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师生是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学校办学资源十分紧张的实际,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重管理、重落实,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注重从管理节能、观念节能和科技节能入手,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为促进学校长期良性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建设节约型校园,关键在领导、在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反对各种浪费现象,为全校师生员工作出了榜样。
1.学校职能部处和相关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学校将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成立检查组,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其改正,奖优罚劣。
3.鼓励相关学科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开展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开发,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4.在节能工作中,学校全面引入节能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用多用少一个样,用多用少全由学校支付的“实用全报”的做法。学校逐步实行了各用能单位“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崇尚节约
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要把节能观念注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中去。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节约意识,使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检查目前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浪费行为和现象,并对严重浪费现象予以曝光,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努力营造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浓厚氛围,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1.加强节约教育,将节约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崇尚节俭、简朴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2.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师生的消费观念,从自身做起,用餐时做到“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勺菜,倡导餐桌文明,杜绝浪费,不追求奢华”。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大家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大力开展废电池、各类纸张及物品的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投放,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定点存放。
3.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落实,把节约能源落实到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譬如,对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空调、传真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严格限定配备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减少宣传用纸的数量,多采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大力推行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各类材料草稿及清样的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再利用;合理设置话费限额,通话简明扼要,杜绝使用办公电话聊天或拨打信息台;严格规范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集体公务活动提倡集中乘车;控制会议数量,精简会议内容,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开支,会议食宿安排从严从简,除寒暑假,会议一般在学校召开;严格接待标准,减少陪餐人数,杜绝超标准接待;严格掌握差旅费标准,不许短途乘坐飞机和超标准住宿等。
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节能目标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以提高人、财、物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在高校则以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费用、节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具体内容。学校充分认识到,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落后,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非常严重的现象,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在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节能的科技投入,提高了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工艺,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全方位地实现节能目标,共创节约型校园。
1.加强节水管理
作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必需物,近年来用水的支出已在高校财政支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高校用水量的增大,既有必然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如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使用水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水总量的必然增加。如果加强管理,则可以减小甚至降低用水量。我校是全市生活用水大户之一,年用水量百万立方米以上。学校历任主管校长都亲自挂帅,成立专职节水机构,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抓节水工作,各院(系)、处(部)设兼职节能员百余人,节水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并制定了用水管理办法和长远规划及年度计划。在办学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年都要拨专项节水经费,20年中,累计超过千万元。同时,学校还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并率先在高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全校一级、二级、三级水表装表率达100%,20年来,一直坚持一级表日考核,二级、三级表按月定时查表。在全校范围内已进行了两次水平衡测试,误差率仅为1.19%。
学校一直把推广使用节水效益好的用水器具和先进的节水技术作为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如今,各类用水器具都采用节水型的;90%以上的绿地灌溉安装了地埋式喷灌系统或微喷,实现节水50%;设备冷却水和冷凝水全部回收循环使用,提高了水的使用率;茶炉、浴室均安装了智能收费系统和节水装置,按实际用水量计价收费,节水30%以上;自备井、供暖补水系统和高层供水均安装了变频设备,既节水又节电,效果显著;2002年学校投资430余万元(含市节水办补助的60万元)筹建了中水处理站,主要收集浴室的洗浴水和学生宿舍盥洗间的洗漱水,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左右。经过处理的再生水用于学生宿舍楼冲厕、景观、冲洗操场、洗车和部分绿化等。中水站于200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运行较正常,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中水回用率达到100%,年节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节水效果十分显著。20年来,学校建筑面积成倍增长,在校学生逐年增加,而年用水量却由1985年的192万立方米,下降到 2005年的121万立方米,下降了37%。截止到2005年底已累计节约用水600余万立方米。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北京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通过了市级创建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的验收。
2006年,学校又投入百余万元,对全校室外上水管网进行调整和部分更新,截止阀全部更换,实行分区供水,并分期对学生宿舍楼内的上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换,为第三次水平衡测试做准备。
2.加强节电管理
近年来,电费的支出占据了高校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学校用电量的增大除了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先进的教学办公设备的使用有关外,还存在原有设备陈旧、落后等原因。
学校在节电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不仅更换原有的耗电量较大的、陈旧的设施,而且还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电节能设备。主要做法有:强化用电计量管理,全校用电装表率100%;2001年~2005年将5台“S7”非节能型变压器更换成“SCB9”节能型变压器;2004年~2006年在学校教七楼和曾宪梓楼分别安装了两台型号为JD-100的节电器,经运行实测节电率可达15%以上;学校新建、改建后的教室、实验室、办公楼等全部使用节能灯管;全校路灯控制系统在总配电室安装了节能补偿柜,节电30%。
3.加强供暖管理
冬季供暖与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由于原有供暖设备老化等原因,使能源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严重。学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到降耗不降温。近年来,学校在冬季供暖节能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对多处结构不合理及老化管线进行改进更新,加强保温,加装了流量调节阀,基本达到管网的热力平衡。管网改造更新后,密闭性大大增强,时常发生因升温超压而排放部分热水的现象,故对管网回水系统进行改造,回收一部分因升温超压而排放的热水,减少了管网的热水资源损失。
第二,在锅炉房内及教学楼和办公楼进户井内加装进户旁通阀共计73个,采取分时段供暖形式。供暖期间派维修人员分别于晚上21时开启、凌晨5时关闭旁通阀的方法控制流量,夜间减少对其供热量,以值班温度进行供暖,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在锅炉房回水主管之间加装旁通混水控制阀,通过对其进行及时调节,使锅炉处于最佳运行工作状况,进而有效节约能源。
第三,安装气候补偿器,便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节锅炉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学校与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长期合作,请其每天提供供暖指数预报,利用每天的天气预报,找出一条适合学校日供暖参数曲线,从而达到根据天气情况掌握当日锅炉供、回水温度,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等问题。
第四,提高员工节能意识,把降低消耗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管网巡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及时修复每个泄露点,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中体现节能意识。由于学校领导得力,管理到位,在节能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可从下表近四个年度的能耗比较中看出。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投入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人、财、物的利用率为核心,以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节约意识,从管理节能、观念节能和科技节能入手,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学校良性快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学校办学资源十分紧张的实际,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重管理、重落实,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过程中注重从管理节能、观念节能和科技节能入手,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为促进学校长期良性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建设节约型校园,关键在领导、在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厉行节约,反对各种浪费现象,为全校师生员工作出了榜样。
1.学校职能部处和相关单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本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学校将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成立检查组,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其改正,奖优罚劣。
3.鼓励相关学科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开展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开发,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4.在节能工作中,学校全面引入节能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用多用少一个样,用多用少全由学校支付的“实用全报”的做法。学校逐步实行了各用能单位“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节约奖励”的能源管理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崇尚节约
高校不仅应注重教书育人,而且要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要把节能观念注入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中去。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节约意识,使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检查目前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浪费行为和现象,并对严重浪费现象予以曝光,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努力营造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浓厚氛围,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1.加强节约教育,将节约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崇尚节俭、简朴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2.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师生的消费观念,从自身做起,用餐时做到“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勺菜,倡导餐桌文明,杜绝浪费,不追求奢华”。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大家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大力开展废电池、各类纸张及物品的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投放,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定点存放。
3.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落实,把节约能源落实到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譬如,对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空调、传真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严格限定配备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减少宣传用纸的数量,多采用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大力推行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各类材料草稿及清样的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再利用;合理设置话费限额,通话简明扼要,杜绝使用办公电话聊天或拨打信息台;严格规范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集体公务活动提倡集中乘车;控制会议数量,精简会议内容,尽量少开会、开短会;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开支,会议食宿安排从严从简,除寒暑假,会议一般在学校召开;严格接待标准,减少陪餐人数,杜绝超标准接待;严格掌握差旅费标准,不许短途乘坐飞机和超标准住宿等。
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节能目标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以提高人、财、物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在高校则以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费用、节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具体内容。学校充分认识到,由于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落后,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非常严重的现象,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在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加大了对节能的科技投入,提高了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工艺,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全方位地实现节能目标,共创节约型校园。
1.加强节水管理
作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必需物,近年来用水的支出已在高校财政支出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高校用水量的增大,既有必然因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如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使用水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水总量的必然增加。如果加强管理,则可以减小甚至降低用水量。我校是全市生活用水大户之一,年用水量百万立方米以上。学校历任主管校长都亲自挂帅,成立专职节水机构,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抓节水工作,各院(系)、处(部)设兼职节能员百余人,节水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并制定了用水管理办法和长远规划及年度计划。在办学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年都要拨专项节水经费,20年中,累计超过千万元。同时,学校还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并率先在高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全校一级、二级、三级水表装表率达100%,20年来,一直坚持一级表日考核,二级、三级表按月定时查表。在全校范围内已进行了两次水平衡测试,误差率仅为1.19%。
学校一直把推广使用节水效益好的用水器具和先进的节水技术作为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如今,各类用水器具都采用节水型的;90%以上的绿地灌溉安装了地埋式喷灌系统或微喷,实现节水50%;设备冷却水和冷凝水全部回收循环使用,提高了水的使用率;茶炉、浴室均安装了智能收费系统和节水装置,按实际用水量计价收费,节水30%以上;自备井、供暖补水系统和高层供水均安装了变频设备,既节水又节电,效果显著;2002年学校投资430余万元(含市节水办补助的60万元)筹建了中水处理站,主要收集浴室的洗浴水和学生宿舍盥洗间的洗漱水,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左右。经过处理的再生水用于学生宿舍楼冲厕、景观、冲洗操场、洗车和部分绿化等。中水站于200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运行较正常,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中水回用率达到100%,年节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节水效果十分显著。20年来,学校建筑面积成倍增长,在校学生逐年增加,而年用水量却由1985年的192万立方米,下降到 2005年的121万立方米,下降了37%。截止到2005年底已累计节约用水600余万立方米。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北京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通过了市级创建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的验收。
2006年,学校又投入百余万元,对全校室外上水管网进行调整和部分更新,截止阀全部更换,实行分区供水,并分期对学生宿舍楼内的上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换,为第三次水平衡测试做准备。
2.加强节电管理
近年来,电费的支出占据了高校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学校用电量的增大除了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先进的教学办公设备的使用有关外,还存在原有设备陈旧、落后等原因。
学校在节电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不仅更换原有的耗电量较大的、陈旧的设施,而且还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电节能设备。主要做法有:强化用电计量管理,全校用电装表率100%;2001年~2005年将5台“S7”非节能型变压器更换成“SCB9”节能型变压器;2004年~2006年在学校教七楼和曾宪梓楼分别安装了两台型号为JD-100的节电器,经运行实测节电率可达15%以上;学校新建、改建后的教室、实验室、办公楼等全部使用节能灯管;全校路灯控制系统在总配电室安装了节能补偿柜,节电30%。
3.加强供暖管理
冬季供暖与师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由于原有供暖设备老化等原因,使能源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严重。学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到降耗不降温。近年来,学校在冬季供暖节能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对多处结构不合理及老化管线进行改进更新,加强保温,加装了流量调节阀,基本达到管网的热力平衡。管网改造更新后,密闭性大大增强,时常发生因升温超压而排放部分热水的现象,故对管网回水系统进行改造,回收一部分因升温超压而排放的热水,减少了管网的热水资源损失。
第二,在锅炉房内及教学楼和办公楼进户井内加装进户旁通阀共计73个,采取分时段供暖形式。供暖期间派维修人员分别于晚上21时开启、凌晨5时关闭旁通阀的方法控制流量,夜间减少对其供热量,以值班温度进行供暖,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在锅炉房回水主管之间加装旁通混水控制阀,通过对其进行及时调节,使锅炉处于最佳运行工作状况,进而有效节约能源。
第三,安装气候补偿器,便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节锅炉运行状态,避免能源浪费。学校与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长期合作,请其每天提供供暖指数预报,利用每天的天气预报,找出一条适合学校日供暖参数曲线,从而达到根据天气情况掌握当日锅炉供、回水温度,有效地避免了资源浪费等问题。
第四,提高员工节能意识,把降低消耗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管网巡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及时修复每个泄露点,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中体现节能意识。由于学校领导得力,管理到位,在节能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可从下表近四个年度的能耗比较中看出。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投入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人、财、物的利用率为核心,以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节约意识,从管理节能、观念节能和科技节能入手,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学校良性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