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日益显著。这种问题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生产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现象,这是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首先阐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式”问题特征及其历史渊源,然后对我国一直以来进行的城乡经济改革转型问题分阶段研究讨论,结合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结构优化 城镇化 刘易斯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进步,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1.6%。可是,综合整个社会来看,这一比重仍然过小,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化由来已久,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国家提出的“以农养工”等政策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制度性原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将大部分农村剩余转移到城市中,导致区域发展差别巨大,由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如果不统筹兼顾解决这一问题,任由其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势必会影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主义目标。
通过近年的两会提案,也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城市发展规划,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现实生活中促进共同那个富裕的重要途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那么当今已经贫富很悬殊的城乡经济结构如何转型呢?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文献综述
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王颂吉从城乡要素错配中,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歧问题,以及对现今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夏耕从制度方面分析了二元结构转型的关键问题,认为这种行为规则是一种内生变量;还有的专题报告在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结构中,主要阐述了党在十六大、十七大等方面部署的努力,主要揭示了是党的政策之间的关联,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思路。
而在本文,根据刘易斯模型,结合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具体问题,指出刘易斯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不适性和相通之处,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主要包括:一是依靠城市剩余输入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资本、技术、人才,扶持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二是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生态、现代农业,实现粮食作物安全;三是部分农村进行特色城镇化,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又能进一步缓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问题。
三、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简单分析
(一)刘易斯模型介绍
在刘易斯模型中,假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生产中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当生产规模扩大时,资本家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引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流动。但是,由于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生产性的剩余劳动,因此,虽然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仍然不会提高。结果,生产扩张给资本家带来更大的利润。受利润引诱,资本家将继续增雇工人来扩大生产规模,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这个过程一直要进行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完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就不是无限丰富了,而是像资本一样变为相对稀缺了。农业部门像工业部门一样现代化了,二元经济也就变为一元经济,发展中国家从此就进入了工业化。
(二)中国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而对于我国来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差异与刘易斯模型中显著差异的一点是,我国的差异是认为有意识的造成的。在刘易斯模型中,主要是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输入,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国人口众多,大量的人口涌入毕竟给城市带来巨大问题,现在的农民工不是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吗?
我国“摊大饼”式的城市化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房价过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产业同构的问题等,从而影响实现全面小康和幸福生活。这不仅接纳不了农村人口,自身也亟待改革。“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也影响了城市生活。
(三)刘易斯模型对于中国的不适性
面对我国严峻的现实国情,依靠城市接纳无限的剩余劳动力显然是不可行的,而且大部分农村人口安土重迁,并不愿意远离土地。
现代世界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革命,社会也在面临转型因此各行各业都在向着机械化、自动化转型,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步下降。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撤资、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也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城市不可能提供无限的就职岗位。因此刘易斯模型中最重要的假设,劳动力需求是无限制的,以及工资在城市工业岗位达到饱和之前是不变的,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四)基于此笔者的分析
难道刘易斯模型对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就完全没有作用了吗?当然不是。这种结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城市剩余转移到农村、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之上。在速水佑次郎教授的《从贫困到富裕》一书中,讨论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他指出“发达国家唯一有可能摆脱贫困和停滞局面的措施是有效地借用发达国家开发的技术”,这一观点我们也可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去。
在当今城市远远先于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将适当的城市剩余转移到农村中,这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尤为关键的是,在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还是依赖于农村生产粮食,而现在我国的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大农村的农业水平设施建设,将有限的农村生产力投入到农业问题中,实现粮食的高产出。既增加农村人口的收益,又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那么,解放后的劳动力呢还需要像当今的农民工一样浩浩荡荡去城市打工吗?在城市不仅农民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运用中国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进入城市,也可以进入城镇。我国的城市化问题日趋严重,借助城市周围的“卫星”——小城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病。
新城镇化也是为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号召而做的重大改革,要明确这和城市化是有很大差别的,城镇规模比城市小,但是数量多,可以在原有农村基础上建设,也可以在大城市附近建设卫星城,进一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说到就业岗位,就是农业向工业的转型。根据“产业集群效应”、“当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等发展理论,规模效益带来的巨大便利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区域经济竞争已从企业战略层面转向产业集群战略层面,产业集群极大的拓宽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
除了工业,农业也是一大亮点,除了机械化实现精耕细作,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集产业化、效益化、生态化于一体,这在我国不少显示已经成功运用,生态观光园、水果采摘园等一系列众多特色生态产业,朝气蓬勃,带来效益、绿色双丰收。可以看出,我国的城乡经济经济结构转型有许多亮点之处,关键是有适宜的政策指导,并且积极引领走好这关键的进程。
四、结束语
通过对刘易斯模型的分析,就我国现实国情的思考。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的办法。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中,要求只有城乡差异,而没有地区差异,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个经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发展意味着为将来而建设,而对现在的行为则加以约束,分析起来很简单,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或许却很难实施。”这句话反映的也是现实问题,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好每一小步吧。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3]何学林.新城镇化与中国整体大策划[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4]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关键何在[J]. 经济研究导刊,2008(4): 1-4
[5]蔡昉.《中国刘易斯拐点远未终结》[N]. 21世纪经济报,2010-9-3(9)
[6]王颂吉,白永秀.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7):31-43
关键词:结构优化 城镇化 刘易斯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进步,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1.6%。可是,综合整个社会来看,这一比重仍然过小,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化由来已久,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国家提出的“以农养工”等政策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制度性原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将大部分农村剩余转移到城市中,导致区域发展差别巨大,由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如果不统筹兼顾解决这一问题,任由其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势必会影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主义目标。
通过近年的两会提案,也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城市发展规划,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现实生活中促进共同那个富裕的重要途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那么当今已经贫富很悬殊的城乡经济结构如何转型呢?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文献综述
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王颂吉从城乡要素错配中,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歧问题,以及对现今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夏耕从制度方面分析了二元结构转型的关键问题,认为这种行为规则是一种内生变量;还有的专题报告在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结构中,主要阐述了党在十六大、十七大等方面部署的努力,主要揭示了是党的政策之间的关联,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思路。
而在本文,根据刘易斯模型,结合我国现有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具体问题,指出刘易斯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不适性和相通之处,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主要包括:一是依靠城市剩余输入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资本、技术、人才,扶持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二是重视三农问题,加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生态、现代农业,实现粮食作物安全;三是部分农村进行特色城镇化,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又能进一步缓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问题。
三、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简单分析
(一)刘易斯模型介绍
在刘易斯模型中,假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生产中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当生产规模扩大时,资本家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扩大生产规模,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引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流动。但是,由于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生产性的剩余劳动,因此,虽然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仍然不会提高。结果,生产扩张给资本家带来更大的利润。受利润引诱,资本家将继续增雇工人来扩大生产规模,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这个过程一直要进行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完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就不是无限丰富了,而是像资本一样变为相对稀缺了。农业部门像工业部门一样现代化了,二元经济也就变为一元经济,发展中国家从此就进入了工业化。
(二)中国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而对于我国来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差异与刘易斯模型中显著差异的一点是,我国的差异是认为有意识的造成的。在刘易斯模型中,主要是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输入,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国人口众多,大量的人口涌入毕竟给城市带来巨大问题,现在的农民工不是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吗?
我国“摊大饼”式的城市化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房价过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产业同构的问题等,从而影响实现全面小康和幸福生活。这不仅接纳不了农村人口,自身也亟待改革。“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也影响了城市生活。
(三)刘易斯模型对于中国的不适性
面对我国严峻的现实国情,依靠城市接纳无限的剩余劳动力显然是不可行的,而且大部分农村人口安土重迁,并不愿意远离土地。
现代世界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革命,社会也在面临转型因此各行各业都在向着机械化、自动化转型,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步下降。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撤资、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也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城市不可能提供无限的就职岗位。因此刘易斯模型中最重要的假设,劳动力需求是无限制的,以及工资在城市工业岗位达到饱和之前是不变的,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四)基于此笔者的分析
难道刘易斯模型对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就完全没有作用了吗?当然不是。这种结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城市剩余转移到农村、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之上。在速水佑次郎教授的《从贫困到富裕》一书中,讨论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他指出“发达国家唯一有可能摆脱贫困和停滞局面的措施是有效地借用发达国家开发的技术”,这一观点我们也可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去。
在当今城市远远先于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将适当的城市剩余转移到农村中,这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尤为关键的是,在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还是依赖于农村生产粮食,而现在我国的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大农村的农业水平设施建设,将有限的农村生产力投入到农业问题中,实现粮食的高产出。既增加农村人口的收益,又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那么,解放后的劳动力呢还需要像当今的农民工一样浩浩荡荡去城市打工吗?在城市不仅农民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运用中国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进入城市,也可以进入城镇。我国的城市化问题日趋严重,借助城市周围的“卫星”——小城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病。
新城镇化也是为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号召而做的重大改革,要明确这和城市化是有很大差别的,城镇规模比城市小,但是数量多,可以在原有农村基础上建设,也可以在大城市附近建设卫星城,进一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说到就业岗位,就是农业向工业的转型。根据“产业集群效应”、“当地化生产全球化销售”等发展理论,规模效益带来的巨大便利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区域经济竞争已从企业战略层面转向产业集群战略层面,产业集群极大的拓宽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
除了工业,农业也是一大亮点,除了机械化实现精耕细作,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集产业化、效益化、生态化于一体,这在我国不少显示已经成功运用,生态观光园、水果采摘园等一系列众多特色生态产业,朝气蓬勃,带来效益、绿色双丰收。可以看出,我国的城乡经济经济结构转型有许多亮点之处,关键是有适宜的政策指导,并且积极引领走好这关键的进程。
四、结束语
通过对刘易斯模型的分析,就我国现实国情的思考。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的办法。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中,要求只有城乡差异,而没有地区差异,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个经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发展意味着为将来而建设,而对现在的行为则加以约束,分析起来很简单,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或许却很难实施。”这句话反映的也是现实问题,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好每一小步吧。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3]何学林.新城镇化与中国整体大策划[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4]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关键何在[J]. 经济研究导刊,2008(4): 1-4
[5]蔡昉.《中国刘易斯拐点远未终结》[N]. 21世纪经济报,2010-9-3(9)
[6]王颂吉,白永秀.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7):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