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领悟政治理论的精髓与要义,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53-00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领悟政治理论的精髓与要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选择要适合需要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案例”可谓多如牛毛,一种观点背后可以列举出若干种案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案例精挑细选,选择真实准确、代表性和感染力强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人生观”模块时,可以选取“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10.24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的事迹以及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讲授“道德观”部分时,挑选《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谭千秋》《三鹿奶粉事件》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视频资料片段给学生赏栎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播放《建国大业》《复兴之路》《百年潮·中国梦》等影片片段。又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可以选取“书屋遍及农村、工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等案例;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可以选取“久盛不衰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刘鸿生企业集团的社会主义改造”、“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等例子。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采用案例是为了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因此,教师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讲清讲透,避免简单地用案例的堆叠来支撑理论观点。以上面所提到的“书屋遍及农村、工矿、社区”这个案例为例,教师在分析时不仅要告诉学生现在各类书屋已达100万个,而且要告诉学生“农家书屋”、“工矿书屋”、“社区书屋”的概况,让学生知道“书屋”是国家为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工矿企业、城市社区建立的,由农民、工人、居民自己管理的、能给大家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解决老百姓“读得起、读得到、方便读”问题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案例时,不仅要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情况、主要服务地、主题口号、选拔标准、服务内容等,而且要有选择地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还要介绍本校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有关情况以及本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生的事迹,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案例讨论要教学相长
案例能有效地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变“以教师主体”为“以教师为主导”,发动学生搜集案例、整理案例、讨论案例,教师再加以点评和补充,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时,组织学生围绕“制假售假打假”展开讨论,结合近几年“3.15”所揭穿的无数的骗局、陷阱和黑幕,让学生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在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让学生课前搜集与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现象、搜集校园里的不和谐现象,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甚至就某些现象进行辩论,通过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调查与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和谐行为。在讲“爱国主义”部分时,组织学生搜集爱国主义的案例,以“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案例的搜集以及讨论,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强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体验,激发理性爱国的思考,并最终落实到爱国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适合教学需要,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深入透彻,并且要组织学生搜集案例展开讨论,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编号:湘教思政会2015-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53-00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领悟政治理论的精髓与要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选择要适合需要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案例”可谓多如牛毛,一种观点背后可以列举出若干种案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案例精挑细选,选择真实准确、代表性和感染力强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人生观”模块时,可以选取“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10.24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的事迹以及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讲授“道德观”部分时,挑选《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谭千秋》《三鹿奶粉事件》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视频资料片段给学生赏栎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播放《建国大业》《复兴之路》《百年潮·中国梦》等影片片段。又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可以选取“书屋遍及农村、工矿、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等案例;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可以选取“久盛不衰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刘鸿生企业集团的社会主义改造”、“辉煌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等例子。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采用案例是为了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因此,教师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讲清讲透,避免简单地用案例的堆叠来支撑理论观点。以上面所提到的“书屋遍及农村、工矿、社区”这个案例为例,教师在分析时不仅要告诉学生现在各类书屋已达100万个,而且要告诉学生“农家书屋”、“工矿书屋”、“社区书屋”的概况,让学生知道“书屋”是国家为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工矿企业、城市社区建立的,由农民、工人、居民自己管理的、能给大家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解决老百姓“读得起、读得到、方便读”问题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案例时,不仅要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情况、主要服务地、主题口号、选拔标准、服务内容等,而且要有选择地介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还要介绍本校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有关情况以及本校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生的事迹,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案例讨论要教学相长
案例能有效地将书本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变“以教师主体”为“以教师为主导”,发动学生搜集案例、整理案例、讨论案例,教师再加以点评和补充,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讲“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时,组织学生围绕“制假售假打假”展开讨论,结合近几年“3.15”所揭穿的无数的骗局、陷阱和黑幕,让学生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在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让学生课前搜集与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现象、搜集校园里的不和谐现象,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甚至就某些现象进行辩论,通过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调查与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和谐行为。在讲“爱国主义”部分时,组织学生搜集爱国主义的案例,以“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爱国主义案例的搜集以及讨论,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强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体验,激发理性爱国的思考,并最终落实到爱国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适合教学需要,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深入透彻,并且要组织学生搜集案例展开讨论,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课题编号:湘教思政会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