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鲜食玉米生产中,防控病虫草害和科学采收是关键的技术环节,是鲜穗获得高产、高品质的保证。在田间生产管理中实行健康栽培,加强水肥管理,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发生之后要及时精准防治。基于此,主要对鲜食玉米病虫草害防控及采收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采收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93-02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1 健康栽培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机会
1.1 品种选择及处理是防病控虫的前提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适应当地农业生态条件,具备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虫性强的金糯262、万糯2000、吉农糯7号等优良品种。做好前期病虫防控工作,购种时尽量购买有包衣的种子,如果没有包衣,要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要选择符合NY/T 393—2013允许使用范围内的药物,拌种时可加入0.1%浓度的锌和铜等微量元素。
1.2 水肥管理及中耕是健康栽培的关键
1.2.1 科学施肥
运用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等施肥技术,做到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相结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基肥、种肥、追肥立体施肥,科学施肥可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性。
1.2.2 适时中耕
玉米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松深度以25~30 cm为宜;3~4叶时进行浅中耕;6~7叶时进行深中耕,同时垄上培土,增强抗倒伏能力。
2 强调有效精准,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加强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监测预报工作,未发生病虫害地块或未达到防治指标时不施药。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早用药,选用符合NY/T 393—2013允许使用药物。根据当地病虫草害发生的不同情况,科学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
2.1 大斑病
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使用下列药剂:己唑·嘧菌酯叶面喷雾、氟环唑叶面喷雾、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bs-10菌株)可湿性粉剂30 g+喷液量0.5%~1%有机硅助剂,在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进行2次用药,间隔7~10 d。
2.2 丝黑穗病
播种前了解上茬玉米丝黑穗病是否较重发生,如果重发生,可用戊唑醇进行拌种。
2.3 地下害虫
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以及用灯光诱杀等措施防治。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可用下列药剂:辛硫磷颗粒剂随肥埯施;短稳杆菌拌种处理。
2.4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属于突发性害虫,当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每667 m2用药量20~30 mL,8月上旬发生的3代黏虫要进行人工方法捕杀。
2.5 玉米螟虫
2.5.1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螟要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百杆活虫40头以下可以不进行防治,百杆活虫40头以上时要进行防治。第1种措施: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3次蜂,每667 m2放蜂总量为15 000头。第2种措施:运用高秆喷雾机喷洒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从而防治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当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每667 m2喷洒50 000 IU/mg玉米螟专性Bt可湿性粉剂25 g。
2.5.2 具体方法
百杆活虫在40~80头时,选择第1种防治措施;百杆活虫在80~120头时,选择第1种或第2种防治措施,高虫量时优先采用第2种措施;百杆活虫在120~200头时,选择第2种防治措施,低虫量采取1次防治,高虫量采取2次防治;百杆活虫在200头以上时,选择第2种防治措施,进行2次防治,特高虫量时,采用第1种措施+第2种措施,并增加喷药量,或穗期加喷1次。
2.6 农田草害
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采用化學除草时,可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选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2.6.1 农艺措施
采用深翻、秋翻可杀死大部分多年生杂草;中耕除草,生育期间通过铲趟进行。
2.6.2 化学除草
2.6.2.1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可选择配方:精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土壤处理;噻吩磺隆+乙草胺土壤处理;唑嘧磺草胺+乙草胺土壤处理(后茬不种植甜菜、马铃薯)。
2.6.2.2 苗后茎叶处理杂草
在玉米苗后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药。配方分别为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苯吡唑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75%噻吩磺隆。施药时添加喷液量0.5%~1%有机硅助剂,可减少10%用药量。
3 适时科学采收,保障鲜食玉米品质
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籽粒皱缩,味淡渣多、风味变差,糯玉米同样会品质下降,采收后应及时销售食用或加工。甜玉米品种最适宜采收期是在授粉后21~23 d,糯玉米是在授粉后20~25 d。
(收稿日期:2019-02-13)
关键词: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采收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93-02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1 健康栽培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机会
1.1 品种选择及处理是防病控虫的前提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适应当地农业生态条件,具备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虫性强的金糯262、万糯2000、吉农糯7号等优良品种。做好前期病虫防控工作,购种时尽量购买有包衣的种子,如果没有包衣,要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要选择符合NY/T 393—2013允许使用范围内的药物,拌种时可加入0.1%浓度的锌和铜等微量元素。
1.2 水肥管理及中耕是健康栽培的关键
1.2.1 科学施肥
运用测土配方进行平衡施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等施肥技术,做到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相结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基肥、种肥、追肥立体施肥,科学施肥可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性。
1.2.2 适时中耕
玉米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松深度以25~30 cm为宜;3~4叶时进行浅中耕;6~7叶时进行深中耕,同时垄上培土,增强抗倒伏能力。
2 强调有效精准,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加强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以及监测预报工作,未发生病虫害地块或未达到防治指标时不施药。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早用药,选用符合NY/T 393—2013允许使用药物。根据当地病虫草害发生的不同情况,科学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
2.1 大斑病
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使用下列药剂:己唑·嘧菌酯叶面喷雾、氟环唑叶面喷雾、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bs-10菌株)可湿性粉剂30 g+喷液量0.5%~1%有机硅助剂,在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进行2次用药,间隔7~10 d。
2.2 丝黑穗病
播种前了解上茬玉米丝黑穗病是否较重发生,如果重发生,可用戊唑醇进行拌种。
2.3 地下害虫
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以及用灯光诱杀等措施防治。地下害虫较重的地块可用下列药剂:辛硫磷颗粒剂随肥埯施;短稳杆菌拌种处理。
2.4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属于突发性害虫,当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每667 m2用药量20~30 mL,8月上旬发生的3代黏虫要进行人工方法捕杀。
2.5 玉米螟虫
2.5.1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螟要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百杆活虫40头以下可以不进行防治,百杆活虫40头以上时要进行防治。第1种措施: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放蜂,共放3次蜂,每667 m2放蜂总量为15 000头。第2种措施:运用高秆喷雾机喷洒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从而防治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当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每667 m2喷洒50 000 IU/mg玉米螟专性Bt可湿性粉剂25 g。
2.5.2 具体方法
百杆活虫在40~80头时,选择第1种防治措施;百杆活虫在80~120头时,选择第1种或第2种防治措施,高虫量时优先采用第2种措施;百杆活虫在120~200头时,选择第2种防治措施,低虫量采取1次防治,高虫量采取2次防治;百杆活虫在200头以上时,选择第2种防治措施,进行2次防治,特高虫量时,采用第1种措施+第2种措施,并增加喷药量,或穗期加喷1次。
2.6 农田草害
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采用化學除草时,可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区,选用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2.6.1 农艺措施
采用深翻、秋翻可杀死大部分多年生杂草;中耕除草,生育期间通过铲趟进行。
2.6.2 化学除草
2.6.2.1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可选择配方:精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土壤处理;噻吩磺隆+乙草胺土壤处理;唑嘧磺草胺+乙草胺土壤处理(后茬不种植甜菜、马铃薯)。
2.6.2.2 苗后茎叶处理杂草
在玉米苗后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药。配方分别为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苯吡唑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75%噻吩磺隆。施药时添加喷液量0.5%~1%有机硅助剂,可减少10%用药量。
3 适时科学采收,保障鲜食玉米品质
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籽粒皱缩,味淡渣多、风味变差,糯玉米同样会品质下降,采收后应及时销售食用或加工。甜玉米品种最适宜采收期是在授粉后21~23 d,糯玉米是在授粉后20~25 d。
(收稿日期: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