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解决有法定途径,他作为一个信访局的老领导为何还这般,我不好评价。他也知道信访不是解决问题的,只是转交一下文件,为什么还要坚持上访呢?
12月16日下午,《新民周刊》记者来到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征地拆迁安置指挥部,就吴宗明上访以及上访户们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采访,于是与拆迁办主任王家委有了下面这番对话。
王家委:二线船闸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重点工程,是两广交通的水路要道,计划2010年11月完工,因为前期拆迁受阻已经滞后了一年,拆迁征地工作到2009年3月才完成,因此时间非常紧迫。征地拆迁安置的相关方案、补偿标准都是遵循了自治区的相关规定,由桂平市建设局、物价局、国土局等部门联合考虑综合因素确定的,并最终上报了贵港市政府以及自治区交通厅。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有所提高,我们又及时调整了补偿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按时拆迁的被拆迁户拆迁补偿将提高10%。
现在200多户被拆迁户中只有30多户上访,如果大规模的上访,那说明我们工作存在问题,你现在也看到了,通过协商,大部分人是积极配合的。至于吴宗明们反映的两块安置地的问题,我要说明的是,当初规划时以为一个点无法满足生活安置,因此就设计了两块生活安置区,这只是一个草案,贴出去只是为了征询意見。后来我们发现实际上一块安置点就能完成生活安置,便将另一处作为了生产安置区,用于被征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这个方案才是最终确定并上报通过的方案。
《新民周刊》: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对具体条文的理解以及补偿标准的意见存在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出现分歧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谭敬贤,他对动用组织部门的力量强迫他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很不满意。
王家委:组织部、纪委、人事局找他谈话确实存在,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方法,公务人员难道不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吗?拆迁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我们拆迁办解决不了,上报组织,组织认为有必要找他谈谈心,不可以吗?拆迁工作涉及5个干部,农业局1个,农机局2个,都通过组织部门或者单位领导思想工作做通了。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配合呢?
组织部门确实找谭敬贤谈过话,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理,没有扣一分工资,没有调动他的工作。他不签字,最终我们还是只能通过法律程序申请进行了强拆。其实,拆迁工作前100名签约的都是老百姓,最难还在干部,他们自以为是干部,要特殊照顾,但是往往超出法律规定,我们无法满足,再者,干部对政策理解,往往不全面,只看对他有利的。
《新民周刊》:那么,让吴宗明在电力公司上班的儿子吴显宇到你这里来报到学习呢?你认为妥当吗?
王家委:他不了解政策,电力公司觉得有必要让他来学习,我们也没有意见,但那是正常的上班,没有扣他的薪酬,每天只是在我这里看看文件,看看报纸,比我们还要舒服。
《新民周刊》:吴显宇后来被调动了工作,据说去了一个业绩很差的电站。
王家委:我不清楚。
《新民周刊》:难道就不能尝试心平气和地与吴宗明坐下来好好谈谈?
王家委:我们面对面都谈过几次,无法沟通,还能怎么办?我们也找不到比这个方法更能有效的方法了。在全国范围,我也没有见过更高明的方式。
《新民周刊》:你如何看待吴宗明上访?
王家委: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解决有法定途径,他作为一个信访局的老领导为何还这般,我不好评价。作为一个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工作过的老干部不信国家的法律,我们能怎么办?他也知道信访不是解决问题的,只是转交一下文件,为什么还要坚持上访呢?
《新民周刊》:断水:断电、断路时为什么不提前安排好被拆迁户的生活,最终导致小孩溺亡的事故?
王家委:我们提前下发了通知,并且安排了枢纽公司的宿舍并选了5座民宅给被拆迁户们居住,比现在的临时居住棚条件还要好,但是他们不去,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12月16日下午,《新民周刊》记者来到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征地拆迁安置指挥部,就吴宗明上访以及上访户们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采访,于是与拆迁办主任王家委有了下面这番对话。
王家委:二线船闸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重点工程,是两广交通的水路要道,计划2010年11月完工,因为前期拆迁受阻已经滞后了一年,拆迁征地工作到2009年3月才完成,因此时间非常紧迫。征地拆迁安置的相关方案、补偿标准都是遵循了自治区的相关规定,由桂平市建设局、物价局、国土局等部门联合考虑综合因素确定的,并最终上报了贵港市政府以及自治区交通厅。考虑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有所提高,我们又及时调整了补偿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按时拆迁的被拆迁户拆迁补偿将提高10%。
现在200多户被拆迁户中只有30多户上访,如果大规模的上访,那说明我们工作存在问题,你现在也看到了,通过协商,大部分人是积极配合的。至于吴宗明们反映的两块安置地的问题,我要说明的是,当初规划时以为一个点无法满足生活安置,因此就设计了两块生活安置区,这只是一个草案,贴出去只是为了征询意見。后来我们发现实际上一块安置点就能完成生活安置,便将另一处作为了生产安置区,用于被征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这个方案才是最终确定并上报通过的方案。
《新民周刊》: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对具体条文的理解以及补偿标准的意见存在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出现分歧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谭敬贤,他对动用组织部门的力量强迫他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很不满意。
王家委:组织部、纪委、人事局找他谈话确实存在,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方法,公务人员难道不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吗?拆迁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我们拆迁办解决不了,上报组织,组织认为有必要找他谈谈心,不可以吗?拆迁工作涉及5个干部,农业局1个,农机局2个,都通过组织部门或者单位领导思想工作做通了。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配合呢?
组织部门确实找谭敬贤谈过话,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理,没有扣一分工资,没有调动他的工作。他不签字,最终我们还是只能通过法律程序申请进行了强拆。其实,拆迁工作前100名签约的都是老百姓,最难还在干部,他们自以为是干部,要特殊照顾,但是往往超出法律规定,我们无法满足,再者,干部对政策理解,往往不全面,只看对他有利的。
《新民周刊》:那么,让吴宗明在电力公司上班的儿子吴显宇到你这里来报到学习呢?你认为妥当吗?
王家委:他不了解政策,电力公司觉得有必要让他来学习,我们也没有意见,但那是正常的上班,没有扣他的薪酬,每天只是在我这里看看文件,看看报纸,比我们还要舒服。
《新民周刊》:吴显宇后来被调动了工作,据说去了一个业绩很差的电站。
王家委:我不清楚。
《新民周刊》:难道就不能尝试心平气和地与吴宗明坐下来好好谈谈?
王家委:我们面对面都谈过几次,无法沟通,还能怎么办?我们也找不到比这个方法更能有效的方法了。在全国范围,我也没有见过更高明的方式。
《新民周刊》:你如何看待吴宗明上访?
王家委: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解决有法定途径,他作为一个信访局的老领导为何还这般,我不好评价。作为一个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工作过的老干部不信国家的法律,我们能怎么办?他也知道信访不是解决问题的,只是转交一下文件,为什么还要坚持上访呢?
《新民周刊》:断水:断电、断路时为什么不提前安排好被拆迁户的生活,最终导致小孩溺亡的事故?
王家委:我们提前下发了通知,并且安排了枢纽公司的宿舍并选了5座民宅给被拆迁户们居住,比现在的临时居住棚条件还要好,但是他们不去,我们能有什么办法?