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效途径。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协同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新趋势,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通过对协同创新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评述,为企业协同创新的研究提供理论铺垫。
关键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创新要素
一、关于协同创新的文献综述
国外对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最早提出的是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Schumpeter,1912),他最先提出了“創新理论”,认为创新是通过组合各个生产要素以此开发出新技术、产品、工艺和开拓出新的市场,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协同(synergy)概念的提出是由Ansoff(1965)在其写的《Corporate Strategy》一书中最先提出,协同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产生共生互长的关系,并提出企业协同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创造出价值,由此企业必须的高度重视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部门内部之间的协同。而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Haken),则系统性的提出了协同理论,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间创立了协同学,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指的是在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通过协同行为产生出超越了各子系统要素单独作用的效果,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产生了联合作用。
国内学者也都从不同视角对协同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劲(2011)在中国体制改革的笔谈中提出,协同创新是各企业、大学及其科研院所、各个金融机构和政府等多元主体为了实现其创新目标而开展相互问协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它比开放式创新表现要更为复杂,通过各个主体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入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方式。张方(2011)和胡恩华(2007)提出,协同创新指的是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企业和外部组织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来刺激企业并将企业的潜里发挥到最大的一种创新模式,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越本身能力的协同效应。杨继瑞(2013)认为,协同创新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王树国(2011)从微观层面来看问题,认为协同创新是企业内部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多方位的交流和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形成知识共享的一种机制。王越等人(2013)指出,所谓的协同创新,就是在一个开放的大的系统中,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突破企业界限,进行相互之间的流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发挥它么各自的正效应,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更加稳定的创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模式的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模式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内部协同创新指的是企业通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创新,外部协同创新则主要是企业通过和其它有关主体的互动。对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的支撑要素,比如制度、组织、管理、文化等,和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核心资源要素,比如市场、技术等之间的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包括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协同创新机制和过程模型来研究协同创新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正向积极影响,证实了协同创新作用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正相关作用。比如美国学者Nelson & Win-ter(1982)就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启示下,通过借鑒生物进化论创立了他的协同创新演化经济理论,使得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得到融合;Tidd(1997)、Tucker(2002)等主要研究了系统内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的协同;Griffin,A(1996)对营销和研发职能进行了整合,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协同创新来实现企业的短期竞争利润并以此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许庆瑞等(2004)在哈肯协同学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演化;郑刚(2004、2008)从TIM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和各个其它关键要素之间的协同,并且提出了五全面协同创新的五阶段过程模型。
就外部协同创新而言,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横向方面主要是围绕各个主体(大学、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等)横向协同创新模型与运行机制、模式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在纵向方面,主要围绕各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纵向协同创新模式、影响因素、策略实施等方面来开展研究.比如,Freeman(1988)最早提出了协同创新模式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网络模式主要联结机制是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关心;Pekkafinen&Har-maakorpi(2006)均认为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是由企业与纵向的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横向的竞争企业、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主体构成。Capello&Rietveld(1998)从企业内部、企业联盟、企业外部等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了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协同效应的影响;Etzkowitz、Levdesdorff(1995)研究了企业、政府、大学之间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三螺旋结构模型;Bonaccorsi&Piccaluga(1994)提出了协同创新模式中尤其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本质就是知识跨组织的转移和学习管理;迭斯(Dlez,2000)通过巴塞罗那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与公共机构的协同创新模式远不如企业和其他主体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协同创新绩效产生的办帮助作用大。Weiss&Calactone的研究表明,企业与政府的协同创新模式中,政府的政策对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Chesbrough(2003)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企业应当积极和外部各类组织机构合作,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认为企业应该实施开放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进行广泛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模式;创新主体;创新要素
一、关于协同创新的文献综述
国外对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最早提出的是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Schumpeter,1912),他最先提出了“創新理论”,认为创新是通过组合各个生产要素以此开发出新技术、产品、工艺和开拓出新的市场,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协同(synergy)概念的提出是由Ansoff(1965)在其写的《Corporate Strategy》一书中最先提出,协同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产生共生互长的关系,并提出企业协同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创造出价值,由此企业必须的高度重视公司与公司之间、企业部门内部之间的协同。而德国的物理学家哈肯(Haken),则系统性的提出了协同理论,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间创立了协同学,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指的是在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通过协同行为产生出超越了各子系统要素单独作用的效果,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产生了联合作用。
国内学者也都从不同视角对协同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劲(2011)在中国体制改革的笔谈中提出,协同创新是各企业、大学及其科研院所、各个金融机构和政府等多元主体为了实现其创新目标而开展相互问协作的一种组织模式,它比开放式创新表现要更为复杂,通过各个主体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入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方式。张方(2011)和胡恩华(2007)提出,协同创新指的是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企业和外部组织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来刺激企业并将企业的潜里发挥到最大的一种创新模式,最终使企业获得超越本身能力的协同效应。杨继瑞(2013)认为,协同创新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是通过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王树国(2011)从微观层面来看问题,认为协同创新是企业内部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多方位的交流和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形成知识共享的一种机制。王越等人(2013)指出,所谓的协同创新,就是在一个开放的大的系统中,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突破企业界限,进行相互之间的流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发挥它么各自的正效应,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更加稳定的创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模式的文献综述
协同创新模式可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内部协同创新指的是企业通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创新,外部协同创新则主要是企业通过和其它有关主体的互动。对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的支撑要素,比如制度、组织、管理、文化等,和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核心资源要素,比如市场、技术等之间的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包括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协同创新机制和过程模型来研究协同创新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正向积极影响,证实了协同创新作用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正相关作用。比如美国学者Nelson & Win-ter(1982)就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启示下,通过借鑒生物进化论创立了他的协同创新演化经济理论,使得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得到融合;Tidd(1997)、Tucker(2002)等主要研究了系统内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的协同;Griffin,A(1996)对营销和研发职能进行了整合,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协同创新来实现企业的短期竞争利润并以此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许庆瑞等(2004)在哈肯协同学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演化;郑刚(2004、2008)从TIM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和各个其它关键要素之间的协同,并且提出了五全面协同创新的五阶段过程模型。
就外部协同创新而言,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横向方面主要是围绕各个主体(大学、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等)横向协同创新模型与运行机制、模式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在纵向方面,主要围绕各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纵向协同创新模式、影响因素、策略实施等方面来开展研究.比如,Freeman(1988)最早提出了协同创新模式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网络模式主要联结机制是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关心;Pekkafinen&Har-maakorpi(2006)均认为企业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是由企业与纵向的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横向的竞争企业、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主体构成。Capello&Rietveld(1998)从企业内部、企业联盟、企业外部等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了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协同效应的影响;Etzkowitz、Levdesdorff(1995)研究了企业、政府、大学之间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三螺旋结构模型;Bonaccorsi&Piccaluga(1994)提出了协同创新模式中尤其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本质就是知识跨组织的转移和学习管理;迭斯(Dlez,2000)通过巴塞罗那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与公共机构的协同创新模式远不如企业和其他主体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协同创新绩效产生的办帮助作用大。Weiss&Calactone的研究表明,企业与政府的协同创新模式中,政府的政策对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Chesbrough(2003)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企业应当积极和外部各类组织机构合作,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协同创新,认为企业应该实施开放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知识源进行广泛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