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策略
情境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喜爱。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如何实施情境教学策略,下面具体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特点分析
(一)情感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入丰富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譬如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山水风景的热爱、对悲惨事件的同情、对榜样人物的崇拜等,这些文章含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性是教学情境的一个主要特征,具有情感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目的。
(二)生活性
教育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会失去教育意义,书本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是死书本,学校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是死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的话。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尽可能使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显得真实,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身心受到感染,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对策
(一)合理进行课堂情境教学铺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易分神、注意力不够集中、昏昏欲睡的更是提不起精神,分析其背后真实原因是教师课上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前五分钟和课后十分钟,这个时间段神经较为紧张,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是最容易溜号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曾尝试课前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学生找到最佳学习状态,但是效果并不好。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与学生沟通外,还要在课前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辅助讲讲生动的故事,为学生们构建鲜明而形象的情境氛围,让他们能主动参与,争取把课前这关键的几分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还有就是,课程开始后的前几分钟是引导学习,例如,学习一篇文章或分析文章所讲的具体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看相关视频,听相关音乐,看课堂上这些辅助教学工具的主题与实际教学内容是否互相关联,相互补充,这样做能在开课前帮学生做好预习,引领他们积极地参与主题,增进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中利用情境进行良好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怎样与学生互动,把握学生们的关注点,触动他们的思想。小学生们集中在一个事情的时间非常短暂,这一秒注意力在这里,下一秒注意力又转向其它地方,这样下去学生与教师缺少交流,久而久久之就导致学生对学习比较被动,没兴趣去学。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帮学生做好情境互动。例如,教师在讲授文章时,可让学生参与到所讲情节,为他们分配所饰演的相关人物,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会更加积极,具有其自身的创造性,使他们真正融入情境互动中来。与此同时,对小学生来讲,扮演文章中人物,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体验情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还有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玩情境互动游戏。例如,学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可让学生在配对游戏情境里互动,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使学生能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依据课本展现的内容提出重要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的情感诉求与阅读目标相关联。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使学生进入主动想问题的一种状态,用具体问题推动学生们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出他们参与的热情。可见,教师课前的用心设计与实际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给学生创设有争议且可深入探究的问题,才能触发学生们坚持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将自身对文章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思考,获得答案的同时,体会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教师在做问题设置时,可多做设问,学生们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详细的掌握。在全面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面为出发点,以阅读目标为准则,有效提出合理问题。举个例子,小学教师讲授写景的文章,可以创立专门的身份,让教师化身为讲解员来为学生介绍文章所讲内容。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还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之间的距离感。举例来说,《静夜思》这首诗在讲解過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练诵读,理解诗句所阐释的内容,将月亮与思乡情结巧妙的联系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是否有相同的感触?学生们在沉思中体悟诗人当时的心境,不知不觉地走入课堂里所创设的情感意境中。
三、结束语
总之,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广大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革上小学)
作者简介:汤思梅,1985年生,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语文),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76.
[2]王红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7(17):91.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策略
情境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喜爱。情境教学强调的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如何实施情境教学策略,下面具体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特点分析
(一)情感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入丰富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譬如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山水风景的热爱、对悲惨事件的同情、对榜样人物的崇拜等,这些文章含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性是教学情境的一个主要特征,具有情感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目的。
(二)生活性
教育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会失去教育意义,书本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是死书本,学校如果没有生活做中心,就是死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的话。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尽可能使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显得真实,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身心受到感染,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对策
(一)合理进行课堂情境教学铺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易分神、注意力不够集中、昏昏欲睡的更是提不起精神,分析其背后真实原因是教师课上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前五分钟和课后十分钟,这个时间段神经较为紧张,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是最容易溜号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曾尝试课前通过聊天的方式帮学生找到最佳学习状态,但是效果并不好。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与学生沟通外,还要在课前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辅助讲讲生动的故事,为学生们构建鲜明而形象的情境氛围,让他们能主动参与,争取把课前这关键的几分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还有就是,课程开始后的前几分钟是引导学习,例如,学习一篇文章或分析文章所讲的具体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看相关视频,听相关音乐,看课堂上这些辅助教学工具的主题与实际教学内容是否互相关联,相互补充,这样做能在开课前帮学生做好预习,引领他们积极地参与主题,增进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中利用情境进行良好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怎样与学生互动,把握学生们的关注点,触动他们的思想。小学生们集中在一个事情的时间非常短暂,这一秒注意力在这里,下一秒注意力又转向其它地方,这样下去学生与教师缺少交流,久而久久之就导致学生对学习比较被动,没兴趣去学。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帮学生做好情境互动。例如,教师在讲授文章时,可让学生参与到所讲情节,为他们分配所饰演的相关人物,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会更加积极,具有其自身的创造性,使他们真正融入情境互动中来。与此同时,对小学生来讲,扮演文章中人物,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体验情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还有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玩情境互动游戏。例如,学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可让学生在配对游戏情境里互动,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使学生能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依据课本展现的内容提出重要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的情感诉求与阅读目标相关联。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使学生进入主动想问题的一种状态,用具体问题推动学生们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出他们参与的热情。可见,教师课前的用心设计与实际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给学生创设有争议且可深入探究的问题,才能触发学生们坚持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将自身对文章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思考,获得答案的同时,体会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教师在做问题设置时,可多做设问,学生们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详细的掌握。在全面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面为出发点,以阅读目标为准则,有效提出合理问题。举个例子,小学教师讲授写景的文章,可以创立专门的身份,让教师化身为讲解员来为学生介绍文章所讲内容。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还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之间的距离感。举例来说,《静夜思》这首诗在讲解過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练诵读,理解诗句所阐释的内容,将月亮与思乡情结巧妙的联系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是否有相同的感触?学生们在沉思中体悟诗人当时的心境,不知不觉地走入课堂里所创设的情感意境中。
三、结束语
总之,创设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们建立学习的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广大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革上小学)
作者简介:汤思梅,1985年生,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语文),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明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76.
[2]王红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7(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