10克、葱白20克、韭菜兜20克、花椒15克、苦楝子50克、白醋10克、将白芷、花椒磨成细末,其次将韭菜兜、葱白、苦楝子捣成泥状,再用白醋和上述药物调和制成药膏贴敷至中脘穴周围,用透明薄膜覆盖固定,24小时换1次药,连续贴2天到4天。
1.3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口苦、胆绞痛、腹痛、消化不良、咽干等病状得到显效改善。有效:患者腹痛、发烧、口苦、胆绞痛等病状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腹痛、口苦、发热、眼睛发黄等病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胆结石患者在中医药的临床治疗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8.00%。组间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胆结石:按胆结石内所含成分可分为三类,1.胆固醇结石,由于胆汁中所含胆固醇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沉积。2.胆色素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结石,小的如泥沙,大的如黄豆外表棕红色、黑色较多。3.混合性结石,不论哪种结石,在结石之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再有胆固石或者胆色素的沉积,从而形成混合性胆结石。按胆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1.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结石,部分病人没有症状,但在食用油腻食物之后,患者可能会腹胀、腹痛等。2.总胆结管结石,胆石可以原发于总胆管[2],也可以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3. 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胆结石患者应按时合理食用早餐、规律用餐、多进食高纤维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不合理的快速减肥、适当增加运动。牛奶可防胆结石,每日睡前喝一杯全脂牛奶可预防。
中医药治疗:可根据胆囊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等情况,进行辨证分析,采取中药外贴、针灸等治疗方式,调理肝胆、活血化淤、软坚散结、调理胆汁、溶石排石,达到让结石逐渐消散的治疗目的[3]。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胆结石患者实行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志德,师建平.临床观察中医药治疗胆结石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8-19.
[2]苏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9):85-86.
[3]王建民.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3):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