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有着特殊的背景。发达国家都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国则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面对人口众多、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之困境,随着老年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传统的经济和物质供养方式难以支撑,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赡养凸显重要。文章详细阐述精神赡养的内涵、重要性、现状、原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同时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建立一个完整的老年人精神赡养社会支持系统,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精神赡养;社会支持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人口结构由青年型向老年型过渡,呈现出发展中国家转型特有的“未富先老”现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日益老龄化,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解决的困难也更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的丰富和提高,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即传统意义的老年人赡养问题已基本解决[1]。可是,赡养老人不只能停留在物质和经济层面,更需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1.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内涵
  所谓精神赡养特指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尽可能给予心理满足和精神慰藉,使老年人享受幸福的精神生活。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2]:
  (1)人格上尊重,满足自尊的需求
  尊敬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是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首要内容。
  (2)精神上安慰,满足依存的需求
  现代社会流动性频繁,子女远离故乡,空巢老人家庭居多,心理空虚和孤独感倍增,缺乏天伦之乐和家庭温暖。
  (3)生活上关心,满足求助的愿望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事情老人已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后辈去主动关心。
  (4)言语上沟通,排遣寂寞的需要
  老年人在休闲时,由于缺少与儿孙们的语言交流,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
  (5)环境上美化,满足舒适的需求
  环境的舒适安静、整洁优雅,有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休养生息,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6)心理上抚慰,满足安宁的需求
  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导致心理变化复杂,产生不适、焦虑、烦躁,需要得到安慰、支持和帮助。
  2.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
  对老年人物质上的赡养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能忽视。事实情况是,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更加重要。[3]
  首先,精神赡养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孝道文化,即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关于精神赡养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孔子和孟子。《论语》中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写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此可窥见古人之优良道德传统,精神赡养的思想光辉源远流长,永放光芒。
  其次,精神赡养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普通人在情绪良好状态下,体内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处于协调平衡水平,才能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的正常和健康。老年人需要精神愉快、舒畅心情,才能保持机体内代谢水平稳定和内分泌系统协调,因此才能够益寿延年。反过来,糟糕的心情,情绪的低陋,消极的心理状态,极易抵毁机体的免疫力,诱发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身心产生危害。
  再次,精神赡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面越来越狭窄,寡于同各方面人员的接触,人生的继续社会化处于停滞状态,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日渐不合拍,使得他们心理上倍感孤独。在中国人民大学城乡老年人的一次调查中数据显示,针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问题,城市老年人感到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比例是69%,不好说的比例是12%,否定的比例是18%,还有l%的老年人未作回答[4]。因此,我们对待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不能忽视其任何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健康有尊严的生活,生活上的富足,精神上慰藉和愉快,才能够真正的推动和实现我国老龄化的健康发展。
  3. 老年人精神赡養的现状
  由于社会的现代化,传统的祖孙同居家庭向由年轻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转变,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并且正处于被忽视的弱势地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侧重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益,是一部指导性的法律,对于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仅作出原则性规定,且注重于经济方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第十五条中规定: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法条的另一层含义是:赡养人支付赡养费即为履行了赡养义务,这实际上是在无形中弱化了乃至是取消了精神赡养。显然,当今立法只重视物质经济赡养,忽略了更高要求的精神赡养。
  不容乐观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老人总希望得到的精神上慰藉的愿望仍然没能满足。笔者接触过几起老人起诉儿女要求其精神赡养的案例,而类似精神赡养的案例在全国也并不是少数。
  中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是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子女养老占主导。大多数情况下,养老院只保障老年人的温饱,对老年人的精神变化关注不够,老年人得不到精神上的安抚,容易感到空虚。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老年人都渴望子女能够陪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人口迁移不断加剧,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就独自留守家中,长期的孤寂和身体上的不适。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远离原先熟悉的生活环境,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熟悉的人,也因为语言不通,与人交往存在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压力比较大,子女忙于工作,忽视父母心理上的不适应,很少和父母谈心,只是在物质上满足老年人,殊不知对老年人精神抚慰的缺乏导致了很多老年人患上了抑郁症。城市中的许多空巢老人往往都是丰衣足食的,有着丰厚的退休金,物质上并不缺吃少穿,但是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年人的心里话无人诉说,加之退休后老年人的价值感大大降低,认为自己不再对社会和子女有用,极易产生孤独和寂寞之感,老年人的精神得不到慰藉。老年人的内心十分敏感,渴望得到社会和子女的关爱,而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5]。   4.老年人需求精神赡养问题的原因
  物质需求和温饱问题得到了满足之后,老年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得以解决,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首先,社会的进步发展伴随着老年人精神需求剧增。 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人的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比,人的心理、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更加突出[6]。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经验表明,老年人强烈和突出的精神需求,事实上往往更大于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表现得更加急迫。
  其次,心理特征和健康是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希望年轻人尊重自己,尤其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关心。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尤其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退化,生理上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希望子女能够陪在身边。同时很多老年人自己都有退休金和积蓄,物质上并不是十分匮乏,甚至有一些老人能够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儿女,但是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强烈的被关怀和关爱在老年人的心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三,日益核心化、小型化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平时的生活节奏也会被打乱,各方面都会不适应,心理上容易感到孤独和绝望。
  第四,子女的精神供给问题。另外,有些子女虽然想要对老人进行精神赡养,但是缺乏和父母沟通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赡养。朱苏力先生在《走不出的背景》一文中对青年发出了如下感叹:“但如果你要真正能做大事,而不仅仅是当一个知道分子’,那么起码你要能够同你的父母对话;你们要能理解他们的好恶,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愤怒和担心,他们的直觉、想象和判断,甚至他们的错误和平庸。”[7]这说白了也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孝道的传递。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的看到当初的“孝道”到了今天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了,赡养父母应该是“天伦”,但是社会的变迁,其中的内容已经变化了,儿女们只负责维持老人基本的日常生活,主要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能让父母活命就行,严重的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慰藉,他们不屑于再与父母对话、沟通、安慰、鼓励了,很多时候也并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
  最后,全社会的精神供给出现短板问题。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将老年人的孤独分为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两类。情感性孤独是指缺乏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社会性孤独是指缺乏朋友间的交流[8]。处于转型发展中的我国,有人的为寻求发展机遇而常年奔波在外。“留守”和“空巢”的老年人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原有的熟悉环境和邻里关系被城市化粉碎,陷入一种人际化的社会隔离状态,陡增了人际关系陌生感和距离感。在这种社会性孤独中,老年人更是显得精神抑郁、生活空虚、孤独寂寞[9]。
  5.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对策
  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从法律法规、社会政策、组织机构等方面组成一个的支持网络,进而化解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1)法律法规支持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专家呼吁必须有一套健全可行的法律来提供刚性支撑。应该利用政府强制力提供一个完备的法律框架,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双重关怀,覆盖全社会和个人 “自我保障”的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机制。在社会学意义上,资源是产生利益之可能性。
  (2)社会政策支持
  老年人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是一个至关重要问题,能否明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老年人的重要性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此观念转变基础上,应制定完备的政策以支持精神赡养。各项政策的制定都要考虑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照顾,政府还应利用本身的地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给养老服务产业的机构和经营者以政策支持。
  (3)养老机构支持
  社会服务机构的缺乏、社会工作理念的短缺使得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从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社会上没有承接对老年人以全面关心的组织和载体,而现有社会机构的老人照料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增设包括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俱乐部、疗养院、护理院、老年医院、老年活动场所等在内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机构是必要的。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和改善社会功能,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福利和福祉,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帮助有困难的老人,协助处理老年人和子女的纠纷。对于许多并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的子女,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传授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想老年人所想,帮助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内心需求,让子女真正了解父母的需要,从而使双方能够进行沟通,改善老年人和子女的关心。
  6.结语
  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协调解决。政府、社区、家庭、专业服务组织以及老年人个体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建一个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系统,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幸福快乐地度过生命的最后历程。
  参考文献:
  [1]胡贤斐.论精神赡养法律制度的完善[J].柳州师专学报,2007(3):75-78.
  [2] [8]刘同昌.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社会支持系统[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9):49-53.
  [3]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4):124-129.
  [4]中國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28.
  [5]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美]马斯洛.动机和人格(第3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46-148.
  [7]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政策意义[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6):68-72.
  [9]王进,张晶.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精神赡养[J].三峡大学学报,2008(3):33-36.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9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探索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项目编号:2014jyxm481)
  作者简介:翟清岩(1970—),男,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老年社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徐志摩短暂的翻译生涯里,托马斯·哈代对其诗歌翻译和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基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偏见”理论,将徐志摩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之中,主要剖析徐志摩与哈代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徐志摩模仿和翻译哈代作品的缘由。从二者的性格、人生境遇及相似的求真精神等方面来论证徐志摩汉译哈代作品的这一特殊“偏见”。  【关键词】徐志摩;托马斯·哈代;偏见  一 、理论背景  作
期刊
【摘要】当前国际旅游业发展是非常繁荣的,那么市场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具体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障碍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要强化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本文主要阐述跨文化交流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误区,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旅游业;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强化;跨文化;交流  乐山市蕴涵着丰富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教学逐渐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大学教育教学中。微课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短小精要、教学时间灵活、教学形式多样,使高校英语教师广为青睐。文章首先简析微课的内涵及特征,进而提出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三方面应用路径。本研究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微课内涵;价值;高校英语;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学各学科教师教
期刊
【摘要】针对DDoS的攻击检测算法大多应用于攻击的目的端,只能实现检测效果、并不能缓解攻击的问题,提出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的集中控制等特点,在攻击的源头实现流量实时监控,使用服务重定向、流表异常检测、链路流量异常检测形成分布式多重防御体系,尽可能早地发现攻击,逐渐过滤异常流量,转移IP攻击,实现网络层DDoS攻击在源端的检测和防御。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分布式多重DDoS防御体系概念,利于应
期刊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生职业精神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对高职生职业精神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深入分析高职生在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以期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精神;调查;思考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在掌握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
期刊
【摘要】新城新区迈入规范建设时期,风险防范应该成为工作重点。通过剖析新城新区的发展性特征、资金链的经济地位与断裂危害,得出新城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畅通的资金链,资金链风险需着重预防举措。并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主体角度提出资金链风险的防范思路。  【关键词】新城新区;资金链;滨湖新区  1.研究背景和目的  自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以来,全国涌现出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
期刊
【摘要】创业教育的内容包含创业价值和创业事实,并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判断价值与事实的基本标准和“敏锐的嗅觉”。现行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工业教育和工业文化”,这种刚性的教育使高校逐渐变成“一台机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正如“产品制造”过程一般。高校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应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以后者为导向,构建富有实效性的创业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凝聚创业共识,通过制度创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民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方法对合肥市广场舞开展情况开展调研,并对获取的参与者年龄、锻炼时间、场所、组织形式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锻炼场地、组织管理和法律不健全成为影响合肥市广场舞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合肥;广场舞;调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此在各地代表群体艺术的广场舞不断兴起。它在舒展
期刊
随着YBa2Cu3O7-x(YBCO)高温涂层超导材料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做为外延生长YBCO的韧性Ni-5at.%W(NiSW)合金基带,因在保证高织构度的前提下,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较低磁性,成为了基带规模化生产的首选。国际上已有一些公司和科研单位能够生产该种基带,国内也有单位先后开展了Ni5W合金基带短样的研究工作,但对Ni5W合金长带的制备工艺研究尚不够成熟,且目前报道中关于Ni5W基带上外延过渡层薄膜的取向关系研究中,除了XRD的宏观表征外缺少微观取向的表征研究,这为测定基带和外延膜层微取向关
【摘要】回归分析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各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选取上市企业的财务指标为分析对象,应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的变化规律。本文基于选取的数据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和完善了模型。根据拟合模型分析了这些指标与股价的关系,力图寻找出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股票价;财务指标;线性回归;Eviews  一、引言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